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解惑:高三語文復習備考常見的25個典型問題(6)
2010-09-13 11:47:19中國教育在線
問題17:如何分析文章結構,把握文章思路呢?
答:理解一篇文章,首先必須劃分出段落層次。有了這一步,才能理解作者的思路,掌握文章的結構。
。1)辨明文體,選準角度。劃分層次,就是要以一定的標準對文章進行內容上的歸類整合。不同文體用以劃分歸類的標準不同,如記敘性文體,可根據(jù)人或事的不同,根據(jù)時間、空間的變化來劃分;議論性文體,可從總體上根據(jù)引論、本論來劃分,也可以按論證結構(并列、總分、層進)來劃分;說明性文體,應緊扣說明對象,根據(jù)其特定的說明順序,或按時間、空間順序,或按事物自身的構成部分,或按事件發(fā)展順序,或按事理邏輯(由輕到重、由簡單到復雜)來劃分。
(2)辨明重要的文句。文章中的有些句子,如領起句、過渡句、前后照應句、結構相似句(包括文中反復出現(xiàn)的文句),往往能體現(xiàn)文章思路,為考生劃分文章段落層次提供了重要依據(jù)。
(3)審辨標志性詞語。有些文章,為了表達得清晰,往往用一些標志性的詞語來表明上下文內容間的關系。找出這些詞語并仔細區(qū)別其代表的意思,有助于考生對文章結構進行分析?梢宰鳛闃酥拘栽~語的有:①表順序的詞;②關聯(lián)詞;③指代詞;④表范圍的詞;⑤表類別的詞。此外,還有文中不同地方反復出現(xiàn)的同義詞或近義詞。
問題18:推斷和想象主要包括哪幾個方面的內容?
答:(1)根據(jù)文中的材料推斷新的結論。這實際上是對原文所提供的材料,在原文允許的范圍內,通過想象進行再創(chuàng)造,推斷出原文沒有直接表述的觀點,得出原文沒有直接得出的結論,或者提出新的看法。
(2)根據(jù)作者在文中的觀點態(tài)度推斷和想象作者對相關問題的看法。這一類推斷比上一類推斷要困難一些。困難主要表現(xiàn)在對作者在文中的觀點把握不準,也表現(xiàn)為對“相關問題”了解得不夠深入,還表現(xiàn)為在推斷和想象中容易加入主觀臆斷的成分。
問題19:在文學類文本閱讀中,探究題的命題有何規(guī)律?怎樣解答探究題?
答:探究題主要是針對文學類文本閱讀中的散文、小說命制的題目,命題主要涉及三個方面:(1)對所讀的文本中的疑點、難點提出問題,要求深入研討;(2)根據(jù)文本內容提出問題,呈現(xiàn)兩個或兩個以上的答案,讓考生判斷其正誤或優(yōu)劣;(3)探討作者的創(chuàng)作背景和創(chuàng)作意圖等。
規(guī)范答題,歸納如下:
(1)立足文本,整體把握。所謂“探究”,既要“探”出題目內容的深淺、范圍的限度,又要“究”其緣由和實質。因此,考生在下筆之前,必須整體了解作者的創(chuàng)作意圖和藝術表現(xiàn)的方法、技巧,以符合普遍的認知規(guī)律;在此基礎上進行一些拓展延伸,作出個性化的理性思考和探究。
(2)擒住物象,由表及里。散文、小說的主旨和情感的表達,往往借助一定的物象(景物形象、事物形象、人物形象),而這些物象又常常是含蓄的。所以,回答這樣的探究題,要能抓住作者表達情感所借助的一些物象,把握作者的心理和物象的象征義。
。3)聯(lián)系實際,開放答題。對于散文、小說,命題者往往把最后一道題設置為開放性題。對此,考生在答題時應注意:一是自己的分析必須建立在文本的基礎上,不要脫離原文答題;一是聯(lián)系實際的例子要能夠以點帶面,分析時要有自己的理性思考。
問題20:實用類文本閱讀常從哪些方面設題?我們應該怎樣解答這些題目?
答:傳記和新聞是常考的實用類文體,下面重點介紹一下這兩類文體在高考中的常見命題角度和考生作答時的應對策略。
1.對于傳記來說,高考常常從以下幾個角度命題:
(1)文章是從哪幾個方面來介紹主人公的?
(2)主人公具有哪些品質特征?
。3)理解文章中某一特定句子的含意。
。4)怎樣評價主人公?
(5)文章在寫作上有何特點?效果如何?
在備考傳記類文體時應采用如下的方法:
。1)分析傳主的性格特征,可從傳主的行為特征及語言等方面來概括。
(2)注意總結傳主所經(jīng)歷的事情,以便于準確解答篩選文中重要信息以及概括作品主題類題目。
。3)文中對傳主的評價可能是多方面的,在解答題目時注意看清題干要求,看題干是要求考生回答出哪一個方面的。
。4)在平時的復習中注意積累一些與分析文章結構有關的專業(yè)術語,以便于高考時規(guī)范答題。
2.對于新聞文體來說,命題點則主要有:
。1)理解文本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2)篩選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3)分析新聞文本的基本結構及其作用;
。4)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觀點態(tài)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