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

熱門城市 | 全國 北京 上海 廣東

華北地區(qū) |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內(nèi)蒙古

東北地區(qū) | 遼寧 吉林 黑龍江

華東地區(qū) | 上海 江蘇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東

華中地區(qū) | 河南 湖北 湖南

西南地區(qū) | 重慶 四川 貴州 云南 西藏

西北地區(qū) | 陜西 甘肅 青海 寧夏 新疆

華南地區(qū) | 廣東 廣西 海南

  • 微 信
    高考

    關注高考網(wǎng)公眾號

    (www_gaokao_com)
    了解更多高考資訊

首頁 > 高考總復習 > 備考策略 > 新高三生 需要完成由學生到考生的轉(zhuǎn)變

新高三生 需要完成由學生到考生的轉(zhuǎn)變

2011-08-05 14:33:33新浪博客

  學生,學生,應該是以學為主。但是殘酷的高考(因為人多好學校少)制度,以及學業(yè)壓力的驅(qū)使下(深層次是就業(yè)壓力),教育也漸漸的扭曲成為為應試服務的模式這就要求了,我們不僅是一個學生,還要是一個會考試的考生!雖然很多學生因為考試、因為課業(yè)負擔抹殺了學習的興趣。但是無可否認,絕大多數(shù)學生對高考的認識還遠遠不夠,還停留在以“被迫吸收”的方式學習為主,往往“主動出擊”的人很少。只有少部分學生喜歡主動鉆研學科(非知識,而是試題),并成為一種興趣,他們這種以題為主的學習方法,就已經(jīng)慢慢的向“考生”轉(zhuǎn)化。并且這些人大多數(shù)就是我們口中的尖子生。高三復習為何隨著時間慢慢的以題為主?為何題海這種讓人深惡痛絕的戰(zhàn)術讓我們不得不面對?這就是高考的特性決定了,我們必須化被動接受知識的“學生”為主動參與考試的“考生”。

  學生以學為主,考生以考為主,大多數(shù)同學天天都在做題、模擬考試,就以為是考生了,這是大錯特錯的,什么時候變成考生呢?就是真正考試的時候,即有臨場壓力狀態(tài)下,題目答案無從參考的前提下做題。如半期考、期末考、?嫉臅r候,算是半個考生了,到高考的時候,才算是一個真正的考生。

  為什么這么說呢?大家都可以想想看,平時所干的一切事情究竟是在學呢還是在考?毋庸置疑,當然是在學,哪怕做題的時候也是在學題,而不是做題。大家做題或者考試的時候,通常做錯了題,比如說一道閱讀題(語文、英語)大家想一下,當做完后,一對答案,發(fā)現(xiàn)答案選A,而你選了B,我相信在這個時候,絕大多數(shù)考生會立刻以如下方式去研究,再把這個題仔細琢磨一遍,把原文、問題、選項都仔細琢磨一遍,研究完之后終于明白了,A才是對的,B怎么錯、C怎么錯、D怎么錯,尤其是選B犯了什么錯誤,至此研究明白全部考題之后就算研究完了;蛘哂械膶W生看原文怎么解釋,根據(jù)這句話的意思看選項,A選項是什么意思,而A的意思與原文幾乎一樣,所以答案選A,而B、C、D在哪兒犯的錯誤,學生就明白了。

  再舉個例子,數(shù)學題。假設做道題,要么做錯了,要么不會做的時候,可能自己會研究或者看著解答。大多數(shù)學生自己看答案或聽老師講解后,就能清晰地了解第一步到最后一步的“解題思想”,就認為自己懂了。并且大家總以為這么學習才是合理,弄懂每一道題不就可以拿下分數(shù)嗎?而且很多人就是這么獲得高分的。

  這么做根本就是停留在“學生”階段,看著正確答案做題,怎么想都是對了,就和看白話小說一樣,看完過程就明白了什么情節(jié),但是到考試時真正有用嗎?用是肯定有用一點,因為有的學生至少隱約明白或者潛意識下遇到這類題型會照貓畫虎,有的確實能畫出來了。并且做得多了,總有些相類似的解題過程被同學們掌握,遇到這類題時,也許能發(fā)揮出來,但是能夠確高考時保碰上的都是熟練得題嗎?都能發(fā)揮出來嗎?

  大家都知道,每個班上獲得高分的學生比例非常之低,如果這么研究真的正確的話,按理說獲得高分的比例應該較高,但為什么比例會如此之低呢?即使在很好的學校,非常高分的比例,一般50個人一個班的也就是5—10個人,為什么不能達到30—40以上呢?比如前面提到的做閱讀例子:本著正確答案是A的前提下,再仔細研究一遍題目后,既不用擔心時間消耗,又不擔心單詞不認識,句子看不懂的還可以慢慢分析一下,最終他把這道題完完全全拿下了,知道為什么A是對的,B、C、D是不對的,至此好象學會了全部知識?墒谴蠹宜伎家幌,考場上你發(fā)揮出來的是什么水平?是第一次接觸到這道題的水平。你掌握完這道題對你做下一篇有什么幫助嗎?可以肯定的是,這么去“學習”,對考試幾乎沒有任何幫助。因為大家可以設想一下,咱們自己看參考書或者聽老師講課,有人告訴我答案是A怎么對的,B、C、D怎么錯的,是從原文第幾段、第幾行驗證。但是換一篇文章后,還能從第幾段第幾行去驗證嗎?考數(shù)學的時候,題目會給你明確的思路讓你“填空”嗎?

  那如何向“考生”轉(zhuǎn)變呢?道理很簡單,我們不必太花時間研究這道題為什么這么做,而是要研究第一次拿到這個題的時候如何把正確的答案做出來。也就是去研究憑什么我要這么做,憑什么我選出A這個正確答案,這樣去研究題目,才是真正站在考試的角度上出發(fā),考試要站在對方角度去看問題,就是學會站在出題者的角度看問題,他問什么,我們回答什么,要關注問題本身。比如說數(shù)學解答題,給你一些條件,讓你求出個看是無關的結(jié)果,那么就要根據(jù)題目給的條件,找出哪條路子能通到結(jié)果,題目告訴我們什么,我們要求什么,其中差異點在哪?或者說要想求這個結(jié)果,上一步前提是什么?羅列出來后再看這一前提的滿足條件還缺什么,再列出滿足這一條件的必要前提,直到題目條件能夠代入。這就是利用題目本身求解的過程,才是考生要做的事。如前面提到的英語閱讀,我們要找出如何選出A的做法,才是作為一個考生要做的事,研究為什么并非沒有用,而是在這個過程中掌握做題的規(guī)律技巧,做對這道題的做題方向、對題目的理解、怎么樣找上下文來驗證,這些方法才能帶到下次做題當中去。因此,成為考生的先決條件是:善于關聯(lián)與思考。

[標簽:高三]

分享:

高考院校庫(挑大學·選專業(yè),一步到位。

高考院校庫(挑大學·選專業(yè),一步到位!)

高校分數(shù)線

專業(yè)分數(shù)線

  •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高考網(wǎng)微信
    ID:gaokao_com

  • 👇掃描免費領
    近十年高考真題匯總
    備考、選科和專業(yè)解讀
    關注高考網(wǎng)官方服務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