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語文教案:《赤壁賦》優(yōu)秀教學(xué)設(shè)計(一)(2)
來源:網(wǎng)絡(luò)整理 2018-11-22 21:58:40
生:自己現(xiàn)在卻只能“漁樵于江渚之上,侶魚蝦而友麋鹿”,泛舟喝酒,還談什么理想,什么建立功業(yè)。尤其是“而今安在哉”這一句,像曹操這樣又是詩人又是英雄,最終也要消失在歷史的長河中,更何況是報國無門的我,更容易被歷史所拋棄。
教師:作者在這里用對比的手法寫出了愀然而悲的原因。那么還有其他的對比讓作者感到悲傷的嗎?
生:吾生之須臾和長江之無窮對比,說明人生短暫,如匆匆過客。
蜉蝣與天地,滄海與一粟對比,說明人的渺小。
挾飛仙以遨游與知不可乎驟得,托遺響于悲風(fēng)對比,說明理想與現(xiàn)實的沖突。
可以說“蘇子愀然”“問客”,引出了一場關(guān)于人生意義的辯論。一主一客其實都是作者的獨白,反映他陷入苦悶而又希望擺脫苦悶的矛盾心理。“客曰”,是作者借客人之口表達自己在思想上找不到出路的悲苦的心情。
教師:其實他不用那么苦悶的呢,當(dāng)官也不一定是人生最好的選擇,我就曾經(jīng)看見過很多領(lǐng)導(dǎo)真正是起早貪黑地處理公事,還被人誤解,蘇軾怎么就不明白呢?蘇軾可以上網(wǎng)啊,跟朋友唱k阿。
明確:
引導(dǎo)學(xué)生從宋朝的歷史及文人的參政意識去思考為什么蘇軾如朝為官的心愿如此強烈。
宋朝是外患最多、最長、也最為嚴重的朝代,激烈尖銳的黨爭和派系傾軋始終不斷。種種復(fù)雜的社會問題必然進一步激發(fā)以天下為己任的進步文人對政治的關(guān)心。再加上皇帝重文人的政策,使得宋代文人尤其關(guān)切朝政。
蘇軾更是政治熱情高漲,九死一生而從未言悔。他恨人生的須臾,怨人的渺小,哀理想的遙不可及。
板書:客——作為儒者的蘇軾——悲觀——人生短暫,生命渺小
4、 作者如何勸慰、開解客人。
。1)教師:我們知道第四段中作者是用“水與月”的現(xiàn)象開解客人,那么與客人“哀吾生之須臾,”有什么關(guān)系呢?
生:第四段中從“而又何羨乎”看,是針對“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的悲嘆來闡發(fā)的。
教師:從什么角度說明不必羨慕宇宙的無窮?
明確:從“變與不變”的角度,從變的角度說,天地宇宙也是瞬息萬變的,就如水和月亮一樣,江水日夜不停地流、月從虧到盈不斷地變化;從不變的角度,我和萬物都是永恒的。
教師:道理他沒有直接告訴我們,而是通過什么方式說理呢?
用水與月為喻,借眼前的景來說理,寓理于景。從這里,可以看出佛教禪宗對蘇軾的影響。他認為作為個體的人,生命是短暫的,但他參與了整個人類的生命活動,而作為個體的人,又同宇宙一樣是永恒存在的。這種“物我一致”的觀點說明了蘇軾對生命的肯定和對生活的熱愛。
教師:第二層還是圍繞同一個問題進一步說理,
。2)教師:第二層還是圍繞同一個問題進一步說理,從什么角度來論述?
明確:“取與不取”的角度,重點講“取”。
大自然是個無窮的寶藏,可以作為人們的精神寄托,所以蘇軾認為人對自然萬物,不該取的不取,該取的就取。不必因“吾生之須臾”而羨慕其“無窮”,而要使無窮的自然萬物為“吾生”所享用,從中得到樂趣。這種態(tài)度深受莊子人生哲學(xué)的影響,不為生死、得失、榮辱、毀譽所累,追求無條件的精神自由,以自我排解。這樣議論最后又回到了“樂”。
道家的“天人合一”來安慰客人。我們可以把生命寄托給清風(fēng)與明月,對于官場的失意與功名的不得,不必嘆惋,因為它本不屬于你我。吟風(fēng)嘯月也不失快意,寄形骸于山水,也是人生的幸事。
板書:主——作為道者的蘇軾——達觀——因緣自適
相關(guān)推薦
高考院校庫(挑大學(xué)·選專業(yè),一步到位!)
高校分數(shù)線
專業(yè)分數(shù)線
- 日期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