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跑步進入老齡社會 面對未富先老等諸多挑戰(zhàn)
來源:網絡資源 2009-10-26 21:41:14
摘要:首先是養(yǎng)老保障的壓力大。據權威部門統計,1998年在職職工與退休人員的供養(yǎng)比是13:1,而到2003年,這個比例已經變成3:1。預計到2020年領取養(yǎng)老金的退休者將超過1億人,供養(yǎng)比例將達到2.5:1。
來自民政部社會福利和慈善事業(yè)促進司的最新統計顯示,截至目前,全國老年人口有1.62億,占總人口的12.79%。從今年開始我國老齡化進入快速發(fā)展階段,老年人口將年均增加800萬人至900萬人。預計到2020年,我國老年人口將達到2.48億,老齡化水平將達到17%。到2050年進入重度老齡化階段,屆時我國老年人口將達到4.37億,約占總人口30%以上,也就是說,三四個人中就有1位老人。
對此,民政部社會福利和慈善事業(yè)促進司司長王振耀不無擔憂地說:“我國正在跑步進入老齡化社會,老齡化速度和程度超乎我們的想象。”
老齡化社會趨勢的加強已經引發(fā)了一系列的社會問題。
從事相關研究的學者任季萍告訴記者,我國人口老齡化形勢比較嚴峻,老年人口規(guī)模較大,人口老齡化增速較快,此外還存在著“未富先老”、“空巢老人”等現象。因此,人口老齡化在養(yǎng)老保障、醫(yī)療保障、養(yǎng)老服務等方面向我們提出了挑戰(zhàn):
首先是養(yǎng)老保障的壓力大。據權威部門統計,1998年在職職工與退休人員的供養(yǎng)比是13:1,而到2003年,這個比例已經變成3:1。預計到2020年領取養(yǎng)老金的退休者將超過1億人,供養(yǎng)比例將達到2.5:1。
其次是醫(yī)療保障壓力大。老年群體是醫(yī)療衛(wèi)生資源的重要消費對象。衛(wèi)生部曾經有過統計,60歲以上老年人慢性病患病率是全部人口患病率的3倍,傷殘率是全部人口傷殘率的3.6倍,老年人消耗的衛(wèi)生資源是全部人口平均消耗衛(wèi)生資源的1倍。在我國衛(wèi)生醫(yī)療事業(yè)發(fā)展較經濟發(fā)展相對滯后的狀況下,老年人看病難、看不起病的問題比較突出。
另一個問題是養(yǎng)老服務市場供給缺口大。全國幾次較大規(guī)模調查的數據表明,我國約有3250萬老年人需要不同形式的長期護理。相關調查還表明,我國老齡人入住養(yǎng)老機構的需求正逐步提高。但是目前專為老年人提供服務的設施嚴重不足,服務項目和服務內容不全,服務人員的素質參差不齊,老齡服務的數量和質量都遠遠不能滿足市場需要,是“短線”之中的“短線”。僅以養(yǎng)老床位測算,按照國際通行的5%老年人需要進入機構養(yǎng)老標準,我國至少需要800多萬張床位,而現在只有約250萬張,缺口達550多萬張。
老年人問題涉及到幾種社會關系:老年人自身、老年人的親屬以及社會所有人,因此才關系到“國計民生和國家長治久安”;從長遠來看,相關應對策略應該走向機制化、體系化,并進一步上升到法律的層面
中國人民大學社會與人口學院副教授陳勁松今天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老齡化是任何國家在現代化進程中都會遭遇的一大問題。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全國老齡工作委員會主任回良玉在近日的講話中將老齡問題表述為“關系國計民生和國家長治久安的重大問題”。對此,陳勁松的看法是,“之所以將老齡問題提升到如此高度,是因為老年人的問題關系到幾種社會關系:老年人自身、老年人的親屬以及社會所有人”。
陳勁松分析說,中國人講究頤養(yǎng)天年,大家都希望晚年能過上幸福安穩(wěn)的生活。對于老年人的親屬來說,家里老人的生活問題是一件大事,老人生活得好整個家庭都會和睦,老人問題沒解決好,整個家庭都會因此而不和諧。放到整個社會層面來講,任何人都會老,大家對于自己老齡的生活有意無意地都會形成一個期望值。如果現在的人口老齡化問題沒有解決好,影響的是整個社會的情緒。
來自民政部門的一位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從目前情況看,“空巢家庭”正在逐漸增多,許多老年人都存在苦悶、孤獨、郁抑、煩躁、多疑等情緒,嚴重的甚至會產生幻覺和厭世的想法。他從自身的工作實踐中感受到,老年人的生理變化和心理變化障礙正日益成為一個普遍的社會問題。
中國老齡科學研究中心調查也顯示,全國城市地區(qū)有近一半的老人沒有子女相伴,而農村空巢老人的比重也占到四成左右。如果考慮農村大量勞動力外出打工因素,農村空巢化更加嚴重。
陳勁松認為,一個和諧的老齡化社會會讓社會關系的各方面都達到和諧,讓很多社會問題消弭于無形,從而促進國家長治久安。而要實現和諧的目標,有三方面的問題必須著重注意:
首先是老年人的安全問題。陳勁松說,一些地方都出現過這樣的情況,老年人病了甚至過世了好幾天才被人發(fā)現,這都是與和諧社會的宗旨相違背的。社會各方應當對廣大老年人的人身安全、身心健康給予高度的關注。
其次,提升老年人的權益和地位。“中國自古就有尊老愛幼的傳統,但這一傳統一度有所失落,隨著相關法律法規(guī)的逐步健全,現在已經到了重拾的時候,老年人的合法權益和法律地位應當得到全社會的認可和尊重”。
最后,在邁入老齡化社會之后應當發(fā)掘老年人這個群體自身的潛力。“隨著人口平均壽命的延長,很多老年人其實還有為社會作貢獻的愿望和能力,應當充分滿足他們的愿望,這也能促進老齡化社會的和諧”。
陳勁松還認為,維護老齡化社會和諧的相關應對策略應該走向機制化、體系化,并進一步上升到法律的層面。
來自民政部門的工作人員也認為,要結合老齡化發(fā)展趨勢和市場經濟條件下養(yǎng)老形勢和任務的變化,認真研究制訂和完善老齡事業(yè)發(fā)展和法規(guī)政策體系,依法保障老年人的各種合法權益。同時,積極協調有關部門推進養(yǎng)老、醫(yī)療、福利、社區(qū)服務等老年保障法規(guī)、政策的制訂、修訂和完善,為老齡事業(yè)發(fā)展創(chuàng)造更加良好、寬松的法律政策環(huán)境。
相關推薦
高考院校庫(挑大學·選專業(yè),一步到位。
高校分數線
專業(yè)分數線
- 日期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