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高頻考點(diǎn):文言虛詞意義和用法
2019-05-20 10:36:59網(wǎng)絡(luò)資源
(一)代詞。
1.
、偬笫舛局。
、诓恢獙④妼捴链艘。(之:我)(《廉頗藺相如列傳》)
、鄢寄耸芯牡锻勒撸訑(shù)存之。(之:我)(《信陵君竊符救趙》)
④且公子縱輕勝,棄之降秦,獨(dú)不憐公子姊邪?(之:我)(《信陵君竊符救趙》)
、萑徽Z之,又恐汝日日為吾擔(dān)憂。(之:你)
2.指示代詞,這,此。
、俜蜃佑岫颊呓圆挥。(《季氏將伐顓臾》)
、诰蛹卜蛏嵩挥貫橹o(前一個(gè)“之”,這樣。后一個(gè)“之”,它。)(《季氏將伐顓臾》)
③之二蟲又何知。(《逍遙游》)
、芫撸瑢幵S之以負(fù)秦曲。(《廉頗藺相如列傳》)
(二)助詞
1.相當(dāng)于現(xiàn)代漢語的“的”,放在定語和中心語之間。
①虎兕出于柙,龜玉毀于櫝中,是誰之過與?(《季氏將伐顓臾》)
②子而思報(bào)父母之仇,臣而思報(bào)君之仇。
2.放在主語和謂語之間,取消句子的獨(dú)立性。
、俪贾畨岩,猶不如人;今老矣,無能為也已。
、诳椭牢艺撸星笥谖乙。
③不患其眾之不足也,而患其志行之少恥也。
、芡鯚o異于百姓之以王為愛也。
3.放在倒置的動(介)賓短語之間,作為賓語提前的標(biāo)志。
①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師焉,或不焉。
②譬若以肉投餒虎,何功之有哉?(《信陵君竊符救趙》)
、墼娫疲“他人有心,予忖度之。”——夫子之謂也。
4.放在倒置的定語與中心語之間,作為定語后置的標(biāo)志。
、衮緹o爪牙之利,筋骨之強(qiáng)。
、谌擞终l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5.用在時(shí)間詞或動詞(多為不及物動詞)后面,湊足音節(jié),沒有實(shí)在意義。
、偬钊还闹,兵刃既接,棄甲曳兵而走。
、谟囔珉欢,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三)動詞,到……去。
、俸鸀楹蹂劐赜沃?
②奚以之九萬里而南為?
【乎】
(一)用作語氣助詞。
1.表疑問語氣?勺g為"嗎""呢"。
、賻缀?欲食乎?
、诩忌w至此乎?
2.表示反問語氣,相當(dāng)于“嗎”、“呢”。
、俨家轮簧胁幌嗥,況在國乎?
、谖釒煹酪玻蛴怪淠曛群笊谖岷?
3.表測度或商量語氣,可譯為"吧"。
、偻踔脴飞,則齊其庶幾乎。
、谑ト酥詾槭,愚人之所以為愚,其皆出于此乎?
、廴帐筹嫷脽o衰乎。
4.用于感嘆句或祈使句,可譯為"啊""呀"等。
、僖撕醢傩罩^我愛也。
、诨谙嗟乐徊熨,延佇乎吾將。
、畚魍目,東望武昌,山川相繆,郁乎蒼蒼。
5.用在句中的停頓處。
、儆谑呛鯐。
(二)用作介詞,相當(dāng)于"于",在文中有不同的翻譯。
、僮砦讨獠辉诰疲诤跎剿g也。
②今雖死乎此,比吾鄉(xiāng)鄰之死則已后矣。
、凵跷崆埃渎劦酪补滔群跷?
、芪釃L疑乎是。
(三)可作詞尾,譯為“……的樣子”“……地”。
、僖詿o厚入有間,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
、诤坪坪跞珩T虛御風(fēng),而不知其所止;飄飄乎如遺世獨(dú)立,羽化而登仙。
【也】
(一)句末語氣詞,
1.表示判斷語氣。
①城北徐公,齊國之美麗者也。
、趶埩荚唬“沛公之參乘樊噲者也”
2.句末語氣詞,表示陳述或解釋語氣。例:
、偌床蝗唐潇馋,若無罪而就死地,故以羊易之也。
、诶做@,宮車過也。
3.用在句中或句末,表示肯定、感嘆的語氣。
、嬴Q呼!滅六國者六國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谥劣谑奶鞌喟l(fā),泣下沾襟,何其衰也!
、酃胖瞬挥嗥垡。
4.用在句末,表示疑問或反詰語氣。
、俟游匪佬?何泣也?
、谖嵬跏鼛谉o疾病與,何以能鼓樂也?
③使秦復(fù)愛六國之人,則遞三世可至萬世而為君,誰得而族滅也?
5.用在句末,表示祈使語氣。
、俟ブ豢,圍之不繼,吾其還也。
【而】
(一)用作連詞。
1.表示并列關(guān)系。一般不譯,有時(shí)可譯為“又” 。
、傩妨蚨,非蛇鱔之穴無可寄者。
②劍閣崢嶸而崔嵬,一夫當(dāng)關(guān),萬夫莫開。
③北救趙而西卻秦,此五霸之伐也。
2.表示遞進(jìn)關(guān)系?勺g為"并且"或"而且"。
、倬硬⿲W(xué)而日參省乎己。
、诔淹踟澏艔垉x,遂絕齊。
3.表示承接關(guān)系?勺g為"就""接著",或不譯。
、俟噬崛甓檬尘⿴,以求斗斛之祿。
、谥弥兀蝿ψ捕浦。
③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惑。
4.表示轉(zhuǎn)折關(guān)系?勺g為"但是""卻"。
、偾,取之于藍(lán),而青于藍(lán)。
、谟腥绱酥畡,而為秦人積威之所劫。
5.表示假設(shè)關(guān)系?勺g為"如果""假如"。
、僦T君而有意,瞻予馬首可也。
、谒蓝兄鋷缀坞x。
6.表示修飾關(guān)系,即連接狀語。可不譯。
、傥釃L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見也。
、谔钊还闹屑冉,棄甲曳兵而走。
、垌(xiàng)王按劍而跽曰:“客何為者?”
7.表示因果關(guān)系,
①余亦悔其隨之而不得極夫游之樂也。
、诒韾浩淠芏挥靡。
8.表示目的關(guān)系,
、倏z立遠(yuǎn)視,而望幸焉。
、诩裘,封府庫,而待將軍。
(二)通“爾”,用作代詞,第二人稱,譯為"你的";偶爾也作主語,譯為"你"。
、俣虤w,自與汝復(fù)算耳。
、趮灻恐^余曰:“某所,而母立于茲。
(三)通“如”:好像,如同。
、佘婓@而壞都舍。
【何】
(一)用作疑問代詞。
1.單獨(dú)作謂語,后面常有語氣助詞"哉""也",可譯為"為什么""什么原因"。
①何者?嚴(yán)大國之威以修敬也。
、谟鑷L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何哉?
、埤R人未嘗賂秦,終繼五國遷滅,何哉?
2.作動詞或介詞的賓語,可譯為"哪里""什么"。譯時(shí),"何"要后置。
、僭ブ萁裼沃?
、诖笸鮼砗尾?
、垡坏┥搅瓯,長安君何以自托于趙?
3.作定語,可譯為"什么""哪"。
、倨溟g旦暮聞何物,杜鵑啼血猿哀鳴。
、谌粍t何時(shí)而樂耶?
(二)用作疑問副詞。
1.用在句首或動詞前,常表示反問,可譯為"為什么""怎么"。
①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
②徐公何能及君也?
2.用在形容詞前,表示程度深,可譯為"怎么""多么""怎么這樣"。
①至于誓天斷發(fā),泣下沾襟,何其衰也!
(三)作語助詞,相當(dāng)于“啊”。
、傩聥D車在后,隱隱何甸甸。
(四)何:通“呵”,喝問。
、傩懦季潢惱l何。
【何如】【奈何】【若何】表示疑問或反問,譯為“怎么樣”“怎么辦”“為什么”。
、僖晕迨叫Π俨,則何如(《季氏將伐顓臾》)
、谄淙枞速v行,視五人之死,輕重固何如哉(《五人墓碑記》)
③沛公大驚,曰:"為之奈何?"(《鴻門宴》)
④奈何取之盡錙銖,用之如泥沙(《阿房宮賦》)
【何以】即“以何”,介賓短語,用于疑問句中作狀語,根據(jù)"以"的不同用法,分別相當(dāng)于"拿什么""憑什么"等。
、僖坏┥搅瓯,長安君何以自托于趙(《觸龍說趙太后》)
、诓粸檎吲c不能者之形何以異(《齊桓晉文之事》)
、畚嵬跏鼛谉o疾病與,何以能鼓樂也(《莊暴見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