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語文教案:《小狗包弟》教案八
來源:網(wǎng)絡資源 2019-08-29 23:59:31
高一語文教案:《小狗包弟》教案八
教學目標:
1、把握敘事散文的敘事與抒情的關系,體會作者如何在敘事中表現(xiàn)或隱或顯的情感傾向。
2、感受巴金嚴于解剖自己的偉大人格,豐富學生的情感世界,培養(yǎng)學生的反省懺悔意識。
教學重點:
1、領悟作家深刻的思想和真摯的感情。
2、培養(yǎng)學生的反省懺悔意識
教學難點:
1、正確評價作家放棄小狗包弟的行為。
2、對文革這一特定歷史時代的認知。
教學設計:
引導學生閱讀《小狗包弟》讓學生了解那個生命因特殊的政治原因被徹底漠視而置于社會邊緣的歷史,感受作者作為一個處于特定時代的有良知的人的無奈和嚴于解剖自己勇于懺悔的人格,從而讓學生鑄造一顆敢于反省懺悔的坦誠求真的心。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巴金先生在談到自己的文學見解時說:“人為什么需要文學?需要它來掃除我們心靈的垃圾,需要它給我們帶來希望,帶來勇氣,帶來力量。”今天我們就通過文革見證者巴金老先生的一篇文章《小狗包弟》來感受那個特定時期的人們的生活,窺視我們民族這段不被我們熟悉的歷史,掃除人們心靈的垃圾,感受文中所表現(xiàn)出來的勇氣和力量。
二、整體感知:
(一)敘事:
1.復述故事情節(jié):
明確:
1)簡括:一只討人喜愛的狗,在“文革”棍棒的恐嚇下,被膽小的主人送給醫(yī)院作了解剖試驗品。
2)具體概括:一位藝術家和他的小狗的故事,以此帶出作者的朋友—小狗包弟;包弟的來歷;包弟的聰明伶俐與家人的親密關系;包弟慘遭厄運;包弟之死給作者永久的心靈傷痛。
2、檢查預習成果:
這篇文章是一篇敘事性散文,他有一個完整的故事鏈,有開端、發(fā)展、結局和尾聲,結合預習作業(yè)談談哪些內容是開端,哪些內容又是發(fā)展、結局和尾聲。
楔子(引子)(1自然段)——藝術家與狗的故事
開端(2自然段)——包弟來歷
發(fā)展(3—6自然段)——七年相處
結局(7-9自然段)——一朝離別
尾聲(10-13自然段)——真心懺悔
補注:文章的第一自然段寫了一個藝術家與狗的故事,具有引起下文的作用,所以稱為楔子(戲曲或小說開頭的引子,具有引起下文的作用)。此段為下文包弟故事起鋪墊、啟發(fā)作用,給散文定下傷痛的感情基調,與包弟故事形成對照。
。ǘ┦闱椋
該篇敘寫了一個凄婉的故事,也流瀉了一段復雜的心理歷程,溶入了作者的悲歡怨恨之情。讓我們緊貼作者的心,仔細品讀感受作者的情緒流程。
1、本文的感情基調是什么?請找出本文的文眼?
明確:本文的感情基調明確:文末“我懷念包弟,我想向它表示歉意。”
傷感(藝術家與狗的故事)——歡快(與包弟親密接觸)──憂慮(不知如何安排包弟)──輕松(送走了包弟)──沉重(送走之后心不得安)──歉意(至今心不得安)
相關推薦
高考院校庫(挑大學·選專業(yè),一步到位。
高校分數(shù)線
專業(yè)分數(shù)線
- 日期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