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語文教案:《一名物理學家的教育歷程》教案二
來源:網(wǎng)絡資源 2019-08-30 22:46:05
高二語文教案:《一名物理學家的教育歷程》教案二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從生活出發(fā),了解科學,認識科學。
2、引導學生以“教育歷程”為重點,探討其中表現(xiàn)的思想工作內(nèi)涵。3、引導學生思考、探討文中體現(xiàn)的科學精神,培養(yǎng)科學興趣,堅持探究的精神。
教學重點
1、教育學生科學就在身邊,從生活出發(fā),了解科學,認識科學。2、培養(yǎng)對科學的興趣和探究精神
教學方法:自主合作探究法教學課時:1課時教學過程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在我們小的時候,常常會談及未來的理想,那時候我們常常無畏地說:“我要做一名科學家”,可是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們很少有人再說了,這是為什么呢?因為我們逐漸明白成為一名科學家是極其艱難的。那么怎樣才能成為一名科學家呢?今天我們就通過著名的理論物理學教授加來道雄的文章《一名物理學家的教育歷程》得到點啟發(fā)吧!
二、作者簡介
加來道雄,美籍日裔物理學家,畢業(yè)于美國哈佛大學,獲加利福尼亞大學伯克利分校哲學博士學位,后任紐約市立大學城市學院理論物理學教授。主要著作有《超越愛因斯坦》(與特雷納合著)《量子場論》《超弦導論》。
三、題解
中心詞為“教育歷程”,“歷程”暗示說明順序為時間順序,那么“一名物理學家”指誰呢?加來道雄。那么本文就是一片自傳性質的文章。
他的“教育歷程”怎樣?作者是不是從他的童年(幼兒園)、小學、初中、高中、大學一路寫來的?(引導學生了解文章內(nèi)容結構)
四、整體把握
1、本文的基本結構
文章的題目是“一名物理學家的教育歷程”,因此,敘述的順序主要是歷時性的。但是,作者開頭就說“童年的兩件趣事極大地豐富了我對世界的理解力,并且引導我走上成為一個理論物理學家的歷程。”而“童年的兩件趣事”作為文章的主要內(nèi)容,又是共時性的敘述。這樣的結構安排,使文章既脈絡清楚,又重點突出。第一部分(第1段):交代童年的兩件趣事,(兩件趣事,一是對鯉魚世界的遐想,一是對愛因斯坦未竟事業(yè)的向往。)極大地豐富了作者對世界的理解力,并且引導作者走上成為一名理論物理學家的歷程。
第二部分(第2—11段):主要敘述作者對鯉魚世界的遐想。第三部分(第12—18段):主要介紹了作者對愛因斯坦未竟事業(yè)的向往。2、本文的基本內(nèi)容
、偃巳硕紝ψ匀桓械胶闷妫家宰约合矏鄣男问綄で笞匀坏“謎底”,但是大多數(shù)人一般直接探尋自然本身,而作者卻由人的觀察角度,反思人類對宇宙的認知?此谱髡呱倌陼r的思維超出同齡人,其實只是他充分發(fā)揮了自己的想像力,并且保持了這樣奇特的想像力,由此奠定了他對高維空間理論探究的基礎。
、谧髡呱倌陼r接觸到愛因斯坦的“未竟事業(yè)”,激發(fā)了他的探究興趣。他之所以感到“激動人心”,是因為他把愛因斯坦的理論當成一個“偵探故事”來閱讀、探究,這非常符合少年的心理。另外,“我決定要對這一秘密刨根問底”,也表現(xiàn)了他有毅力有恒心的性格,這是成為科學家的基本素質。
、鄹咧袝r代,本應“在棒球場或籃球場玩耍”,享受青春年華,但作者卻“找遍周邊地區(qū)大量的電子倉庫,裝配必需的硬件設備”,在“學校的足球場中纏繞22英里長的銅線”,自己動手建設實驗室,驗證愛因斯坦理論,探究反物質。作者進行這樣艱苦枯燥的工作,體現(xiàn)了他對科學的熱愛,以及踏實的性格,顯露出一個科學工作者的潛能。由①②到③,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作者的“教育歷程”和“教育內(nèi)容”。3、語言特點
作者借助于想象,采用了擬人化的筆法,讓“鯉魚科學家”們會看會想,會提出問題會說話,這樣就使深奧的科學道理變的淺顯易懂。
作者講究選詞,講究用恰如其分的詞句來表達周蜜嚴謹?shù)囊馑肌?/p>
相關推薦
高考院校庫(挑大學·選專業(yè),一步到位!)
高校分數(shù)線
專業(yè)分數(shù)線
- 日期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