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

熱門城市 | 全國 北京 上海 廣東

華北地區(qū) |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內(nèi)蒙古

東北地區(qū) | 遼寧 吉林 黑龍江

華東地區(qū) | 上海 江蘇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東

華中地區(qū) | 河南 湖北 湖南

西南地區(qū) | 重慶 四川 貴州 云南 西藏

西北地區(qū) | 陜西 甘肅 青海 寧夏 新疆

華南地區(qū) | 廣東 廣西 海南

  • 微 信
    高考

    關(guān)注高考網(wǎng)公眾號

    (www_gaokao_com)
    了解更多高考資訊

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高考總復(fù)習(xí) > 高考知識點 > 高考語文知識點 > 語文知識:盤點18個常見文言虛詞之用法(4)

語文知識:盤點18個常見文言虛詞之用法(4)

來源:《作文周刊》 文章作者:焦文林 2012-03-23 14:49:31

[標(biāo)簽:語文]

  十五、與

 。ㄒ唬┙樵~

  1.和,跟,同。

  沛公軍霸上,未得與項羽相見。(《鴻門宴》)

  2.給,替。

  陳涉少時,嘗與人傭耕。(《陳涉世家》)

  3.比,和……比較。

  吾孰與徐公美?(《鄒忌諷齊王納諫》)

 。ǘ┻B詞

  1.和,跟,同。

  然謀臣與爪牙之士,不可不養(yǎng)而擇也。(《勾踐滅吳》)

 。ㄈ﹦釉~

  1.給予,授予。

  生二人,公與之餼。(《勾踐滅吳》)

  2.結(jié)交,親附。

  失其所與,不知。(《燭之武退秦師》)

  3.對付。

  龐煖易與耳。(《史記·燕世家》)

  4.參加,參與。

  蹇叔之子與師。(《蹇叔哭師》)

  十六、則

  (一)連詞

  1.表示承接關(guān)系,譯為“就”“便”。

  項王曰:“壯士!——賜之卮酒。”則與斗卮酒。(《鴻門宴》)

  2.表示條件、假設(shè)關(guān)系,譯為“假使”“如果”“要是……就”“那么”“就”“便”。

  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恒亡。(《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3.表示并列關(guān)系,用在分句中,可譯為“就”,或不譯。

  位卑則足羞,官盛則近諛。(《師說》)

  4.表示轉(zhuǎn)折、讓步關(guān)系,可譯為“可是”“卻”“雖然”“倒是”。

  于其身也,則恥師焉,惑矣。(《師說》)

  5.表示選擇關(guān)系,常和“非”“不”呼應(yīng)使用,可譯為“就是”“不是……就是”。

  非死則徙爾。(《捕蛇者說》)

 。ǘ└痹~

  1.表示判斷,可譯為“是”“就是”。

  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岳陽樓記》)

  2.表示強調(diào),可譯為“已經(jīng)”“原來已經(jīng)”。

  及諸河,則在舟中矣。(《崤之戰(zhàn)》)

  十七、者

 。ㄒ唬┲~

  1.指人、物、事、時、地等,譯為“……的”“……的(人、東西、事情)”。

  有復(fù)言令長安君為質(zhì)者,老婦必唾其面!(《觸龍說趙太后》)

  2.用在數(shù)詞后面,譯為“……個方面”“……樣?xùn)|西”“……件事情”。

 。ǎ保┐藬(shù)者用兵之患也。(《赤壁之戰(zhàn)》)

  (2)或異二者之為,何哉?(《岳陽樓記》)

  3.用作“若”“似”“如”的賓語,譯為“……的樣子”。

  言之,貌若甚戚者。(《捕蛇者說》)

  4.放在后置的定語后面,相當(dāng)于“的”。

  求人可使報秦者,未得。(《廉頗藺相如列傳》)

  5.放在主語后面,引出判斷,不必譯出。

  廉頗者,趙之良將也。(《廉頗藺相如列傳》)

  6.用在“今”“昔”等時間詞后面,不必譯出。

  近者奉辭伐罪。(《赤壁之戰(zhàn)》)

 。ǘ┱Z氣詞

  1.放在疑問句的句末,表示疑問語氣等。

  何者?嚴(yán)大國之威以修敬也。(《廉頗藺相如列傳》)十八、之

 。ㄒ唬┐~

  1.第三人稱代詞:他、她、它(們)。有時靈活運用為第一人稱或第二人稱。

 。1)太后盛氣而揖之。(《觸龍說趙太后》)

 。ǎ玻┎恢獙④妼捴链艘玻。ā读H藺相如列傳》)

 。ǎ常┤徽Z之,又恐汝日日為吾擔(dān)憂。(《與妻書》)

  2.指示代詞:這,此。

  (1)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季氏將伐顓臾》)

 。ǎ玻┚蛹卜蛏嵩挥貫橹o。(《季氏將伐顓臾》)

 。ǎ常┲x又何知!(《逍遙游》)

 。ǘ┲~

  1.相當(dāng)于現(xiàn)代漢語的“的”,放在定語和中心語之間。

  虎兕出于柙,龜玉毀于櫝中,是誰之過與?(《季氏將伐顓臾》)

  2.放在主語和謂語之間,取消句子的獨立性。

  臣之壯也,猶不如人;今老矣,無能為也已。(《燭之武退秦師》)

  3.放在倒置的動(介)賓短語之間,作為賓語前置的標(biāo)志。

  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師焉,或不焉。(《師說》)

  4.放在倒置的定語與中心語之間,作為定語后置的標(biāo)志。

  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勸學(xué)》)

  5.用在時間名詞或動詞(多為不及物動詞)后面,湊足音節(jié),沒有實在意義。

  填然鼓之,兵刃既接,棄甲曳兵而走。(《寡人之于國也》)

 。ㄈ﹦釉~,到……去

  胡為乎遑遑欲何之?(《歸去來兮辭》)

收藏

高考院校庫(挑大學(xué)·選專業(yè),一步到位。

高校分數(shù)線

專業(yè)分數(shù)線

日期查詢

京ICP備10033062號-2 北京市公安局海淀分局備案編號:1101081950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56762110     舉報郵箱:wzjubao@tal.com

高考網(wǎng)版權(quán)所有 Copyright © 2005-2022 m.0v2773b.cn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