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Modal
全國

熱門城市 | 全國 北京 上海 廣東

華北地區(qū) |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內蒙古

東北地區(qū) | 遼寧 吉林 黑龍江

華東地區(qū) | 上海 江蘇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東

華中地區(qū) | 河南 湖北 湖南

西南地區(qū) | 重慶 四川 貴州 云南 西藏

西北地區(qū) | 陜西 甘肅 青海 寧夏 新疆

華南地區(qū) | 廣東 廣西 海南

  • 微 信
    高考

    關注高考網公眾號

    (www_gaokao_com)
    了解更多高考資訊

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高考資源網 > 高中教案 > 高一語文教案 > 高一語文教案:《師說》 6(2)

電子課本

高考真題

高考模擬題

高中試卷

高中課件

高中教案

高一語文教案:《師說》 6(2)

來源:網絡資源 2024-10-09 13:44:32


  四、研讀課文第一段

  1、字詞疏通

  2、內容梳理

  思考:哪句可以看作是本文的中心論點?哪句指明教師的職責?那些語句闡明從師的必要性?哪些語句闡明擇師的原則和態(tài)度?

  明確:1)首句:推出中心論點:學者必有師

  托古言事,乃針對當時士大夫以從師為恥而說的,更增加力度。

  與結尾“余嘉……”呼應。

  2)第二句:教師的重要作用或職責

  突破了一般人對教師職責認識的局限,把教師的職責從“授其書而習其句讀”擴大到“傳道……”,這在當時是個不小的進步。

  道,儒家的思想。業(yè),儒家的經典,道的載體。

  3)三、四句:從師的必要性

  這是承“解惑”而言的。

  4)擇師的原則和態(tài)度

  針砭了當時上流社會看重門第高低的惡劣風氣,提出“師之所存……”的原則,此思想無疑是積極的,進步的。學問面前,人人平等嘛。

  這是承“傳道”而言的。那么為什么不承“受業(yè)”展開呢?因為人人皆知教師有“受業(yè)”的職責。

  3、.總結本段

  總說老師的作用和從師學習的必要性、重要性,指出擇師的原則,推出“無貴無賤,道之所存,師之所存”的結論。

  4、背誦本段

  五、布置作業(yè)


  高一語文教案匯總


      高一語文教案:《鴻門宴》教案

 

最新高考資訊、高考政策、考前準備、志愿填報、錄取分數線等

高考時間線的全部重要節(jié)點

盡在"高考網"微信公眾號

收藏

京ICP備10033062號-2 北京市公安局海淀分局備案編號:1101081950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56762110     舉報郵箱:wzjubao@tal.com

高考網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5-2022 m.0v2773b.cn . All Rights Reserved

知識商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