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語文教案:《拿來主義》優(yōu)秀教學設計(二)(2)
來源:網絡整理 2018-11-22 11:34:14
2、介紹背景:
清朝政府實行“閉關主義”,其結果是落后挨打;鴉片戰(zhàn)爭以后,清朝政府和北洋軍閥奉行賣國政策,即“送去主義”;國民黨反動政府繼承了他們的衣缽,政治上投靠帝國主義,經濟上以至文化上繼續(xù)實行“送去主義”。
當時的文化工作者中間,在對待外國文化問題上,存在兩種錯誤認識,概括起來,就是:“全盤否定”和“全盤西化”。
針對這些錯誤認識,魯迅寫了此文,提出了“八來主義”的口號,闡明了對待外國文化的正確態(tài)度。
3、解題:
指出:選自《魯迅全集》第六卷的《且介亭雜文》。有一段時間,魯迅先生住在上海閘北帝國主義越界筑路區(qū)域,這個地區(qū)有“半租界”之稱。魯迅先生有很強烈的民族自尊心,對帝國主義十分憎恨,因此將“租界”二字各取一半,成“且介”,以表憤慨之情。“且介亭”標明這些雜文是在上海半租界的亭子間里寫的,形象地諷刺了國民黨統(tǒng)治下半殖民地半封建的黑暗現(xiàn)實。
“拿來主義”是魯迅先生創(chuàng)造的詞語。什么叫“拿來主義”呢?為什么對文化遺產必須采取“拿來”的態(tài)度呢?這就是學習這篇文章要弄明白的問題。
4.講讀課文:
全文分三個部分:
第一部分(第 1—4 段):揭露批判“送去主義”的實質及其嚴重后果。
第 1、2 段是揭露批判國民黨政府在文化上奉行“送去主義”的媚外求榮和欺世惑眾的可恥行為。
第 3、4 段是揭露“送去主義”的實質和危害。。
第二部分(第 5—9 段):闡明“拿來主義”的基本觀點,批判在對待文化遺產問題上的錯誤傾向。
第 5 段正面提出“拿來主義”的主張。
第 6 段揭示“送去主義”的危害和實行“拿來主義”的必要。
第 7 段揭示“拿來主義”的含義就是“運用腦髓,放出眼光,自己來拿”。
第 8 段批判對待文化遺產的三種錯誤態(tài)度。
第 9 段從正面具體而形象地闡明“拿來主義”的原則和方法。
第三部分(第 10 段),總結全文,指出實行“拿來主義”的人應具有的膽識和品質,以及“拿來主義”對于創(chuàng)造民族新文化的重要意義。
5.作業(yè):
。1)給下列的字注上漢語拼音:禮尚往來自詡 殘羹冷炙 冠冕
。2)預習課文的后半部分,要求仔細讀兩遍,不認識的字查字典。
第二教時
一、教學要點:
理解“拿來主義”的主張,領會運用形象化的比喻闡明抽象的、深刻的道理的寫作方法。
二、教學內容與步驟:
1.檢查復習:注音:禮尚(shàng)往來自詡(xǔ) 殘羹(gēng)冷炙(zhì)
2.講讀課文后半部分。
。1)指名朗讀第五、六、七節(jié)。注意對“吝嗇”、“為”、“髓”正音。吝(lìn)嗇(sè)為(wéi)髓(suǐ)
。2)要求學生思考回答:作者批判了“閉關主義”,尤其是批判了“送去主義”之后,是怎樣提出“拿來主義”主張的?哪些詞語飽含了諷刺的意味?“送來”和“拿來”區(qū)別何在?為什么要把“送來”和“拿來”加以區(qū)別?
(3)明確:先用“我在這里也并不想對于‘送去’再說什么,否則太不‘摩登’了”一句推開上文,然后提出“拿來主義”的主張。先破后立。前半部分著力批判“送去主義”,破得徹底,然后提出“拿來主義”的主張,就立得鮮明。“摩登”,諷刺反動文人無恥地奉行“送去主義”,趨時逢迎,趕時髦。用“吝嗇”與上文的“大度”進行強烈的對照,對“送去主義”者進一步諷刺。
作者用列舉的方法一針見血地闡明“送來”的實質,揭露帝國主義企圖亡我的罪惡野心。從經濟、軍事到文化,所謂“送來”,就是貪得無厭的侵略、掠奪。“拿來”則不然,是中國人民根據(jù)自己的需要,主動地“運用腦髓,放出眼光,自己來拿”。一“送”一“拿”,本質不同,內容全異,將二者嚴格區(qū)別,既可明辨是非,澄清人們“嚇怕”了的模糊思想,又可使所立的論點更加鮮明突出。
相關推薦
高考院校庫(挑大學·選專業(yè),一步到位。
高校分數(shù)線
專業(yè)分數(shù)線
- 日期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