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學專題復習學案導學模式
來源:網(wǎng)絡來源 2009-08-27 18:23:48
一、問題的提出
化學高考是注重考查學科能力與能力品質、旨在選拔人才的考試;瘜W高考總復習的目的除了使學生做到:普通的知識規(guī)律化、零碎的知識系統(tǒng)化外,更應該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能力品質和創(chuàng)新素質,以適應高考由知識立意向能力立意的轉變。
受應試教育的影響,在傳統(tǒng)的高三復習教學中,往往是教師總結出一種方法后,學生隨著套用,教師再講,這種模式(講—練—講)使學生省略了“方法”的思考和被揭示的過程,即檢索選擇判斷的過程,同時也限制了學生的思維。在練習中,采用的是“題海戰(zhàn)術”,訓練的目的是應付考試。其存在的問題是:
1.教與學相脫節(jié):只有教師的“教案”,無學生的“學案”;只寫教師要講的,少寫學生要練的,上課抄題或投影,一是浪費學生的時間,二是不利于學生的課后復習。
2.題海戰(zhàn)術:所選習題量大、難度高,課上教師只講題,課后學生再做題,未能充分發(fā)揮例題的總結知識,形成解題技能,開發(fā)學生能力的功能。
3.教學活動:教師不是當好“導演”而是充當“演員”,學生則當“聽長”,只能被動地聽教師講,無思獨立考活動,沒有生動的競爭學習和快樂的協(xié)作學習。
4.教學方法和手段:教師把學生當作知識的容器,一味地講,不考慮學生的感受和體驗,至于學生掌握如何心中無數(shù),更談不上對學生能力品質和創(chuàng)新素質的培養(yǎng);教學手段單一——粉筆+黑板,未能充分發(fā)揮化學實驗、投影、電腦和直觀教具的教學功能,課堂容量小,教學節(jié)奏慢,效率低下。
二、專題復習學案的設計與實施
1.專題的劃分
化學總復習的知識點多且分散,如按課本順序復習,學生做題往往是“一看就會,一做就錯”。因此,我們根據(jù)二綱要求和化學知識的系統(tǒng)性,對復習內容作了重組,通過專題形式從縱橫兩方面對知識進行歸類、聯(lián)系,以求復習的針對性和實用性。
在復習中具體對知識進行專題劃分時一般應體現(xiàn)以下兩條原則:
①知識梳理與能力培養(yǎng)相結合的原則
根據(jù)這一原則可將高中化學知識分為基本概念、基本理論、元素及化合物、化學實驗和化學計算五大專題,同時每個專題又可劃為若干個小專題,一般一個小專題用1至2個課時進行復習。
②突出重點知識復習與關鍵能力培養(yǎng)相結合的原則
選擇提高學生素質的重點、難點、疑點、?键c和生長點的知識進行專題編排和設計。比如:化學高考中常考的知識點約30個,其中不少于15個在歷年高考中的重顯率為100%。
2.學案設計原則
學案是教師為指導學生編寫的講義,不是教師教案的濃縮,為達到最佳的課堂教學效果,其編寫時應注意以下原則:
。1)課時化原則
分課時處理復習內容,防止幾個小專題的內容只寫成一個學案,一般一個小專題為1-2課時。這樣用于控制本課時內容的知識量,加強授課的針對性、計劃性,較好的實現(xiàn)課時目標,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2)問題化原則
將知識點轉變?yōu)樘剿餍缘膯栴}點、能力點,通過對知識點的設疑(以問題形式設計成題組)、質疑、釋疑、激思,培養(yǎng)學生的能力品質和創(chuàng)新素質。
。3)參與化原則
優(yōu)化教學過程最根本的目的是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參與教學過程,學會學習。使他們成為真正的學習主體。在學案設計中應考慮讓學生進行參與性學習。在課堂上通過學案激發(fā)人人參與的機會,激勵人人參與的能力,提高人人參與的機會,激勵人人參與的成功,內化人人參與的意識,讓學生在參與中學習,還課堂給學生。
。4)方法化原則
強化學法指導。通過學案導學變“授人以魚”為“授人以漁”,同時注意學法指導的基礎性與發(fā)展性。在引導學生形成基礎性學習方法的同時,重視學生的發(fā)展性學習,讓學生能夠用已學方法,去解決新情況、新問題。
。5)層次化原則
充分考慮每個學生的個性不同,認知水平的高低層次,在編寫學案時應該將難易不一、雜亂無序的復習內容處理成有序的、階梯性的、符合每階層學生認知規(guī)律的學習方案,從而達到提高全體學生素質,全面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3.學案內容
每個學案包括以下內容:(1)高考復習要求;(2)基礎知識回顧;(3)知識要點;(4)樣板題;(5)知識能力訓練;(6)跟蹤訓練。
學案中六點要有機結合,各有側重,具體如下:
。1)高考復習要求
根據(jù)教學教學大綱和考試說明制定便于操作的具體要求,目的使學生明確本專題復習的重點和方向,在知識目標復習要求的描述中可用“識記“、“理解”、“會用”、“綜合”等行為動詞。
。2)基礎知識回顧
一是將每個專題所涉及到的基礎知識設計成填空、圖解式、圖表式、問題式方案,幫助學生回顧和梳理知識,在知識問題設計時要做到基礎、全面、系統(tǒng);二是將這些知識點設計成問題,引導學生通過思考、討論、辯析等方式,找準重點、突破難點、消除疑點、拓展生長點。目的是啟迪思維,培養(yǎng)能力。
(3)知識要點
提煉歸納考點知識網(wǎng)絡,提示本專題知識點,重點難點的內在聯(lián)系,幫助考生理清知識脈絡,在頭腦中形成一個清晰的知識點框架,打下扎實的理論基礎。
。4)樣板題
精選或設計有代表性的例題(精選近兩年全國、上海、廣東高考題,及省市模擬題),例題只有題目,目的是通過課堂解題指導學生學會審題,形成解題思路,總結規(guī)律和技巧,達到解答的規(guī)范性,重在培養(yǎng)方法。
。5)知識能力訓練
編寫知能訓練題時,為保證教學質量,應注意以下幾點:①涉及本專題知識為主,并重視知識的綜合應用。要有利于知識鞏固和技巧、方法的運用,有利于學生自學能力、實驗能力、觀察能力、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②提倡多種題型合理搭配,題目編排由易到難;③控制習題數(shù)量,以課堂完成80%左右為宜;④避免教師占過多講解時間,練習中可適當給出提示或答案。
。6)跟蹤訓練
其設置體現(xiàn)“步步為營,步步為梯,步步提高”的原則,避免在同一知識、同一層次上的機械重復,摒棄過難、過大、過深(這不是能力,而是能力的異化)。做到試題設計規(guī)范,題型新穎,材料新鮮,編寫時力求增加與學業(yè)生產(chǎn)、日常生活、新科技等有關的新情景題,目的以激發(fā)學生的訓練情趣,使考生變苦練為樂練;培養(yǎng)學生科學素養(yǎng)和實踐能力、提高學生的思維品質和創(chuàng)新能力。
習題包括10道客觀題和2-3道主觀題,按容易題:中等難度題:較難題為3:5:2的比例來編寫,同時兼顧程度較高的學生,可適當編擬一些選做題,使他們吃得飽,同時可拓寬他們知識視野,提高學習水平。
4.學案實施
(1)課前準備
學案課前發(fā)給學生,讓在課前明確復習目標,了解復習要做好課前的一切準備工作。如基礎知識部分可在課前完成,通過課前預習,對基礎知識中存在的疑難問題,易混淆的概念等做好標記,對知識的重點、難點、疑點做到心中有數(shù),以做到有目的、有計劃地聽課,提高復習質量。
(2)課堂學習
、僦R結構的落實——討論:課堂上對于基礎知識部分的教學可通過提問、學生主動發(fā)問等方式進行。對于重點的知識一般宜在教師的指導下,以小組(前后排4人)研究模式進行,讓各層次的學生相互交流、討論、探索、匯報學案中設計問題的解決策略,促成各點的教學目標的落實,同時對學生確實無法解決的問題可在教師點撥下以悟為果。
每堂課的開始5mim,讓學生上講臺講解和復習基本知識點。上臺學生講的不當之處,其余學生提出疑問或修改補充。然后教師利用投影儀將本節(jié)課所需復習的基本知識點放出。讓學生明確疏漏之處和不足之處,以幫助學生形成系統(tǒng)完整的知識網(wǎng)絡。這樣,一方面學生可以鞏固所學基本知識,另一方面又可提高學生的演說能力,增強課堂的活躍氣氛,促進師生共鳴。隨著這一活動的舉行。學生上臺講解的系統(tǒng)性越來越強,甚至到后來學生不僅能夠較系統(tǒng)地復述基本知識,而且還能做些歸納,甚至還能自編出口訣來增強記憶的效果,深化了對知識點的理解和掌握。
、谡J知方法的傳授——精講:對于學案中的例題,可讓學生先嘗試解題(可討論),教師巡視指導,及時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解題匯報中應讓學生充分發(fā)表自己的解題見解,集思廣益,形成多途徑、多思路解題(一題多解),培養(yǎng)學生的發(fā)散思維。同時對學生解題中出現(xiàn)或教師預先備好的典型錯例,放手讓學生尋找錯誤所在,分析錯誤的原因,以加深對知識的理解。最后經(jīng)教師對解析思維、方法、技巧的歸納總結,形成規(guī)律性東西。真正達到把例題搞懂。在此基礎上教師還可以對某些例題展開,指導學生一題多變,培養(yǎng)學生觸類旁通能力。
③技能訓練的實施——精練:練習是促進知識遷移,形成技能、技巧,培養(yǎng)能力的基本途徑和有效方法。課堂上要留出足夠的時間讓學生進行練習,此間教師應做好個別輔導工作。
(3)課堂小結
在課結束時,教師應引導學生回顧總結本課學習的主要內容、方法和技巧。
(4)課后反饋
反饋課堂教學的效果,教師一是要求學生練習在課后對學案進行消化、整理、補充、歸納,同時對課堂上未完成的部分也在課后完成,二是完成跟蹤練習并于當天上交。教師應對每位學生的學案進行認真、細致審閱,對其中存在的個別問題則由個別輔導解決。對共性的問題則下一課集體講解,真正做到教學一步一個腳印,收到實效。
三、教學感悟
1.教師投入的精力很多,但很值得
因為整個教學中所使用的是教師自己編寫的材料,是學生真正需要的東西,教師不需要在學生已經(jīng)懂了的問題上花時間,不需要在大多數(shù)學生自己能解決的問題上花時間,不需要在毫無意義的板書上花時間,這切實提高了教學效率。
2.教師對課堂的控制減少,學生的主體性增強
因為學生在課堂上可以就“學案”提問,也可以離開“學案”提問,對于“學案”中的問題教師一般能做出肯定答復,而對于學生隨機提出的問題,尤其是涉及到跨學科的問題,教師往往不能立刻做出回答甚至以后還不一定能做出回答,但有些學生可能做出回答,因而教師的主導性和學生的主體性之間互動增強。專題復習學案導學模式因為設計學生認知準備狀態(tài)的教學程序,使教師能提高45min的容量和教學質量。學生有準備地、有側重聽課,提高了聽課的質量和聽課的效率。學生能積極參加教學活動,提高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學習動力,有利于學生創(chuàng)造性的發(fā)揮與施展。
3.教師終生學習的意識增強
“專題復習學案導學”教學模式,在很大程度上減輕了學生負擔,但由于教師知識面不寬,最新科技成果了解甚少,故在開發(fā)問題的應用性、開放性方面有一定的困難。因此,深深感到要不斷更新知識,提高在新的歷史時期下的適應力。
高考院校庫(挑大學·選專業(yè),一步到位!)
高校分數(shù)線
專業(yè)分數(shù)線
- 日期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