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教學]《漁家傲?秋思》三“異”
來源:本站原創(chuàng) 2009-08-29 19:01:58
《漁家傲?秋思》三“異”
細讀《漁家傲?秋思》,詞中的三處“異”引起了我的注意。異者,不同也。有異,詩歌才顯個性的多彩、心靈的豐富和語言運用的出奇制勝。
一、風景的“異”
首句“塞下秋來風景異”,不僅突出了秋天的景色不一般,而且還很有特點。什么特點呢?是不同于其他地方的地域特色。這一“地域”就是“塞下”,即西北邊疆,或“衡陽雁去無留意”的一個偏遠所在。“衡陽雁去”是“雁去衡陽”的倒裝。雁是候鳥,每逢秋季,北方的雁都要飛回南方避寒。古代傳說說,雁南飛,到衡陽即止。衡山的回雁峰即因此而得名。所以,王勃才說“雁陣驚寒,聲斷衡陽之浦”。《漁家傲?秋思》里的“衡陽雁去”也從這個傳說而來。“無留意”,是說這里的雁到了秋季即向南展翅奮飛,毫無留戀之意。到底是什么樣的特異風景使大雁“無留意”呢?是城頭的號角吹動,是四方的邊聲隨之而起。邊聲,指邊塞特有的聲音,如大風、號角、羌笛、馬嘯等邊地的悲涼之聲。李陵《答蘇武書》中有“側耳遠聽,胡笳互動,牧馬悲鳴,吟嘯成群,邊聲四起”。這真是一部悲切蒼涼的交響曲。那身處西北邊疆的詩人呢?大雁都毫不留戀的地方,詩人卻不得不留在那兒,這又是怎樣的一種境況呢?雁去的地方是南方,是詩人盼望的家園。這讓詩人很快就想起了遠在蘇州的家鄉(xiāng)。此時,蘇州的家鄉(xiāng)是一派怎樣的景象呢?想到家鄉(xiāng)的溫暖,詩人的內心不免有些落寞。于是,邊塞特有的悲涼之聲便令詩人感慨萬分。與此同時,相異的風景也讓詩人深刻感受到了家鄉(xiāng)的遙遠,而這種空間的遙遠又調動了詩人內心深處的情感——沒有落入俗套的悲秋。由此可見,對風景的“異”的初步體驗,確實是深層次探究這首詞的有力鋪墊。
二、數(shù)字的“異”
這里說的數(shù)字上的“異”,是指對塞下風景的補充描述和對作者情感的延伸探究。《漁家傲?秋思》中有兩處數(shù)字的“異”值得關注:一處是“千嶂里,長煙落日孤城閉”中的“千”與“孤”;另一處是“濁酒一杯家萬里”中的“一”和“萬”。
“千嶂里,長煙落日孤城閉”中,“千”表示極多,“千嶂”指很多像屏障一樣層疊的山峰,“千嶂里”指崇山峻嶺之中。詩人用“千嶂里”這三個極其簡練的字,就寫出了邊塞地理環(huán)境的獨特。與“千嶂里”這種重重疊疊的山峰相異的是“孤城”:以“孤”代“一”,更增添了孤獨、渺小、蕭索之感,更給人一種滄海一粟的悲涼之意。當然,這座城池也是一座大門緊閉的城池。這座城池為什么剛到傍晚就早早關閉了城門呢?是因為“四面邊聲連角起”——軍中的號角聲已經說明戰(zhàn)事吃緊,“孤城”的形勢十分緊張,甚至有可能還處在敵人的包圍中。這座早早關閉城門的城池,在落日的斜暉中會讓詞人想吟詠“大漠孤煙直”,可他內心卻少了王維那種詩意般的開朗,多了一份沉甸甸的滄桑。正是因為如此,一個“千”字,一個“孤”字,就利用數(shù)字上的極大差異,將塞下風景描繪得這般令人印象深刻。這時,詩人若再次想到南方柔媚的秋天,想到“樹樹皆秋色,山山唯落暉”的色彩絢爛,以及“牧人驅犢返,獵馬帶禽歸”的和諧悠然,內心的感觸一定會更加強烈。在這種反差中,詩人的內心決不僅僅只是想到家鄉(xiāng)的遙遠和望雁歸去的落寞,還有內心的緊張和對歸家遙遙無期的擔憂。
“濁酒一杯家萬里”中,“一杯濁酒”一個人喝,其中的孤獨自是不言而喻。因為,這杯“濁酒”少了曹操“對酒當歌”的那份豪邁,少了李白“金樽清酒”的那份輕盈和瀟灑,更少了蘇軾“把酒問青天”的那份浪漫,卻多了“離家萬里”的濃重思念。但是,如果說這杯“濁酒”中的厚重僅僅來自對家鄉(xiāng)的思念的話,那肯定是不夠準確的。其實,這杯“濁酒”中蘊含的詞人的情感要復雜和微妙得多。接下來的“燕然未勒歸無計”一句,就很好地說明了這一點。范仲淹是個內心滿懷豪情的人,不立下蓋世功勛不會輕言回家。此刻,他心中有兩對矛盾——一對是“家國之思”的矛盾,一對是濃重的鄉(xiāng)愁與個人豪情壯志的矛盾。這兩對矛盾在他內心糾結,一直無法解開,于是就有了借酒澆愁,就有了“家萬里”和“歸無計”的無奈感嘆,進而讓我們感受到了這杯“濁酒”的厚重。
以上兩處數(shù)字上的“異”,既寫出了塞下風景在詩人眼中的蕭索與寂寞,又再現(xiàn)了詩人內心深處的矛盾和沉重、悲涼的情感?傊,這兩處“異”不僅使這首詞的景與情融合得更加緊密,而且還為我們再現(xiàn)了這樣的場景:詩人身處落日西沉時城門緊閉的孤城,端著一杯渾濁的烈酒,看著重山中升起的長煙,想起了遠在萬里之外的家鄉(xiāng),流下了兩行蒼涼的眼淚。此景此情,怎一個“愁”字了得?!
三、情感的“異”
滿耳的邊聲是悲戚的,滿眼的風景是悲涼的,“將軍白發(fā)征夫淚”是悲壯的,但這種“悲”不是一般的憂愁或悲傷,而是一種能使人不眠的憂愁,能令人整夜“不寐”。那么,這首詞是不是落入俗套的悲秋之作呢?顯然不是。
其一,這種憂愁的背景不僅不灰暗,而且還具有一種明亮的色調,是“羌管悠悠霜滿地”:邊塞特有的樂器——羌笛,奏出的是悠揚的樂曲,與之相伴的是明亮的月光照著滿地的霜雪,整個世界一片華光。雖然這樣的景色容易讓人想到漸逝的年華,以及感傷于堅守邊陲而不得歸家的無奈,卻也少了“明月樓高休獨倚”的敏感和惆悵。就這樣,明亮的月色伴隨著高昂的樂曲,詞人的憂愁便隨之也明亮和高昂起來。這樣看來,范仲淹的這首《漁家傲?秋思》顯然不是一般的悲秋之作。
其二,外在的景色雖然時刻透出悲涼,但詞人內心卻依然滿懷豪情。其中,“燕然未勒歸無計”是說不立下蓋世功勛就沒有理由回家?梢,詞人內心還是充滿雄壯的抱負的。也正是因為詞人有這樣的雄心和抱負,所以整首詞從表面上看雖然是凄涼的,但深入品味后卻不會讓人覺得凄涼,反而會讓人感受到許多悲壯。
相關推薦
高考院校庫(挑大學·選專業(yè),一步到位!)
高校分數(shù)線
專業(yè)分數(shù)線
- 日期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