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語文教案:《寡人之于國也》教學設(shè)計(三)
來源:網(wǎng)絡(luò)整理 2018-11-21 22:56:24
高二語文教案:《寡人之于國也》教學設(shè)計(三)
【教學過程】
一、解題無須說,重要的是導入
教讀本文而用舊課導入,既簡便可行,又有溫故知新、激發(fā)學習興趣的作用。當先讓學生復背《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文,然后提問:
。、教師口述:“取勝之道有三:曰天時,曰地利,曰人和──人和為取勝之本。”問:這個意思孟子是怎樣表述的?(開頭兩句)好在哪里?
。ㄗ杂勺鞔稹#
提示:讀孟子文章要注意語言的氣勢。
。病“故君子有不戰(zhàn),戰(zhàn)必勝矣”中的“君子”指什么人?
能行仁政的諸侯國君。
補充問:“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君子于役,不知其期”中的“君子”各指什么人?
有修養(yǎng)的人──丈夫。
提示:學文言要注意詞的多義性,要據(jù)語境判斷詞的意義。
。、試用孟子話說明君子“戰(zhàn)必勝”的原因。
“得道多助”,“多助”是得“人和”的表現(xiàn)。
提示:“道”,就是新課文里說的“王道”,能行王道,是謂“得道”。
過渡問:根據(jù)預習印象,說說新課文里哪幾句是描寫孟子理想中的“王道樂土”的。
“五十者”“七十者”“數(shù)口之家”“頒白者”四句。
哪句話跟“多助之至,天下順之”的意思相同?
“斯天下之民至焉”。
二、學生試讀課文兩遍:先指定五位同學接讀;后齊讀
三、教師范讀全文并略作解說,重在掌握文章理路
。、畫示意圖(標明秦、魏、齊的相鄰位置;指出河內(nèi)、河東所在),并簡介談話背景:
魏在戰(zhàn)國初期曾是軍事大國,至梁惠王在位后期,西畏秦逼,從安邑遷都于梁;東敗于齊,“太子虜,上將死,國以空虛”,所以特邀孟子來梁,問強國之道。事在惠王35年(前335)。本章記梁惠王問“民不加多”之故,正是此意。
。、分層示范誦讀并作解說:
第一層:
、拧穿ぉは蟮卮┙幌萜渲兄,引申為歉收。
、啤∫譬ぉけ玖x是禾長相扶倚之狀,后代為遷移之義而本義廢。由此至彼之謂。
、恰〈笠馐,惠王問“民不加多”之故。
第二層:
、拧」末ぉ庾,左中為鼓,上象鼓飾,下象鼓架;右象手持槌擊鼓動作。后引申為所擊之物。古時以擊鼓代進攻令。
、啤〈笠馐牵献右“五十步笑百步”為喻,含蓄作答。
第三層:
、拧(shù)罟──古法,魚不滿尺,市不得鬻,人不得食。
、啤∈鞘姑瘵ぉな,有“如此則”之義,這樣(就)使人民……
、恰〈笠馐,論王道之始,即“使民養(yǎng)生喪死無憾”。
相關(guān)推薦
高考院校庫(挑大學·選專業(yè),一步到位。
高校分數(shù)線
專業(yè)分數(shù)線
- 日期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