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注重概念辨析和知識積累
2023-04-07 17:16:47網絡資源
整合教材內容,理清邏輯關系
高三最后階段的復習,時間極其珍貴,因此學生在課堂上應緊跟教師的節(jié)奏,有策略地記筆記;課后應及時整理,用思維導圖的形式,按照教材的單元、課、框、節(jié)進行梳理,形成自身專屬的知識系統(tǒng)。以“政府”為例,知識體系包括地位、宗旨、性質、職能、依法行政、科學民主決策、接受監(jiān)督和樹立權威。
思維導圖有利于進行理解記憶。眾所周知,政治學科死記硬背不可行,但很多知識內容不記憶背誦也不行。學生在背誦過程應先厘清段落與段落之間的關系、句子與句子之間的關系、句子內部的邏輯關系。一般而言,段落與段落之間的關系會按照“是什么、為什么、怎么辦”“歷史成就、問題、對策”的邏輯進行構建;句子與句子之間的關系包括并列、遞進和解釋;句子內部成分包括主謂賓和定狀補,核心是謂語,因此在句子中務必重點注意動詞,如建立健全了什么機制、提高或帶動了什么優(yōu)化升級、創(chuàng)造了什么機會、提高了什么水平、打造了什么平臺,等等。
全面理解概念,突破重點難點
概念是人文社科知識的基本構成單位。高中政治作為人文社科的常識課,不可避免要涉及大量的概念,準確理解概念的內涵和外延非常重要,但在復習中往往成為學生的弱點。翻開教材和歷年政治高考真題,如產業(yè)結構、經濟發(fā)展方式、轉移支付、市場機制、決策科學化、行政體制改革等概念層出不窮,教師務必指導學生進行科學分析、深入理解。
高中政治課本中的一些概念和理論,必修一主要是經濟學方面的,可以統(tǒng)籌為“經濟理論—經濟活動—宏觀經濟”。其中經濟理論部分包括商品理論、貨幣理論、價值理論、供求理論、社會再生產理論、邊際理論和比較優(yōu)勢理論;經濟活動部分包括生產經營活動、消費者行為和勞動者就業(yè);宏觀經濟部分可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新發(fā)展理念—現代化經濟體系—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高質量發(fā)展—改革開放—經濟新常態(tài)—宏觀調控”這樣的思路來梳理。
必修二、必修三和必修四相對簡單。其中必修二中,政治主體按照作用劃分,可以分為三類:政治參與主體(公民、專家學者、社會團體、基層自治組織、政協(xié)等)、政治領導主體(中共)、政治權力主體(權力機關、行政機關、司法機關和監(jiān)察機關)。必修三可以統(tǒng)籌為文化作用(文化的社會作用、文化對人的影響)、文化發(fā)展(文化多樣性、文化交流與傳播、文化繼承與發(fā)展、文化創(chuàng)新)和文化自信(中華文化、民族精神、傳統(tǒng)文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社會主義精神文明)三大板塊。必修四可以整合成哲學總論,唯物論(物質觀、運動觀、規(guī)律觀和意識觀),認識論(實踐觀、真理觀、認識觀)、辯證法(聯系觀、發(fā)展觀、矛盾觀和辯證否定觀)、歷史唯物主義(社會歷史觀和人生價值觀)。
相關推薦:
高考政治復習方法
最新高考資訊、高考政策、考前準備、志愿填報、錄取分數線等
高考時間線的全部重要節(jié)點
盡在"高考網"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