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歷史知識點:問答題解題思路
來源:網絡資源 2019-05-17 08:52:56
問答題的文字表達技巧
基本方法:
一要字跡端正、排列整齊、疏密得當;
二要文句通順、平實、語言準確;
三要在形式上“三化”,
即段落化,一問一段,簡明直觀;
要點化,一個得分點一句話;
序號化,不同的段和不同的句上標出不同的序號,做到條理分明,一目了然。
1、如何分析變法或改革成敗的原因
基本方法:
一是看當時歷史發(fā)展的潮流和趨勢,改革或變法是否符合歷史潮流和趨勢。
二看改革的政策與措施是否正確,是否得以有效貫徹。
三看新舊勢力的力量對比。
四看改革者的素質如何。
2、外顯比較式問答題的解題思路
基本方法:外顯比較式問答題的特點是比較的范圍具有確定性。解答時要認真審清比較對象比較項、限制條件,分析問答題要求與課本知識的關系,然后按設定的項目之間的邏輯關系。
3、內隱比較式問答題的解題方法
基本方法:解答此類內隱式比較問答題,關鍵是根據(jù)題意,比較對象做具體分析,自己設法確定比較項。
如果是歷史事件、歷史現(xiàn)象的比較,比較項一般從背景、原因、過程、特點、結果、影響和性質等方面確定;
如果是歷史人物,比較項一般從所處時代、所處階級、主要功績、局限性、歷史地位、影響評價等方面確定。
4、比較項的確定方法
基本方法:
屬于歷史人物概念的可分為國籍、時代、稱謂、主要活動、評價等要素。
屬于歷史事件概念的可分解為背景、時間、空間、主體、經過、意義等要素。
屬于歷史現(xiàn)象概念的歷史在諸因素與歷史事件的諸因素基本相同,但要把經過改為主要內容或主要表現(xiàn)。
屬于歷史制度概念的可分解為背景、時間、制定者、主要內容、評價等因素。
屬于歷史革命的知識可分解為革命任務、組織與領導、斗爭綱領、主力、方式、性質結果等因素。
屬于歷史革命結果及影響的知識結構有包括進步性、局限性等。
5、分析、評價中國古代社會經濟發(fā)展原因的解題思路
基本方法:分析社會經濟發(fā)展的原因,一般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一是生產力因素,包括生產工具和生產技術的改進,水利的興修,天文歷法的進步,勞動力的投入等;
二是生產關系因素,包括新的生產方式的確立,土地政策的調整,農民起義對地主階級的打擊;
三是上層建筑的因素,包括中央集權制度,重農抑商政策的保護與鼓勵,宗教、文化制度對經濟發(fā)展的反作用等;
四是看對外關系與民族關系是否有利于經濟的發(fā)展;
五是看社會環(huán)境因素,國家是否統(tǒng)一與安定;六是地理條件的因素等。
6、分析經濟特征型問答題的解題方法
基本方法:分析經濟特征要注意三點:
其一,從復雜的經濟現(xiàn)象中去揭示基本特征;
其二,分析其特征形成的原因及影響;
其三,揭示特征語言要精辟,高度概括,要源于教材、高于教材。
7、歷史問答題表述中的歸納概括方法
基本方法:歸納和概括歷史知識的能力是兩種不同的歷史思維能力。
歸納指將眾多或零散的或反復出現(xiàn)的歷史史實,按其同類梳理,使之由繁雜到簡約、由紛亂到條理、有個性到共性的認識;
概括是把具有相同屬性的歷史事物聯(lián)合起來,形成帶有規(guī)律性的、普遍性的道理。歸納是概括的前提。
相關推薦
高考院校庫(挑大學·選專業(yè),一步到位。
高校分數(shù)線
專業(yè)分數(shù)線
- 日期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