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Modal
全國

熱門城市 | 全國 北京 上海 廣東

華北地區(qū) |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內(nèi)蒙古

東北地區(qū) | 遼寧 吉林 黑龍江

華東地區(qū) | 上海 江蘇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東

華中地區(qū) | 河南 湖北 湖南

西南地區(qū) | 重慶 四川 貴州 云南 西藏

西北地區(qū) | 陜西 甘肅 青海 寧夏 新疆

華南地區(qū) | 廣東 廣西 海南

  • 微 信
    高考

    關(guān)注高考網(wǎng)公眾號

    (www_gaokao_com)
    了解更多高考資訊

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高考資源網(wǎng) > 高中教案 > 高二語文教案 > 高二語文教案:《荷塘月色》 3

電子課本

高考真題

高考模擬題

高中試卷

高中課件

高中教案

高二語文教案:《荷塘月色》 3

來源:網(wǎng)絡資源 2024-10-15 13:49:46

  一、教學目標

  (一)理清全文結(jié)構(gòu),直接抒情的語句的內(nèi)涵及在文中的作用。

  (二)體會散文的語言美——對生活化語言的巧妙藝術(shù)加工。

  (三)認識“通感”的修辭方法,體會本文中“通感”所產(chǎn)生的藝術(shù)效果。

  二、教學重難點

 。ㄒ唬┳髡咴鯓訌亩嘟嵌让枘『商撩谰埃

  分析:

 。1)按觀察的角度、逐漸由近及遠,由上而下的順序:茂密荷葉→多姿荷花→縷縷荷香→葉花顫動→流水

  (2)體味作者匠心:

  抓靜態(tài)與動態(tài)的結(jié)合作者筆下景物都是“動”的,“靜”不過是”動”的瞬間表現(xiàn)。

  抓可見與可想的結(jié)合,寫出散文神韻。茶葉田田,滿遮塘面,塘水看不到,卻斷定葉下的水“脈脈”有情,這是由葉子的“風致”引起的想象。

 。ǘ┍疚牡膶懽骶索是什么?

  分析:《荷塘月色》的行文線索,很有特色,如同經(jīng)、緯兩條線穿織在一起。它是一篇情主交融的散文,作者欣賞荷塘月色前后心情的變化好似一條經(jīng)線,對荷塘月色的景物描寫猶如一條緯線。寫景是為抒情服務的,所以”貫穿全文的是一條前后心情變化的思緒線索”。

 。ㄈ”通感”這種修辭方法的特點及作用是什么?

  分析:”微風過處,送來縷縷清香,仿佛遠處高樓上渺茫的歌聲似的”。

  本體——花香(作用于人的嗅覺)

  喻體——渺茫的歌聲(作用于人的聽覺)

  把作用于嗅覺上的花香“錯置”到聽覺上合理嗎?

  合理:而且把花香的特點寫清了,形象生動。

  荷花的香味清雅宜人,立于微風中的賞花人嗅那馨香,時有時無,這種體驗是真實的;聽那從遠處高樓飄來的歌聲,時斷時續(xù),同樣是真實的體驗。這兩個“真實”便把不同類的感官功能溝通了。作者在感覺上的體驗是細膩而豐富的。這一句也恰恰說明“人在景中”。

  三、教學過程設計

  (一)導入課文。

  我們對朱自清這個名字并不陌生了,初中語言教材選了他的散文名篇《春》、《背影》,這兩篇傷口給同學們留下了深圳特區(qū)深的美好的印象。朱自清先生不愧為散文大家,關(guān)于他的生平經(jīng)歷,同學們還知道些什么?(教師引導學生口述,最后教師概述)

  教師:朱自清行政管理由一位小資產(chǎn)階級出身的知識分子鍛煉成長為“表現(xiàn)了我們民族的英雄氣概”的著名詩人、作家、學者,經(jīng)歷了艱難曲折,走過了坎坷不平的道路。今天,我們要學習他的代表作品《荷塘月色》,從中可以看到他在大革命失敗的日子悲憤、彷徨的復雜心情和了解他為什么要在對美好景色的描摹中排遣哀愁的原委。這對全面、正確評價朱自清也是很有必要的。

  當然,我們的教學重點還是應該放在對傷口結(jié)構(gòu)、語言技法的分析理解上,抓不住這些,對作品主旨的認識也不會落到實處。

  下面,聽《荷塘月色》的配樂錄音(如不具備這個條件,可由教師表情朗讀)。

  板書課題及作者:荷塘月色

  朱自清1927年7月,作于北京清華園。

  教師作者細致描寫荷塘的文字是第幾段?(第4段)

  現(xiàn)在請一位同學再朗讀一遍這個段落。

 。ǘ┳髌方Y(jié)構(gòu)分析。

  教師啟發(fā)指導:《荷塘月色》共8個自然段,每段自有其獨立性,但從作者的行蹤變化上看,從扣文題的主體文字與宕開筆墨寫聯(lián)想的“閑筆”來看,這8個自然段還是可以劃分成幾個大部分的,把文章的基本框架弄清了有助于我們對內(nèi)容的分析和對主旨的探索。

  在教法上可以有兩種考慮:

  讓學生提挈每個自然段的內(nèi)容(用語要簡明、準確),然后進行歸納。

  第1段獨游荷塘的時候、地點和緣由。

  (心境:”頗不寧靜”)

  去荷塘第2段通往荷塘的小路、樹木、月色。

  第3段行在小路時的感受。

 。ㄗ穼で謇、幽僻的環(huán)境)

  第4段荷塘美麗的景色。

  觀荷塘第5段流瀉的月光,塘中的月色。

  第6段荷塘四周的景物。

  (在月下觀察、感受到的)

  第7段聯(lián)想古代江南采蓮的舊俗。

  第8段在思鄉(xiāng)與遐想中蹁回家門。

  從寫景狀物的角度上看,第2~6段顯然是文章的主體內(nèi)容,應歸為一部分。第1段是“引子”也應獨立。第7~8段由現(xiàn)實寫及想象中古時候的舊俗,突轉(zhuǎn)一筆(回到家門)收束全篇。

  這樣分析,全文確實應劃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寫“觀荷緣起”(情)

  第二部分(第2~6段)寫“荷塘月色”(景)

  第三部分(第7~8段)寫“景中人”(情)

 。ㄕf明:上面的“段意”,“部分劃分”中有關(guān)文字可作為板書出現(xiàn))

  引導學生抓住作者欣賞荷塘月色前后心情變化這一線索來分析作品結(jié)構(gòu)框架。

 。ㄈ┱页鲋苯邮闱榈恼Z句,對其中有代表性的語句進行講析,讓學生攤牌體會。

  分析直接抒情的語句(讓學生按行文先后摘選)

  1.全文首句“這幾天心里頗不寧靜”。

  這是分量很重的一筆,可見“文由情生”。

  起筆這樣寫的目的是什么?(提問)

  不加掩飾直反正情懷顯出作者內(nèi)心有苦悶,心緒煩亂。這也正是夜深人靜也游荷塘的緣由(欲排遣苦悶之情)。

  至于為什么有這種情緒,學生一定很關(guān)心。因此,在此可以聯(lián)系作者撰文時間啟發(fā)學生講講有關(guān)大革命失敗的情況(教師要幫助學生抓要點,防止說開而不可收),進而說明當時朱自清的'思想狀況:朱自清曾受過“五四”運動的洗禮,目睹過“三。一八”慘案的全過程(他那天參加了請愿游行)。他追求進步,痛惡黑暗的反動統(tǒng)治;他雖然是小資產(chǎn)階級知識分子,但富有正義感和愛國心。在大革命高潮時,他很興奮,時時關(guān)注著南方的革命,渴望中國的統(tǒng)一各民主的實現(xiàn)。“四。一二”政變,給他的打擊是學生的,他“心里是一團亂麻,也可以說是一團火。似乎在掙扎著,要明白些什么,但似乎什么也沒有明白”。按他當時的思想境界(“我只是在行為上主張一種日常生活中的中和主義”一見陳竹隱藏《憶佩弦》)是不可能毅然投入到革命洪流中去的。手中的筆是他尋求解脫的工具,《荷塘月色》的誕生是很自然的。用”這幾天心里頗不寧靜”來概括、濃縮他當時的心緒是十分準確的。弄清這句的含義也有助于弄清他為什么要大寫荷塘月色之美,要發(fā)思古之幽情了。

  2.第3段,作者在路上一段抒情獨白(“路上只我一個人,背著手踱著……這是獨處的妙處”)

  這一段,拋開了寫景,句句都是內(nèi)心活動。這樣寫,是不是偏離了文章的中心呢?(提問)

  要解決這個問題,需引導學生體會前兩段與此段的內(nèi)在聯(lián)系:

  1.抒發(fā)月下獨處的自由感正是對“心情頗不寧靜”的自我調(diào)節(jié)。拋開了寫景直抒胸臆也反映了作者的痛楚心態(tài)_煩擾的思緒壓抑不住,一定要說出來。只有在清冷的不幸里獨處才“覺得是個自由的人”,這其中不就蘊含著對黑暗現(xiàn)實的不滿嗎?

  2.從行文上看這一段似乎是“游離”出來的抒情段,但從時空上看,這一段與第2段是同步的。實際上,這“情”還是離不開“景的”,如果不是月下獨行在那條極幽僻的路上,又怎么能抒發(fā)所謂“獨處”之情呢?

 

 

       相關(guān)推薦:


  高二語文教案匯總


  高二語文教案:《陳奐生上城》

 

最新高考資訊、高考政策、考前準備、志愿填報、錄取分數(shù)線等

高考時間線的全部重要節(jié)點

盡在"高考網(wǎng)"微信公眾號

收藏

高考院校庫(挑大學·選專業(yè),一步到位。

高校分數(shù)線

專業(yè)分數(shù)線

京ICP備10033062號-2 北京市公安局海淀分局備案編號:1101081950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56762110     舉報郵箱:wzjubao@tal.com

高考網(wǎng)版權(quán)所有 Copyright © 2005-2022 m.0v2773b.cn . All Rights Reserved

知識商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