《莊子》全譯(原文注釋譯文)87
來源:高考網(wǎng) 2009-08-21 15:09:00
【原文】
孔子行年五十有一而不聞道,乃南之沛見老聃(1)。老聃曰:子來乎?吾聞子,北方之賢者也,子亦得道乎?”孔子曰:“未得也。”老子曰:“子惡乎求之哉?”曰:“吾求之于度數(shù)(2),五年而未得也。”老子曰:“子又惡乎求之哉?”曰:“吾求之于陰陽,十有二年而未得。”
老子曰:“然。使道而可獻,則人莫不獻之于其君;使道而可進,則人莫不進之于其親;使道而可以告人,則人莫不告其兄弟;使道而可以與人,則人莫不與其子孫。然而不可者,無佗也(3),中無主而不止(4),外無正而不行(5)。由中出者,不受于外,圣人不出;由外入者,無主于中,圣人不隱。名,公器也,不可多取。仁義,先王之蘧廬也(6),止可以一宿而不可久處,覯而多責(7)。
“古之至人,假道于仁,托宿于義,以游逍遙之虛(8),食于茍簡之田(9),立于不貸之圃(10)。逍遙,無為也;茍簡,易養(yǎng)也;不貸,無出也(11)。古者謂是采真之游(12)。
“以富為是者,不能讓祿;以顯為是者,不能讓名;親權(quán)者(13),不能與人柄。操之則慄(14),舍之則悲,而一無所鑑,以?其所不休者(15),是天之戮民也(16)。怨恩取與諫教生殺,八者,正之器也,唯循大變無所湮者為能用之(17)。故曰:“正者,正也。其心以為不然者,天門弗開矣(18)。”
【譯文】
孔子活了五十一歲還沒有領悟大道,于是往南去到沛地拜見老聃。老聃說:“你來了嗎?我聽說你是北方的賢者,你恐怕已經(jīng)領悟了大道吧?”孔子說:“還未能得到。”老子說:“你是怎樣尋求大道的呢?”孔子說:“我在規(guī)范、法度方面尋求大道,用了五年的功夫還未得到。”老子說:“你又怎樣尋求大道呢?”孔子說:“我又從陰陽的變化來尋求,十二年了還是未能得到。”
老子說:“會是這樣的。假使道可以用來進獻,那么人們沒有誰不會向國君進獻大道;假使道可以用來奉送,那么人們沒有誰不會向自己的雙親奉送大道;假使道可以傳告他人,那么人們沒有誰不會告訴給他的兄弟;假使道可以給與人,那么人們沒有誰不會用來給與他的子孫。然而不可以這樣做的原因,沒有別的,內(nèi)心不能自持因而大道不能停留,對外沒有什么相對應因而大道不能推行。從內(nèi)心發(fā)出的東西,倘若不能為外者所接受,圣人也就不會有所傳教;從外部進入內(nèi)心的東西,倘若心中無所領悟而不能自持,圣人也就不會有所憐惜。名聲,乃是人人都可使用的器物,不可過多獵取。仁義,乃是前代帝王的館舍,可以住上一宿而不可以久居,多次交往必然會生出許多責難。
“古代道德修養(yǎng)高的至人,對于仁來說只是借路,對于義來說只是暫住,而游樂于自由自在、無拘無束的境域,生活于馬虎簡單、無奢無華的境地,立身于從不施與的園圃。自由自在、無拘無束,便是無為;馬虎簡單、無奢無華,就易于生存;從不施與,就不會使自己受損也無裨益于他人。古代稱這種情況叫做神采真實的遨游。
“把貪圖財賄看作正確的人,不會讓人利祿;把追求顯赫看作正確的人,不會讓人名聲;迷戀權(quán)勢的人,不會授人權(quán)柄。掌握了利祿、名聲和權(quán)勢便唯恐喪失而整日戰(zhàn)栗不安,而放棄上述東西又會悲苦不堪,而且心中全無一點鑒識,眼睛只盯住自己所無休止追逐的東西,這樣的人只能算是被大自然所刑戮的人。怨恨、恩惠、獲取、施與、諫諍、教化、生存、殺戮、這八種作法全是用來端正他人的工具,只有遵循自然的變化而無所阻塞滯留的人才能夠運用它。所以說,所謂正,就是使人端正。內(nèi)心里認為不是這樣,那么心靈的門戶就永遠不可能打開。”
相關推薦
高考院校庫(挑大學·選專業(yè),一步到位。
高校分數(shù)線
專業(yè)分數(shù)線
- 日期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