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巴嫩真主黨領袖納斯魯拉
來源:網(wǎng)絡資源 2009-08-27 15:41:10
哈桑·納斯魯拉1960年8月出生于黎巴嫩首都貝魯特郊區(qū)的一個什葉派穆斯林家庭。“納斯魯拉”在阿拉伯文中意為“真主勝利”。
納斯魯拉16歲時前往伊拉克的什葉派圣地納杰夫?qū)W習宗教,1978年回國,次年加入“阿邁勒運動”。1982年6月以色列入侵黎巴嫩后,他脫離“阿邁勒運動”,加入新成立的黎巴嫩真主黨。1992年2月,真主黨總書記穆薩維在以軍空襲中被炸身亡后,納斯魯拉接替穆薩維,擔任真主黨總書記至今。
作為真主黨領導人,納斯魯拉在支持者中威望極高。他極具演說才能,且十分幽默。公開露面時,蓄有長須的他總是戴著眼鏡和頭巾。敵視他的人把他看作是“黎巴嫩恐怖組織的頭子”。但對廣大的穆斯林,特別是什葉派穆斯林,他則是反抗以色列的“民族英雄”。長期以來,納斯魯拉一直拒絕承認以色列,主張通過武裝斗爭結束以色列的占領。
自出任真主黨總書記以來,納斯魯拉一直注重改善真主黨的形象,積極推行“溫和主義”,以贏得更為廣泛的支持。他利用真主黨擁有的資金建立了幾十所學校、50家診所、4家醫(yī)院以及各類公司和農(nóng)場,形成了一個龐大的福利網(wǎng)。他的所作所為在黎巴嫩深得民心,同時也使真主黨擁有了深厚的群眾基礎。
多年來,真主黨武裝一直堅持在黎巴嫩南部地區(qū)開展同以色列軍隊的武裝斗爭。2000年5月,以色列單方面撤出黎巴嫩南部后,真主黨武裝迅速占領了這一地區(qū)。此后,由于以色列沒有從黎巴嫩、敘利亞和以色列交界地區(qū)有爭議的薩巴阿農(nóng)場撤軍,真主黨武裝在納斯魯拉領導下一直對以境內(nèi)目標發(fā)動襲擊。
由于納斯魯拉一貫堅持反以立場,以色列一直把他作為暗殺的目標。2003年8月22日,以色列一家報紙曾刊登“撲克牌通緝令”,其中巴勒斯坦領導人阿拉法特名列榜首,納斯魯拉緊隨其后名列第二位。此次黎以沖突爆發(fā)后,風格強硬的納斯魯拉再次成為以軍重點襲擊的目標。
背景資料:黎巴嫩真主黨
黎巴嫩真主黨是黎什葉派的政治和軍事組織,成立于1982年6月以色列入侵黎巴嫩期間,創(chuàng)始人是穆薩維。該組織成立初期一直處于秘密狀態(tài),1984年開始使用“真主黨”的名稱,1985年發(fā)表聲明宣告正式成立。
黎真主黨主要由從“伊斯蘭阿邁勒運動”中分裂出來的力量組成,其組織嚴密,裝備精良,擁有民兵約5000人,在年輕的穆斯林教徒中很有影響。真主黨總部設在貝卡谷地的巴勒貝克市,最高領導機構是由12人組成的協(xié)議委員會,主要活動區(qū)域集中在貝卡谷地、貝魯特南郊和黎巴嫩南部等什葉派聚居地區(qū),F(xiàn)任書記是哈桑·納斯魯拉。
1990年黎巴嫩內(nèi)戰(zhàn)結束后,黎各派別根據(jù)政府的決定,解除了各自的武裝,但真主黨以抗擊以色列為由,沒有解除武裝組織及上繳武器。
在中東和談問題上,真主黨堅決反對和談,認為解決阿以問題的唯一出路就是消滅以色列。因此,真主黨的宗旨是通過武裝斗爭,收復被以色列占領的土地,并主張效仿伊朗模式,在黎巴嫩建立伊斯蘭共和國。
1991年阿以和談開始后,真主黨頻繁襲擊以在黎南部設立的“安全區(qū)”。因此,以色列一直視黎真主黨為“恐怖組織”,并將其作為重點打擊和報復的對象,多次襲擊其基地。1992年2月,真主黨總書記穆薩維在以色列的空襲中被炸身亡。此后,哈桑·納斯魯拉接替穆薩維的位子,成為真主黨的領袖。
真主黨從1992年起參加黎巴嫩議會選舉,并成為黎巴嫩最大的反對黨。
2000年5月以色列從黎南部地區(qū)撤軍后,該地區(qū)實際上由真主黨控制。由于以色列沒有從黎巴嫩、敘利亞和以色列交界地區(qū)有爭議的薩巴阿農(nóng)場撤軍,真主黨武裝組織對以境內(nèi)目標的襲擊一直沒有中斷。
相關推薦
高考院校庫(挑大學·選專業(yè),一步到位!)
高校分數(shù)線
專業(yè)分數(shù)線
- 日期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