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語文文言虛詞“乎”“乃”用法知識點(2)
來源:高考網整理 2019-10-15 20:31:31
三、專題解題思路指導
【乎】
1.用作語氣助詞。
(1)表疑問語氣?勺g為"嗎""呢"。
、賻缀?欲食乎?(《項脊軒志》)
、诩忌w至此乎?(《庖丁解牛》)
、塾菜鶜w乎?(《赤壁之戰(zhàn)》)
(2)表示反問語氣,相當于“嗎”、“呢”。?
①布衣之交尚不相欺,況在國乎?(《鴻門宴》)
、谖釒煹酪,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師說》)
、廴辉ブ菪聰≈,安能抗此難乎?(《赤壁之戰(zhàn)》)
。3)表測度或商量語氣,可譯為"吧"。
、偻踔脴飞酰瑒t齊其庶幾乎。(《莊暴見孟子》)
②圣人之所以為圣,愚人之所以為愚,其皆出于此乎?
③日食飲得無衰乎(《觸龍說趙太后》)
、芙裢鲆嗨溃e大計亦死,等死,死國可乎?(《陳涉世家》)
、轃o以,則王乎?(《齊桓晉文之事》)
(4)用于感嘆句或祈使句,可譯為"啊""呀"等。
、僖撕醢傩罩^我愛也(《齊桓晉文之事》)
②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佇乎吾將反(《離騷》)
、畚魍目冢瑬|望武昌,山川相繆,郁乎蒼蒼(《赤壁賦》)
、荛L鋏歸來乎!出無車(《馮諼客孟嘗君》)
。5)用在句中的停頓處。
①于是乎書。
2.用作介詞,相當于"于",在文中有不同的翻譯。
①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岳陽樓記》)(乎:于)
、诮耠m死乎此,比吾鄉(xiāng)鄰之死則已后矣。(《捕蛇者說》)(乎:在)
、凵跷崆埃渎劦酪补滔群跷?(《師說》)(前一個“乎”:在;后一個“乎”:比。)
、芪釃L疑乎是。(乎:對。)
、菥硬⿲W而日參省乎己。(《論語》)(乎:對。)
、抟酂o怪乎其私之也。(乎:對于)
、呱w進乎技矣。(《庖丁解!罚ê酰罕龋
、嘁晕嵋蝗臻L乎爾。(爾:比。)
3.可作詞尾,譯為“……的樣子”“……地”。
、僖詿o厚入有間,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庖丁解!罚
②浩浩乎如馮虛御風,而不知其所止;飄飄乎如遺世獨立,羽化而登仙(《赤壁賦》)
【乃】?
1.用作副詞。
(1)表示前后兩事在情理上的順承或時間上的緊接,可譯為“才”“這才”“就”等。
、僭O九賓于廷,臣乃敢上璧。(《廉頗藺相如列傳》)
、谙な官摬萏钪,騎乃得過。(《赤壁之戰(zhàn)》)
③度我至軍中,公乃入。(《鴻門宴》)
(2)強調某一行為出乎意料或違背常理,可譯為"卻""竟(然)""反而"等。
、賳柦袷呛问溃瞬恢粷h。(《桃花源記》)
、诮衿渲悄朔床荒芗。(《師說》)
③而陋者乃以斧斤考擊而求之。(《石鐘山記》)
、芊蜈w強而燕弱,而君幸于趙王,故燕王欲結于君。今君乃亡趙走燕。(《廉頗藺相如列傳》)
。3)可表示對事物范圍的一種限制,可譯為"只""僅"等。
①項王乃復引兵而東,至東城,乃有二十八騎。(《項羽本紀》)
(4)用在判斷句中,起確認作用,可譯為"是""就是"等。
、偃羰轮粷,此乃天也。(《赤壁之戰(zhàn)》)
、谫艘拈T抱關者也。(《信陵君竊符救趙》)
、蹮o傷也,是乃仁術也,見牛未見羊也(《齊桓晉文之事》)
2.用作代詞。
(1)用作第二人稱,常作定語,譯為"你的";也作主語,譯為"你"。不能作賓語。
、偻鯉煴倍ㄖ性,家祭無忘告乃翁。(陸游《示兒》)
(2)用作指示代詞,譯為“這樣”?。
、俜蛭夷诵兄,反而求之,不得吾心(《齊桓晉文之事》)
3.【無乃】表猜測,譯為“恐怕……”。
①今君王既棲于會稽之上,然后乃求謀臣,無乃后乎(《勾踐滅吳》)
、跓o乃爾是過與(《季氏將伐顓臾》)
、劢裆偾淠私桃酝瀑t進士,無乃與仆私心剌謬乎(《報任安書》)
4.【乃爾】譯為“這樣”。
、俑粼侔葸,長嘆空房中,作計乃爾立(《孔雀東南飛》)
相關推薦
高考院校庫(挑大學·選專業(yè),一步到位。
高校分數線
專業(yè)分數線
- 日期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