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戶口之名”到“待遇之實”
來源:人民網(wǎng) 2009-11-09 14:15:27
摘要:與此相配套的,是上海從7月1日開始實施的“社保新政”。根據(jù)新規(guī)定,上?梢晕{農(nóng)民工等外來人員參加當?shù)爻擎?zhèn)社會保險。而在此之前,農(nóng)民工主要是繳納外來從業(yè)人員綜合保險。這項政策為一些農(nóng)民工的落戶打開了通道。
《上海市實有人口服務和管理若干規(guī)定(暫行)》于11月1日起施行,持《上海市臨時居住證》人員可享受申領駕照、辦理出入境證件、免費計劃生育服務、子女接種疫苗和接受義務教育等多種“本地化”待遇。上海出臺這一政策的關鍵,是“寓管理于服務”,通過提供基本的社會福利政策,讓外來人才和務工者安心生活工作,實現(xiàn)社會的公平與和諧。
與此相配套的,是上海從7月1日開始實施的“社保新政”。根據(jù)新規(guī)定,上?梢晕{農(nóng)民工等外來人員參加當?shù)爻擎?zhèn)社會保險。而在此之前,農(nóng)民工主要是繳納外來從業(yè)人員綜合保險。這項政策為一些農(nóng)民工的落戶打開了通道。
此前,上海于今年2月啟動“戶籍破冰”,只要符合持有居住證滿7年、繳納社會保險滿7年、擁有相當職業(yè)資格等5個“申辦條件”或4個“激勵條件”,居住證持有人就可以轉為上海戶口。今年國慶以后,首批29人已經(jīng)獲得“居轉戶”資格,進入辦理戶口階段。
中國大城市的戶籍改革之路何去何從?在專家看來,與上海2月份出臺的“戶籍破冰”政策相比,臨時居住證政策和社保新政可能更具有深遠意義。這是因為,戶籍破冰新政包含的“引才導向”凸顯重大積極意義,但在客觀上也強化了上海戶籍的“含金量”。而戶籍改革的最終目的,應是淡化戶籍“含金量”,讓有戶籍者和無戶籍者都能享受基本的社會福利,縮小人為不平等差距。
從“戶口之名”到“待遇之實”,這應該是中國戶籍改革的大方向。華東師范大學人口研究所副教授王大犇說得好:“戶口只是一個本子,其價值說到底就是待遇,而這些待遇里就包括了社保。外來人員渴盼戶口,說到底就是希望能和城里人過一樣的生活,享受同等的權利。”
相關推薦
高考院校庫(挑大學·選專業(yè),一步到位。
高校分數(shù)線
專業(yè)分數(shù)線
- 日期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