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化學教案:《無機非金屬材料的主角──硅》教學設計(3)
來源:網絡整理 2018-11-24 22:17:22
6.學習效果評價設計
對象 時間 |
教師 |
學生 |
課前 |
教師制定的教學目標是否合理?教學設計是否科學? |
學生對教師前期安排的預習工作做得怎樣? |
課中 |
教學目標的達成度如何?設計的實施狀況是否滿意?教師的導學作用是否恰當? |
學生上課時的狀態(tài)、實驗效果、探究、討論、反思的情況 |
課后 |
反思教學目標的落實情況,了解學生在知識和能力上的發(fā)展。 |
測試:學生對本節(jié)課重點知識的掌握情況。 |
評價方式:訪談、紙筆測試、創(chuàng)新應用(完成研究項目等)
評價工具:調查表
附:學生評價指標系統(tǒng)
請你仔細閱讀下列各題,根據題中所述內容和你自己的符合程度,按A、B、C三個等級加以評定。(帶※的題另答)A、B、C的具體含義如下:A.很好 B.一般 C.不太好
一級指標 |
二級指標 |
評價內容 |
評價結果 |
||
A |
B |
C |
|||
基礎學力 |
預習工作 |
你對教師前期安排的預習工作做得怎樣? |
|
|
|
學習態(tài)度 |
你對本節(jié)課的教學內容是否具有強烈的求知欲? |
|
|
|
|
學習狀態(tài) |
你在課堂上能否認真聽講、積極參與? |
|
|
|
|
實驗能力 |
你能否獨立、正確地完成課堂上的學生實驗? |
|
|
|
|
表達能力 |
你能在課堂上踴躍發(fā)言,善于表達自己的觀點嗎? |
|
|
|
|
學習效果 |
你認為本節(jié)課的教學解決了你的疑難問題嗎? |
|
|
|
|
學習方法 |
※通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你掌握了什么學習方法? |
|
|||
創(chuàng)造性 學力 |
思維狀態(tài) |
思維是否活躍?是否有創(chuàng)新性的想法? |
|
|
|
自學能力 |
能否通過查閱資料等方法學習更多知識? |
|
|
|
|
應用能力 |
能否將所學方法舉一反三地應用到自己的學習中? |
|
|
|
|
歸納能力 |
※學習完本節(jié)課,你的收獲是什么? |
|
7.教學反思
本節(jié)課充分體現(xiàn)了元素化合物與自然界和社會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貫徹了STS教育的觀點,有利于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促進學生科學素養(yǎng)的提高;教學設計努力體現(xiàn)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思想,課的開頭以生活中常見袋裝食品中的小包裝物入手,創(chuàng)設問題情景,使學生很快投身于學習的情景中,在教學中,采用了實驗、科學探究等活動激發(fā)學生求知的欲望,多讓學生參與;教學時有意識地培養(yǎng)學生“對比”的學習方法,從二氧化碳的性質對比學習二氧化硅的性質,并從結構分析它們的相同點和不同點,使學生溫故而知新,讓學生能更多地參予教學活動,并在學習的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對知識的歸納、總結和探究的能力;在突破本節(jié)課重難點(二氧化硅與氫氟酸的反應、二氧化硅與氫氧化鈉的反應、二氧化硅是酸性氧化物)時,采取“問題解決”的學習方式,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假設→驗證分析→得出結論,提升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從課前布置的學生開放性活動的實施來看,學生沒有完成拍一小段“玻璃刻字”視頻的任務,這個要求難度大點,但同時也說明學生沒有深入生活尋求化學知識的方法。此外,由于學生學習元素化合物知識的時間不長,在初中時也沒有特別強調要求學生掌握物質反應的一些規(guī)律,因此,學生對“強酸制弱酸” 這類規(guī)律、“晶體結構”等知識還沒有較深刻的印象,閱讀歸納的能力也較弱。此類知識還需要在今后的教學中不斷補充和加強。
相關推薦
高考院校庫(挑大學·選專業(yè),一步到位。
高校分數(shù)線
專業(yè)分數(shù)線
- 日期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