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

熱門城市 | 全國 北京 上海 廣東

華北地區(qū) |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內蒙古

東北地區(qū) | 遼寧 吉林 黑龍江

華東地區(qū) | 上海 江蘇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東

華中地區(qū) | 河南 湖北 湖南

西南地區(qū) | 重慶 四川 貴州 云南 西藏

西北地區(qū) | 陜西 甘肅 青海 寧夏 新疆

華南地區(qū) | 廣東 廣西 海南

  • 微 信
    高考

    關注高考網公眾號

    (www_gaokao_com)
    了解更多高考資訊

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高考資源網 > 高中教案 > 高二語文教案 > 高二語文教案:《寡人之于國也》教案七

電子課本

高考真題

高考模擬題

高中試卷

高中課件

高中教案

高二語文教案:《寡人之于國也》教案七

來源:網絡資源 2019-08-30 18:31:45

高二語文教案:《寡人之于國也》教案七

  一、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1)了解孟子所提倡的“仁政”思想;

  (2)掌握本文涉及到的古漢語知識。

  2、能力目標

  (1)在熟讀課文的基礎上背誦課文;

  (2)理解文意,能夠體會孟子的行文特色。

  3、情感目標

  (1)從孟子的言行之中體會中國傳統文化的優(yōu)秀內涵;

  (2)認識孟子思想的現代意義。

  二、教學內容

  1、了解孟子的“仁政”思想;

  2、理解文章大意,理清行文思路;

  3、重點字詞以及語法知識的歸納;

  4、領會孟子辯詞的思想性、邏輯性,感受文章的語言魅力。

  三、教學重難點

  1、層層深入,分析孟子對治國得失的哲學思辯,站在現代的角度理解孟子的思想;

  2、領會孟子辯詞的思想性、邏輯性,感受文章的語言魅力

  四、教學方法

  1、誦讀教學法。要求做到正確、流利、有感情

  2、點撥教學法。在背景資料介紹、文化知識簡介及比喻說理的分析方面教師須對學生進行點撥指導。

  3、討論法。應與誦讀同步進行,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

  五、課時安排:3課時

  [教學要點]

  簡介孟子及孟子的仁政思想,初步掌握全文大意,理清文章層次。

  (一)、導入課文

  同學們,我們在初中時學過孟子的文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其中“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和“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成為后世廣泛引用的名言警句,在今天仍然有很強的生命力。“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還成為成語沿用至今。這充分說明孟子的仁政思想不僅對當時,而且對后世影響極大。今天,我們一起學習孟子的又一篇表明他仁政思想的文章《寡人之于國也》。

  (二)、孟子生平及孟子思想簡介

  1、學生結合注釋①及課后關于孟子的介紹了解孟子。 2、教師適當補充:

  孟子是繼孔子之后儒家學派最有聲望的大師。他的學說的核心就是要講“仁義”行“仁政”,即實行所謂“王道”。其理論基礎就是民本思想,重視人的生存權利。因此孟子對那些不行仁政,殘酷掠奪百姓的封建王侯深惡痛絕!豆讶酥趪病肪托晾钡爻爸S了以賢君自居的梁惠王,并憤怒地指出一些封建王侯自詡“為民父母”,可實際上卻“率獸而食人”,是人民的災星。

  《孟子》善用比喻和寓言來說理,論辯技巧十分高明,這在本文中都有明顯的體現。運用各種驅誘論敵就范的手法,文辭鋪張揚厲,時露尖刻,喜用排比、對偶句,筆鋒咄咄逼人。接下來,就讓我們從《寡人之于國也》這篇文章中,去深入體會孟子的“仁政”思想和其獨特的行文風格吧。

  (三)、熟讀課文

  1、教師泛讀,學生注意聽字音。 2、學生齊讀全文。

  3、教師糾正、強調易讀錯字音。

收藏

高考院校庫(挑大學·選專業(yè),一步到位。

高校分數線

專業(yè)分數線

京ICP備10033062號-2 北京市公安局海淀分局備案編號:1101081950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56762110     舉報郵箱:wzjubao@tal.com

高考網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5-2022 m.0v2773b.cn . All Rights Reserved

知識商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