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歷史教案:《太平天國運動》教案二
2019-09-19 23:29:52網絡資源
高一歷史教案:《太平天國運動》教案二
教學重點:太平天國運動的興起和發(fā)展;《天朝田畝制度》
教學難點:《天朝田畝制度》和太平天國運動興起和失敗的必然性。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同學們,鴉片戰(zhàn)爭使中國社會性質發(fā)生了什么變化?
鴉片戰(zhàn)爭使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中國人民深受本國封建主義和外國資本主義的雙重壓迫,社會矛盾尖銳化。農民階級不堪忍受,終于揭竿而起,掀起了轟轟烈烈的太平天國起義。大家看,這是天安門廣場人民英雄紀念碑上描繪太平天國起義即金田起義的浮雕,作為紀念碑上八幅浮雕之一的太平天國起義為什么能夠做為中國近代史上的突出革命事件受世人敬仰?太平天國運動是怎么爆發(fā)的?他們又是采取什么措施來保江山的?他們失江山的原因是什么?它的意義究竟如何?它憑什么列入人民英雄紀念碑漢白玉浮雕?帶著這些問題,我們來學習太平天國運動。
一、從金田起義建國到定都天京
(一)太平天國運動的興起
材料一:“中國在1840年戰(zhàn)爭失敗后被迫付給英國的賠款,大量的非生產性的鴉片消費,鴉片貿易所引起的金銀外流,外國競爭對本國生產的破壞,國家行政機關的腐化,這一切就造成了兩個后果:舊稅捐更重更難負擔,此外又加上了新稅捐。……所有這些破壞性因素,都同時影響著中國的財政、社會風氣、工業(yè)和政治結構。” ——摘自馬克思《中國革命和歐洲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