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強化時代感寓理于事
來源:網(wǎng)絡資源 2009-08-29 20:33:32
高考作文:強化時代感寓理于事
時代感是指代表社會發(fā)展主流,關(guān)乎社會興衰和民族、國家、人類共同利益,引領(lǐng)人們積極向上,符合新潮流的精神、意識或感受。簡言之,就是指當今社會發(fā)生的有著重大影響的人物和事件,如感動中國十大人物、英雄模范、南方雪災、汶川地震、奧運會等。
今年高考作文全國Ⅰ卷、四川卷、陜西卷、江西卷等,是以當年的大事件話題為作文題的。這幾個高考作文命題都有著“事件的共知性”、“立意的共識性”和“真情的共鳴性”等特點。綜觀考生作文,在思想深度、謀篇布局、語言表述等方面差異較大,而這又是時代感強的材料作文寫作水平高低的分水嶺。因此,在高考作文得分5要素的要求下,培養(yǎng)學生深度挖掘材料新意,選材、組材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應該成為作文教學的重點。
洞察材料,提取新意
以全國Ⅰ卷為例,雖然審題難度不大,但要寫好它仍需深度挖掘。如果沒有新思想、新見解,人云亦云,自然會顯得平庸。從全國Ⅰ卷作文材料內(nèi)容表面來看,有諸多立意,整理歸納,無外乎“時間”“生命”“人性”“團結(jié)”“支援”“互助”“奉獻”幾個角度,據(jù)此立意誠然是對的。但透過字面看字里,生發(fā)開去,從現(xiàn)實中不盡如人意的遺憾處來思考,結(jié)合這次抗震救災所涌現(xiàn)的可歌可泣的事跡,可立意為:愛心無國界,人要擔當責任;地可震,心不可撼;人禍勝于天災,90后是享樂自私的一代嗎?等等,這樣的立意恐怕能夠更勝一籌。
精心選材,寓理于事
在材料的選取上,以總書記、總理第一時間趕赴災區(qū),解放軍不帶槍支進入災區(qū),教師為學生開啟生命之門,新聞媒體及時報道等事實,與其他國家的災情發(fā)生進行對比分析,一樣災難兩樣情,這樣立意更為堅實,論證更有說服力。或歌頌炎黃子孫“血濃于水”的情懷,如臺灣同胞捐款捐物,海外華人義演捐助,明星趕赴災區(qū)慰問;或針對媒體過分追蹤報道的“可樂男孩”“燈光女孩”“敬禮娃娃”等現(xiàn)象,論述不要制造“災難童星”的道理;或就地震中巋然不動的劉漢希望小學,論證只有杜絕“豆腐渣”工程,才能希望永在的觀點等?傊,在寫作中,按照熟悉的生活“細節(jié)”和“感悟”這兩個標準去佐證自己的見解,不生搬硬套例子,而要使所舉的例子和引發(fā)出來的觀點水乳交融。舉例不宜太多,可在文章的第二三段舉三四個例子,最好能形成對比,點面結(jié)合。另外,舉例應當生動、真實,盡量簡潔。
開展必要的作文訓練
針對時代感強的材料作文,要想不落入平庸之列,就要在立意新、構(gòu)思妙、感情真、語言活上下功夫。記敘文應多訓練穿插回放式、對比映照式的寫作方法;議論文主體部分應著眼于橫列式、縱貫式、遞進式的寫作方法訓練,以使內(nèi)容豐富,說理有力度。論證手法注重引用論證和對比論證的方法,以增加語言的活力,使觀點更加鮮明。文體宜以議論散文訓練為主,使行文放得開、收得攏,靈活自如。這種構(gòu)思既能應對高考所需,使行文脈絡清晰,又可杜絕假大空的“新八股”文風。
“新八股”文章表現(xiàn)為段落雜亂無章,分論點后即引用例子,缺乏針對性的分析,論點和例子之間過于分離,結(jié)尾處本該放在一起的話卻往往一句一段,語言貧乏,而這樣的分段卻沒有任何意義。
采擷精粹富有哲理的語言
語文學科中的作文是以“語言”為載體,或闡述某一個觀點,或說明某一個道理,或再現(xiàn)某一個場景,或抒發(fā)某一種情感,它運用的是想象、推理和論證等手法,它需要的是“駕馭語言”的能力。
所以,面對一則既揪心又感人,既讓人淚流滿面又讓人眾志成城的“災難”材料,考生不能僅僅是感人情節(jié)的復述,也不能只是動人故事的再現(xiàn),而是要運用擲地有聲的語言感染他人,發(fā)諸真情,把語言這個思想的外衣整飾得漂亮些。要做到這一點,平日里要多留心經(jīng)典名句,多強化排比、仿句功夫的訓練,多領(lǐng)會練字煉句、平中見奇的妙處。長此以往,一定能夠文有意蘊,言之有物。
相關(guān)推薦
高考院校庫(挑大學·選專業(yè),一步到位。
高校分數(shù)線
專業(yè)分數(shù)線
- 日期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