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生物教案:《細胞的吸水與失水》教學設計(2)
來源:網絡整理 2018-11-24 18:42:43
5 教學流程
第1課時 細胞的吸水與失水 |
||||
教學環(huán)節(jié) |
教師活動 |
學生活動 |
設計意圖 |
|
情景導入 |
實驗小組展示蘿卜條吸水與失水實驗結果,引發(fā)學生猜想、設問。 |
思考、表達 |
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激發(fā)學習興趣 |
|
探究植物細胞的吸水與失水 |
問題 |
通過滲透現(xiàn)象的動畫展示,結合“問題探討”使學生領會半透膜特性及滲透條件:①漏斗內的液面為什么會上升?②如果將半透膜換成一層紗布漏斗內的液面還會上升嗎?③如果將燒杯中的清水換成同樣濃度的蔗糖溶液,結果又怎樣?④漏斗中的液面會不會無限上升?如何使它下降? |
觀察、思考
討論、交流 |
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比較、分析及語言表達的能力 |
問題 |
通過引導學生回憶細胞膜制備實驗,分析動物細胞的吸水與失水,結合相應的問題演繹推理出“動物細胞的細胞膜相當于半透膜”的結論。 |
培養(yǎng)學生學以致用的能力 |
||
定向 |
①提出問題:回顧成熟植物細胞結構聯(lián)系關于植物細胞吸水和失水的生活實際引導學生提出探究問題。
②問題定向:植物細胞哪些結構相當于半透膜?
③作出假設:演繹推理引導學生作出假設“原生質層相當于半透膜”。
④實驗驗證:組織學生討論實驗設計方案和預期結果并進行實驗。
⑤表達交流與點評完善并動畫展示質壁分離與復原現(xiàn)象。
⑥分析結果,得出結論:實驗結果,若與預期相一致可以得出結論“成熟植物細胞原生質層相當于半透膜。” |
自行提出問題、作出假設;討論交流實驗方案和預期結果;動手進行實驗,觀察記錄實驗現(xiàn)象并分析實驗結果得出結論 |
通過一系列探究活動,使學生體驗實驗設計思路,提高學生的科學思維能力。 |
|
知識建構 |
引導學生梳理知識體系,建構“水分子順相對含量的梯度跨膜運輸”結論。進一步強調探究問題的基本方法和思路。 |
自主建構知識 強化探究思維 |
加深知識體系和探究方法的認識 |
|
目標檢測 |
【鞏固練習】1.放在0.3g/ml的蔗糖溶液中,會發(fā)生質壁分離的細胞是( )
A.人的口腔上皮細胞 B.干種子細胞
C.洋蔥根尖分生區(qū)細胞D.洋蔥表皮細胞
|
獨立完成練習 |
進一步體會植物細胞吸水與失水的特性 |
|
拓展探究 |
(1)如果開始使用了0.8g/mL的蔗糖溶液,很快就觀察到了質壁分離,但后來加清水怎么也不能使細胞發(fā)生質壁分離復原,這是為什么?(2)植物細胞會不會像動物細胞一樣,不斷吸水至漲破呢? |
課后探究 |
6 板書設計
細胞的吸水和失水
一、滲透作用:概念及條件
二、細胞的吸水與失水
(一)動物細胞吸水和失水:文本框: 水分順相對含量的梯度跨膜運輸細胞膜相當于半透膜
(二)植物細胞的吸水與失水: 原生質層相當于半透膜
7 教學反思
本節(jié)課按照新課程理念采用“演繹—推理法”進行探究式教學,對學生的知識儲備和能力要求較高,由于一節(jié)課的時間有限,對于探究問題的各環(huán)節(jié)落實和“演繹—推理法”的熟練掌握遠不是一個課時就能達到的,需要在后面的教學中不斷強化。
相關推薦
高考院校庫(挑大學·選專業(yè),一步到位。
高校分數(shù)線
專業(yè)分數(shù)線
- 日期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