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tǒng)編版2023-2024學年高一語文上學期期末考點大串講古代詩歌閱讀解析版(3)
來源:網(wǎng)絡整理 2024-12-24 21:39:44
26.這首詞和《聲聲慢》都借菊花來表達情感,兩者有何不同?請結合其內容簡要分析。
【答案】25.B 26.①《鷓鴣天》中“東籬菊”出自陶淵明《飲酒》詩,表面上表達了莫負東籬菊的達觀。但把酒對菊確是一種無可奈何的自我排遣,實際隱含著悲愁難遣的家國之思?此戚p松,實則含怨。②《聲聲慢》中以殘菊自喻。寫滿地黃花堆積、殘敗憔悴、無人憐愛、就是寫自己的悲慘遭遇、人老珠黃、孤單無依。
【解析】25.本題考查學生分析理解詩歌思想內容的能力。
B.“說明主人公一直久久地注視著,生活過得悠閑自得”錯,主人公一直久久地注視著太陽,是因為百無聊賴,心緒茫然,并非悠閑自得。
故選B。
26.本題考查學生分析詩歌意象和情感的能力。
《鷓鴣天》中“不如隨分尊前醉,莫負東籬菊蕊黃”時當深秋,籬外叢菊盛開,金色的花瓣光彩奪目,使她不禁想起晉代詩人陶潛“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詩句,自我寬解起來:歸家既是空想,不如對著尊中美酒,隨意痛飲,莫辜負了這籬菊笑傲的秋光。本來是以酒澆愁,卻又故作達觀之想,而表面上的達觀,實際隱含著無限鄉(xiāng)愁。
《聲聲慢》中“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黃花”指菊花,“憔悴損”指枯萎、凋零殆盡。這里詩人以殘菊自喻,表現(xiàn)自己因國破家亡、天涯淪落而產生的孤寂落寞、悲涼愁苦的心緒。
(2023上·四川雅安·高一校聯(lián)考期中)閱讀下面一首宋詩,完成下面小題。
太白嶺
王安石
太白巃嵷①東南馳,眾嶺環(huán)合青紛披。
煙云厚薄皆可愛,樹石疏密自相宜。
陽春已歸鳥語樂,溪水不動魚行遲。
生民何由得處所,與茲魚鳥相諧熙。
【注】①巃嵷(lóngsǒng):山勢高峻的樣子。
27.下列對這首詩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首聯(lián)化靜為動,形象地寫出了太白嶺山勢的高聳綿延和山色的青翠紛披。
B.頷聯(lián)借厚薄變幻的煙云和疏密相間的樹石,表達了詩人跌宕起伏的心情。
C.詩人認為太白嶺這樣景色宜人的地方,正是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理想處所。
D.本詩前六句寫景,后兩句抒情,體現(xiàn)了詩人開闊的胸襟和關注百姓的情懷。
28.本詩頸聯(lián)的景物描寫別具特色,它與陶淵明《歸園田居》在寫景手法上有什么相同之處?
【答案】27.B 28.《歸園田居》(其一)寫景的典型手法是白描、動靜結合和視聽結合等,本詩頸聯(lián)同樣如此。①白描。不用濃麗的形容詞和繁復的修飾語,抓住描寫對象的特征,用簡潔的語言寫出陽春三月,鳥語婉轉,溪水潺潺,魚兒慵懶的幽靜怡人環(huán)境。②動靜結合。“鳥語樂”是動景,“溪水不動”是靜景,寫出太白嶺宜人的美景,表達詩人愉悅的心情。③視聽結合。“鳥語樂”訴諸聽覺,“溪水不動”“魚行遲”訴諸視覺,描繪太白嶺動人的美景,表達詩人的喜愛之情。
【解析】27.本題考查學生分析理解詩歌內容,體會作者思想感情的能力。
B.“跌宕起伏的心情”錯誤,詩歌體現(xiàn)了詩人喜悅的心情,沒有表現(xiàn)詩人跌宕起伏的心情。
故選B。
28.本題考查學生鑒賞詩歌表達技巧的能力。
《歸園田居》(其一)運用白描手法,“方宅十余畝,草屋八九間”一句,用簡筆勾勒出屋舍概貌;“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顛”為聽覺、動景描寫,“榆柳蔭后檐,桃李羅堂前”為視覺、靜景描寫,動靜結合和視聽結合,描寫了一幅十分恬靜幽美、清新喜人的田園風光。
本詩頸聯(lián)同樣如此。
本詩頸聯(lián)“陽春已歸鳥語樂,溪水不動魚行遲”的意思為:明媚的春天已到來,鳥兒歡快地說著話,溪水也不愿流動,魚兒也貪戀這美好而行動變得遲緩。
、侔酌琛1韭(lián)抓住描寫對象鳥、魚、溪的特征,用簡潔的語言寫出陽春三月,鳥語婉轉動聽,溪水清澈,魚兒在水中停歇的幽靜怡人環(huán)境,運用了白描的手法。
、趧屿o結合。“鳥語樂”是動景,“溪水不動”是靜景,動靜結合,使得畫面既美好又富有生機,寫出太白嶺宜人的美景,表達詩人愉悅的心情。
③視聽結合。“鳥語”是耳聞之聲,“魚行”是眼見之景,是感官上的視聽結合,展現(xiàn)處一派動人美景,表達詩人的喜悅之情。
(2023上·江蘇揚州·高一統(tǒng)考期中)閱讀下面這首詩,完成下面各題。
短歌行①
曹丕
仰瞻帷幕,俯察幾筵。其物如故,其人不存。
神靈倏忽,棄我遐遷②。靡瞻靡恃,泣涕連連。
呦呦游鹿,銜草鳴麑③。翩翩飛鳥,挾子巢枝。
我獨孤煢,懷此百離④。憂心孔疚,莫我能知。
人亦有言,憂令人老。嗟我白發(fā),生一何早。
長吟永嘆,懷我圣考。曰仁者壽,胡不是保。
【注】①短歌行:為樂府詩舊題。漢獻帝建安二十五年(220年)正月,曹操病死。二月,葬高陵。此詩當作于曹操葬后不久。②遐遷:遠離。此指去世。③麑(ní):指小鹿。④百離:種種痛苦。離,同“罹”,憂苦。
29.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開篇四句從人亡物在寫起,看到父親生前用過的帷幕、幾筵,不禁觸物傷情,起筆十分自然。
B.“神靈倏忽,棄我遐遷”中“倏忽”一詞非常生動地寫出詩人喪親之后,恍然若失的心態(tài)。
C.“人亦有言”四句緊承上面的“憂”字展開,寫到自己白發(fā)早生,表達了對自己早衰的憂傷。
D.整首詩質樸本色,詩人把思親之情描寫得細膩、生動、真摯,體現(xiàn)出“工于言情”的特點。
30.曹丕的《短歌行》和曹操的《短歌行》都化用了《詩經·小雅·鹿鳴》中的詩句,兩者表達的情感相同嗎?請結合詩句簡要分析。
【答案】29.C 30.不同,曹丕的詩中“呦呦游鹿,銜草鳴麑”寫母鹿叫聲不停,銜蘋草呼喚小鹿,以動物親子之間的和諧、相親來反襯自己的喪親之哀,孤獨之苦。曹操的詩作中,以“呦呦鹿鳴”幾句,暢想賢才來歸,自己設宴款待,賓主盡歡的熱鬧情景,抒發(fā)對賢才的強烈渴望。
【解析】29.本題考查學生對這詩個的理解和賞析的能力。
C.“對自己早衰的憂傷”表述有誤。“人亦有言,憂令人老。嗟我白發(fā),生一何早”還是從自己亡親之痛著筆的。
故選C。
30.本題考查學生比較閱讀之鑒賞詩歌思想感情的能力。
首先明確兩首詩的詩句表達的感情不同。
曹丕的詩中“呦呦游鹿,銜草鳴麑”,意為走著的母鹿叫聲不停,銜得蘋草把小鹿呼喚。鳴鹿銜草呼喚小鹿,形象具體生動,寫出鹿麂有所“瞻恃”的歡樂,以鹿麂之樂——親子之間的和諧、相親,來反襯自己的喪親之哀,孤獨之苦。
曹操的詩作中,“呦呦鹿鳴,食野之蘋。我有嘉賓,鼓瑟吹笙”,意為“一群鹿兒呦呦歡鳴,在那原野悠然自得的啃食艾蒿。一旦四方賢才光臨舍下,我將奏瑟吹笙宴請賓客。”詩中以以“呦呦鹿鳴”幾句,暢想賢才來歸,自己設宴款待,賓主盡歡的熱鬧情景,意思是說只要你們到我這里來,我是一定會待以“嘉賓”之禮的,我們是能夠歡快融洽地相處并合作的。抒發(fā)對賢才的強烈渴望。
。2023上·江西九江·高一?计谥校╅喿x下面這首唐詩,完成下列小題。
秋浦①途中
杜牧
蕭蕭山路窮秋雨,漸漸溪風一岸蒲。
為問寒沙新到雁,來時還下杜陵②無?
【注】①秋浦:唐時為池州州治所在,詩人被貶官外放時途經此地。②杜陵:在長安西南,詩人家鄉(xiāng)樊川所在地。
31.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首句中“窮秋”點出此行季節(jié)是晚秋:“蕭蕭”二字既形容落葉紛紛,也兼寫山路上秋雨之蕭瑟。
B.第二句不用動詞,卻引人想象那兩岸蒲草在風雨中搖曳的動態(tài),給讀者留下很大的藝術聯(lián)想空間。
C.第三句運用擬人手法,把南飛的大雁看成是帶來家鄉(xiāng)音訊的使者,顯現(xiàn)出詩人旅程的孤獨與岑寂。
D.結尾急切的詢問,把作者對故鄉(xiāng)親人的懷念,把宦途的感觸、羈旅的愁思,直接強烈地表現(xiàn)出來。
32.本詩前兩句,與杜甫《登高》中“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兩句,在表達技巧上有何相同之處,請賞析。
【答案】31.D 32.①都運用了融情于景的寫法。借秋景營造一種寒冷凄清氛圍,融入了詩人內心之悲情。②運用擬聲詞入詩,不僅訴諸視覺,也訴諸聽覺。③都運用疊詞,富有音韻美。
【解析】31.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和賞析詩歌內容及藝術特色的能力。
D.“直接強烈”錯誤,詩的后兩句運用了擬人的手法,將大雁擬人化。生動形象地表達作者對故鄉(xiāng)和親人的思念之情以及路途中的孤獨寂寞。“來時還下杜陵無”,一句把作者對故鄉(xiāng)、對親人的懷念,把他宦途的感觸、羈旅的愁思,婉轉深致地表現(xiàn)了出來。因無人可問,所以問新雁,表現(xiàn)了旅途的孤獨,孤獨使思鄉(xiāng)之情倍增。應該是“曲折委婉”。
故選D。
32.本題考查學生鑒賞詩歌表達技巧的能力。
都運用疊詞入詩,不僅訴諸視覺,也訴諸聽覺。“蕭蕭山路窮秋雨,漸漸溪風一岸蒲”中運用“蕭蕭”“淅淅”的疊詞入詩,使蕭索凄寒之景不僅訴諸視覺,也訴諸聽覺,使詩人之愁苦況味更顯濃重。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中運用“蕭蕭”“滾滾”的疊詞入詩,這兩句描寫了秋天肅穆蕭殺、空曠遼闊的景色,一句仰視,一句俯視,一句聽視,一句視覺,有疏宕之氣。
都運用了融情于景的寫法。杜牧詩中“蕭蕭雨”“淅淅風”,寥寥幾筆,就把山程水驛、風雨凄迷的行旅圖畫生動地勾勒出來了,表達了詩人落寞暗淡情懷。杜甫詩中落葉飄零,無邊無際,紛紛揚揚,蕭蕭而下;奔流不盡的長江,洶涌澎湃,滾滾奔騰而來。這兩句描寫了秋天肅穆蕭殺、空曠遼闊的景色,在寫景的同時,深沉地抒發(fā)了自己的情懷,傳達出韶光易逝,壯志難酬的感愴。
。2023上·河南南陽·高一統(tǒng)考期中)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各題。
琴歌
李頎
主人有酒歡今夕,請奏鳴琴廣陵客①。
月照城頭烏半飛,霜凄萬樹風入衣。
銅爐華燭燭增輝,初彈《淥水》后《楚妃》②。
一聲已動物皆靜,四座無言星欲稀。
清淮③奉使千余里,敢告云山④從此始。
【注】①廣陵客:指善于彈琴的人(琴師)。②《淥水》《楚妃》:都是琴曲名。③清淮:地名,地近淮水。④云山:隱者或出家人的居處,這里代指歸隱。
33.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前兩句寫友人餞別宴,“歡”字寫出了賓主推杯換盞、其樂融融的熱鬧氣氛,因酒興而鳴琴。
B.三、四句描繪了一幅凄神寒骨的深秋月色圖,即便秋氣凜然,但有酒有知己也足以抵擋了。
C.第五句扣合首句,寫銅爐熏染檀香,華燭閃爍生輝,在莊嚴華麗的氣氛中,廣陵客登場獻藝。
D.末尾兩句寫詩人奉命出使,別宴上縷縷琴音使他想到千里之外的清淮,不禁暗自潸然淚下。
34.本詩七、八句與白居易《琵琶行》第二段均有對音樂的描寫,請結合具體詩句分析表現(xiàn)手法的異同。
【答案】33.D 34.同:都運用了側面描寫。①李詩七、八句琴聲一響萬物寂靜,四座之人都為之陶醉,不覺星辰漸稀。作者從聽者反應和周圍環(huán)境表現(xiàn)了琴聲的美妙。②白詩中“東船西舫悄無言,唯見江心秋月白”通過聽眾的“悄無言”和環(huán)境的“秋月白”側面烘托出琵琶女演奏技藝的高超。異:白詩中有關于音樂的正面描寫,如“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寫琵琶聲的婉轉動聽,而李詩中沒有。
【解析】33.本題考查學生分析理解詩歌思想內容的能力。
D.“別宴上縷縷琴音使他想到千里之外的清淮”錯誤,詩人是奉命出使清淮,想到了千里之外的家鄉(xiāng)。“不禁暗自潸然淚下”無中生有。
故選D。
34.本題考查學生鑒賞詩歌的表達技巧的能力。
同:都運用了側面描寫。
七、八句從聽者反應的角度寫演奏者的高超技巧。一聲琴弦撥動,頓時萬籟俱寂,滿座為之陶然沉醉。“皆靜”二字形象地寫出人們側耳聆聽琴歌的專注著迷的神態(tài)。愈是言其靜,就愈突出琴音樂勾魂奪魄的心靈穿透力,就愈烘托出“廣陵客”出神入化的演奏技巧。在這曼妙琴音的洗滌下,人們似乎忘記了塵世的酸辛,漠然了黑夜的漫長。蒼茫的高天之上,星子越來越少,天將放白,他們還沉浸在優(yōu)美的旋律中,恍然自失。良友佳朋相聚總是太短暫了,徜徉在琴歌中,這一夜是過得很快。“欲稀”二字巧妙地點明了演奏時間的持續(xù),也照應了首句中的“歡”字,并為下文的直抒胸臆埋下伏筆。“一聲已動物皆靜,四座無言星欲稀”從聽者反應的角度渲染氣氛,襯托演奏者的高超技巧。
“東船西舫悄無言,唯見江心秋月白”兩句意思是東船西舫人們都靜悄悄地聆聽,只見江心之中映著白白秋月影。側面烘托琵琶女的演奏效果,大家都聽得入迷了,演奏已經結束,而聽者尚沉浸在音樂的境界里,周圍鴉雀無聲,只有水中倒映著一輪明月。通過側面的烘托,讓讀者感受到琵琶女的高超技藝。
異:白詩中正面描寫琵琶聲的片段精彩絕倫,用了一系列絕妙的比喻,生動形象地呈現(xiàn)出了琵琶女彈奏技藝的高超,如“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語”將激越的大弦聲比作急雨,將柔和的小弦聲比作情人之間的竊竊私語。“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大弦和小弦交錯彈奏,讓人感到仿佛是大大小小的珍珠落到了玉盤中。寫出了琵琶聲的婉轉動聽。而李詩中沒有。
編輯推薦:統(tǒng)編版2023-2024學年高一語文上學期期末考點大串講匯總
掃碼添加企業(yè)微信
免費打包領取
2024年統(tǒng)編版【語文】期末知識點【全科知識點】
更多免費服務【2024最新考試試卷、書籍領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