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

熱門城市 | 全國 北京 上海 廣東

華北地區(qū) |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內(nèi)蒙古

東北地區(qū) | 遼寧 吉林 黑龍江

華東地區(qū) | 上海 江蘇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東

華中地區(qū) | 河南 湖北 湖南

西南地區(qū) | 重慶 四川 貴州 云南 西藏

西北地區(qū) | 陜西 甘肅 青海 寧夏 新疆

華南地區(qū) | 廣東 廣西 海南

  • 微 信
    高考

    關(guān)注高考網(wǎng)公眾號

    (www_gaokao_com)
    了解更多高考資訊

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高考資源網(wǎng) > 高考試題 > 歷年語文高考試題 > 2012年湖北卷高考語文試題解析(5)

2012年湖北卷高考語文試題解析(5)

來源:智康1對1 文章作者:蓋盛楠 2013-05-08 18:50:56

[標簽:高考 語文 試題]


  【答案】示例:嬌黛玉一見驚疑似何處見過寶哥哥

  癡寶玉初識欣喜如夢里重逢林妹妹

  【試題類型】本題考查正確運用常見的修辭手法的能力。

  【答案解析】難度較大,審題注意三點,一是要用描寫的表達方式,二是要運用對偶的修辭手法,三是字數(shù)限制。對偶必須是兩個方面,此題為寶玉和黛玉,細讀材料抓住初會時二人的心理感受,體會情節(jié)神韻,明確二人的特殊之處,即可作答,可巧用原文詞句。

  【試題價值評價】難度較大,非北京卷常考題,不必收錄,如想用可與課內(nèi)課文同步以此活躍氣氛。

  【試題相關(guān)學生類型定位】高一、程度中等,出現(xiàn)課次(開場),學生好古典文學,做題無方法。

  22.欣賞右邊這幅漫畫,請為其題詩或配文。

  要求:①符合畫面情景;②表達鮮明生動;③字數(shù)不超過40字(4分)

  【答案】示例一:魚兒撲撲跳,貓兒哈哈笑。

  水快沒有了,看你哪里跑?

  莫把假當真,請君仔細瞧!

  示例二:雖說這魚兒不在水中,那貓兒也算是飽了眼福,正所謂望梅止渴,“畫魚”充饑。

  【試題類型】本題為圖文轉(zhuǎn)換題,考查學生語言綜合運用的能力,尤其是圖文轉(zhuǎn)換的能力及語言表達鮮明、生動的能力。

  【答案解析】考生需能夠根據(jù)漫畫中的主要內(nèi)容,抓住漫畫的內(nèi)涵進行表達。

  方法:兩個主體對象+各自行為,利用對偶形式表達,最后配以漫畫中心意即可。

  【試題價值評價】難度較大,需注意在字數(shù)范圍內(nèi)多用描寫和修辭,以表現(xiàn)主體對象的動作情態(tài)。非北京卷常考題,不必收錄,如想用可以此題開場以此活躍氣氛。

  【試題相關(guān)學生類型定位】高一、程度中等,出現(xiàn)課次(開場),學生對語文無興趣。

  六、寫作(共60分,共1小題)

  23.閱讀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60分)

  語文課堂上,老師在講到杜甫的《春望》“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時,不無感慨地說:“可惜啊,我們現(xiàn)在已經(jīng)很難見到家書了,書信這種形式恐怕要消失了。”

  學生甲:“沒有啊,我上大學的表哥就已經(jīng)給我寫信,我覺得這種交流方式是不可替代的。”

  學生乙:“信息技術(shù)這么發(fā)達,打電話、發(fā)短信、寫郵件更便捷,誰還用筆寫信啊?”

  學生丙:“即使不用筆寫信,也不能說明書信消失了,只不過是書信的形式變了。”

  學生丁:“要是這樣說的話,改變的又何止是書信?社會發(fā)展了,科技進步了,很多東西都在悄然改變。”

  ……

  請根據(jù)你對材料的理解,任選一個角度,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明確立意,自定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

  【【試題類型】考查學生的寫作能力和綜合運用語言的能力。

  【答案解析】這是一道開放式的材料作文題,首先要理解材料所講的是對一件事的討論,從杜甫的《春望》說起,引出甲、乙、丙、丁對書信這種古老的交際工具的不同看法,有的側(cè)重對消逝的事物的感情態(tài)度,有的側(cè)重于從社會發(fā)展的角度探究原因等,只要扣住科技的利與弊來構(gòu)思立意,都是切題的文章?蓡畏矫嬲“利”或“弊”,也可將“利”與“弊”結(jié)合起來,用辯證思維來談科技與人文、傳統(tǒng)與現(xiàn)實的關(guān)系,會更出彩。

  考生可選擇貼近現(xiàn)實,貼近日常生活的興奮點,將個人的志趣充分表達出來。作文時可選的角度很多,如從傳遞感情的方式與效果的角度,從社會對人類生活的影響的角度,從文化的傳承與揚棄的角度,從對待變化發(fā)展的態(tài)度的角度等。

  構(gòu)思上可肯定社會變化的必要,理解書信等一些事物的消逝,但人與人之間感情的傳遞和交流則不可能消逝;也可說人與人傳遞感情固然有很多種形式,但書信的獨特之處則是其他形式無法替代的,從中悟出對文化傳統(tǒng)不是可以簡單地肯定或否定,需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處理好繼承與發(fā)展的關(guān)系。

  【試題價值評價】形式類似于北京2011年的高考作文題,審題難度小,但立意難度大,可用于材料作文立意方面的練習。

  【試題相關(guān)學生類型定位】高二高三、程度中上,出現(xiàn)課次(中間),學生文學積淀不多,立意過于大眾化,有待提高作文立意。

  【范文】

  范文一:

  誰解家書味

  夜落月懸,獨對孤燈,我靜靜地撕開信封,鋪平。

  我總愛望那綠綠的郵筒,總愛去收發(fā)室找我的家書。在那重重疊疊的牽絆和祝福里去認領(lǐng)屬于我的那一份。我珍視那安靜的一刻,我不忍失去,那自古至今家書所承載的內(nèi)涵。

  臺灣作家林清玄說他的母親每周給他寄一封信,每次的信尾都是“霜寒露重,望君保重”。簡簡單單的八個字卻成了林清玄眼中最動人的字眼。因為其中豐沛的愛,因為那剪不斷的掛念,家書成了心的紐帶。哪怕霜寒露重,我們亦可互相溫暖。

  翻開《傅雷家書》,我讀出一顆深刻卻細膩的心。一向暴躁的傅雷,在家信中雖常是教誨,但嚴厲的背后,更多的,是一份血濃于水的關(guān)愛,能聽見遠及天涯的那聲噓寒問暖,亦是人生一大幸事吧!

  家書不僅飽含溫情,更是一次親切的交談,一次心聲的吐露。金圣嘆在臨死前留下的最后一封家書:“字付大兒看,咸菜與黃豆同吃,大有核桃滋味。此法一傳,我無憾矣。”瀟灑才子金圣嘆在死前亦不忘開玩笑,給那些想看他泣訴的小人留下最睿智的諷刺。此中的滋味誰解?誰從他獨行的背影中讀出那辛酸與寂寥?我想定是有的,定有人去認領(lǐng)那顆高貴的靈魂。

  黃永玉收到叔父的來信,雖在咸寧改造,他卻說“這兒的荷花真美”。他的叔父不是別人,正是文革期間寫下《中國服裝史》的沈從文。這家書,是高潔情懷的吟哦,在其中,我們讀出了大師的從容。

  最令我動容的家書是黃花崗七十二烈士之一的林覺民的《與妻書》。他告訴妻子他有多愛她,告訴她他必須離開,為了千千萬萬人都可以像他們那樣相愛,那樣幸福。這是情絲包裹的家書,這是一位戰(zhàn)士明志的家書,這更是用生命傳遞愛的家書。他那不識字的妻子在用顫抖的手撫摸那信的時候,定是會哭成了淚人又擦干淚光而去的。

  而現(xiàn)在呢?在信息滿天飛的時候,當電子郵件寄越地球村的時候,當電話安到家家戶戶的時候,誰又能靜下心來讀一封跋山涉水、風塵仆仆的信呢?喬治o默里迪斯在《森林的挽歌》中寫道:“我們奔走,像相互追逐的行云,我們走了,像松果一樣墜落。”我們不僅丟掉家信,更丟掉一種情懷。

  可我愿接你回來,為你撣掉沾染的塵埃,與你獨對孤燈,我的家信!

  【點評】

  這篇散文寫得動人,由命題材料中“書信的形式”的討論引發(fā),展開記敘、議論、抒情,符合題意;內(nèi)容充實,感情真摯,意蘊豐厚。內(nèi)容上評為一等上,25分。

  結(jié)構(gòu)完整,情感脈絡(luò)清晰,富有文采。表達上評為一等上,25分。

  深刻、豐富,亮點突出,發(fā)展項評10分。

  范文二:

  一把舊鋤頭

  找尋了好久,那把曾經(jīng)的舊鋤頭終于在一堆垃圾中現(xiàn)了身。他的金屬光澤已經(jīng)不在,長長的竹棒現(xiàn)在已變成黑炭色,刃已不再鋒利,僅有的只是一片斑斑駁駁的銹跡。是啊,它已經(jīng)派不上多大用場了?晌夷X海里還浮現(xiàn)著父母田間勞作的畫面和兒時美好的記憶,這又該到哪兒找尋呢?

  每年布谷鳥一叫,農(nóng)村便開始熱鬧非凡。清晨,當天空還被蒙上一層淡淡的鉛墨色,勞動的步伐就開始了。母親會像往年一樣,照例拿出那根舊鋤頭,取下鋤板,沾了水,坐在樹下的那塊大石頭上霍霍地磨著。石頭很光亮,銀閃閃的,那有規(guī)律的“嗞嗞”聲在寧靜的早晨顯得格外好聽。

  在田里,母親微微彎著腰,一手按住鋤頭的下端,一手穩(wěn)住上端。那把鋤頭便很聽話的往前啃,無數(shù)的雜草便在這利齒旁倒下。偶爾,頑皮的鋤頭會毫不客氣地咬到一根根棉苗,在一旁“幸災(zāi)樂禍”。母親會連連蹲下身來,去侍弄她的寶貝苗兒,小心翼翼的托著,像是托著一個新生的嬰兒。

  可是,長大以后,這樣令人陶醉的畫面卻逐漸消逝了。在社會進步、科技發(fā)展的時候,原來有些事是挽留不住的,他們在悄悄改變著,一陣煙似地走過去了,就再也回不來了。

  當轟隆隆的機器聲取代了往日的磨刀聲,當一瓶瓶除草劑閃亮登場,將滿田的雜草清理得一干二凈,當一聲聲美妙的歌曲不再由鋤頭們發(fā)出,那把舊鋤頭似乎再也難以找到它的立錐之地了。它們現(xiàn)在閑賦在家,顯得蒼老、局促、笨拙,它已經(jīng)快被淘汰了。

  一年一年的布谷鳥開始聒噪,父母依然如往常一樣早早地便下了田,依然在金黃的收獲中刻下了自己的辛勞。機械化慢慢取代了手工,帶來了高產(chǎn)和高效。農(nóng)村的日子過得越來越紅火,而扛鋤頭勞動的人少了。那把舊鋤頭老得漆黑,就像是一個古董,漸漸淡出了人們的視野。面對著一個個豐收年,我既歡喜竟也有些悵然若失。

  在我的心中,一把舊鋤頭已不再是一把簡單、落伍的勞動工具,它更像是一個鮮活的過去,一幅難忘的畫面,一串動人的情感符號。它是家鄉(xiāng)的勞動者數(shù)十年如一日辛勤耕耘精神的化影,是兒時對家鄉(xiāng)不可磨滅的美好回憶和深厚感情。

  看著眼前銹跡斑斑的舊鋤頭,心中有一中莫名的感動,也有“廉頗老矣”的滄桑。時代在向前發(fā)展,時光不可能倒流,它雖然沒有可能被重新拾起,但絕不應(yīng)該從此被湮沒在歷史的過道上,它應(yīng)被我們銘記--那是心靈的寄托。

  【點評】

  內(nèi)容項,作者提煉第三個學生的觀點“正確處理傳統(tǒng)與時尚”的關(guān)系,然后從生活中就地取材,寫小時候父親的鐵鍬鐵鋤,犁地靠牛;現(xiàn)如今,鐵鋤早已銹跡斑斑,扔到垃圾堆,扣住主題,選點精彩,思考深入。

  表達項,文章的語言自然流暢,文筆細膩,使整篇文章讀起來如汩汩泉水,清澈明凈。文章敘述貌似平靜,但懷舊的情感確直抵人的內(nèi)心深處。

  發(fā)展項,作者思想的冷靜,目光的敏銳,見解的深刻,敘述的精彩。

  范文三:

  聽聽那冷雨

  誰寄錦書來?如果李清照等的不是信鴿,而是電子郵件,她還會寫出“一種相思,兩處閑愁”這樣浪漫的詞句嗎?

  日子變化的好快,日新月異這個詞都趕不上這迅猛的速度。而那些感覺,在這頻繁的折騰里,不知不覺地沒有了。

  在余光中的筆下,那冷雨是浪漫而懷舊的。雨落在日式樓房的瓦格上,雨落在蹬三輪車的斗笠上,雨落在牽手情侶打著的油布傘上,每一個片段都像是老上海的電影鏡頭,黑白無聲,但意境深遠而悠長。

  但我聽不到他的冷雨,我所聽到的雨,落在柏油路上,落在我家的防盜網(wǎng)上,或者落在我穿著的紅色雨衣上,迷住我的眼,讓要遲到的我忍不住咒罵。

  何時可以與友人一同秉燭夜談,一起說巴山夜雨漲秋池的故事?萍嫉陌l(fā)達讓整個世界縮小成一個地球村,你可以和你在愛斯基摩的朋友聊三亞的好風光,通過互聯(lián)網(wǎng)這個神奇的第七大陸,距離變得不成問題,但心的隔膜竟不知不覺地加深了。

  林覺民的《與妻書》,開頭“意映卿卿如晤”這幾個字,竟讓與他們相隔一個世紀的我感受到了其中濃濃的情意。這種感情,只有用信紙的質(zhì)量,鋼筆的筆觸,墨水的濃度才可以承載,穿躍空間,超越時間。

  而便捷的代價便是過濾掉其中的款款深情,用同一的字體,像機器人一般,呈現(xiàn)文字。而字里行間的情意,便在光纜傳輸中不翼而飛。

  我們是受益者,不用感受足蒸暑氣的炎熱,不用經(jīng)受寒風刺骨的嚴寒。我們活得很長很長,很健康很成功。但卻總有點空虛,總有點孤獨。咫盡天涯,盡管我通過我新電腦薄薄的屏幕看到了你,但我摸不到,好像你跑到我正在看的電視劇里。

  正值梅雨季節(jié),老是下雨,雨落在我一直過夏天的皮膚上,有點冷,它淅淅瀝瀝的,在我的窗外嫵媚地笑。我豎起耳朵,拼命地聽,但總會有尖銳的鳴笛聲和刺耳的剎車聲。它們毀掉了冷雨所制造的寂謐和懷舊。

  如果現(xiàn)在余光中再聽這冷雨,或許只能寫出錢鐘書的《一個偏見》,我在我那明亮的燈光下看書,讀到“落花人獨立”,可能無論何時,這冷雨落花都會給心一點慰藉,盡管窗外車水馬龍。

  【點評】

  文章圍繞古人今人對“雨”的不同感受,不同通訊方式的不同情味等內(nèi)容,集中抒寫社會科技發(fā)展后我精神上的失落和遺憾,表達對某些傳統(tǒng)生活方式的懷舊和向往之情。視角獨特,視野開闊,情感細膩,韻味綿厚,符合題意,內(nèi)容項評為滿分。

  采用散文體式,融記敘議論抒情為一體,行文自然靈動,語言凝練典雅,書寫美觀。

  材料豐富,意蘊深遠,文句富有表現(xiàn)力。(智康1對1 蓋盛楠老師)

相關(guān)閱讀

2012湖北卷高考語文答案

2012湖北卷高考語文試題及答案

2011年高考湖北卷語文試題(真題)

2010年高考湖北省語文試題及答案word版

收藏

高考院校庫(挑大學·選專業(yè),一步到位。

高校分數(shù)線

專業(yè)分數(shù)線

京ICP備10033062號-2 北京市公安局海淀分局備案編號:1101081950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56762110     舉報郵箱:wzjubao@tal.com

高考網(wǎng)版權(quán)所有 Copyright © 2005-2022 m.0v2773b.cn . All Rights Reserved

知識商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