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百歲老人傳授養(yǎng)生食譜
2009-09-01 16:52:17網(wǎng)絡資源
百歲老人劉子榮正在擇菜。
“老輩子,你今天想買點啥子菜?”
每天上午8時許,102歲的劉子榮一走進龍溪菜市場,菜販們都紛紛向他打招呼。他們都喜歡這個天天準時來買菜的百歲老人,也很樂意和這個為人隨和、思維清晰的老人家砍價。
舍近求遠去買菜
這些年,劉爺爺一直隨著女兒劉長玉一起生活,住在江北區(qū)花卉園西三路60號。
劉爺爺身體很好,除上個月做了白內障手術外,身體幾乎沒什么大礙。每天早上,劉爺爺起床最早,給全家準備早餐——用豆?jié){機煮好豆?jié){,把冷饅頭或包子蒸熱,再煮幾個雞蛋。
吃完早餐,8點左右,老人就下樓買菜。他住在8樓,且沒電梯,上下樓全靠步行。買菜是他一天的主要工作,除了天氣異常,幾乎沒有間斷。
其實,離老人家不遠的街邊,也有菜販賣菜,但劉爺爺堅持到距家一公里遠的龍溪菜場,中途還要穿越一個地下通道。
貨比三家、討價還價,也是劉爺爺買菜的最大樂趣,每天他在菜場大概要“周旋”近兩個小時。
夏天買菜回家后,老人先要洗個澡,接著就開始一一把菜擇好、歸類,“準備工作做好了,娃兒做飯時也省力多了。”劉爺爺說擇菜不僅可以減輕家人負擔,還可以鍛煉自己手指的靈活度,一定程度上可以預防老年癡呆。
“父親的生活幾乎完全自理,衣服也堅持自己洗。”他的女兒劉長玉介紹。
愛吃南瓜好喝湯
“我父親的生活習慣很好,作息時間也很有規(guī)律。”劉長玉介紹,父親每天早上六點多起床,中午午休一個半小時,晚上八點左右準時上床睡覺。
在飲食方面,老人從不挑食。劉長玉說,1993年,父親的牙齒幾乎掉光,又用不習慣安的那套假牙,遂在食物上偏好較軟、容易咀嚼的食物,“但他從不挑食”。
“父親喜歡喝湯,愛吃南瓜。”劉長玉說,父親特別喜歡喝肉湯,每頓要喝滿滿一碗,主要是雞湯、鴨湯、豬蹄燉湯等。
南瓜是劉家餐桌上幾乎每天都要出現(xiàn)的一道菜,切成塊,加點油鹽煮熟至爛。洋芋、芋頭也頗受老人家青睞,老人還喜歡吃魚,尤其是紅燒鯽魚,也愛吃燒白、紅燒肉。
“我還愛喝茶,喝那種很濃的茶。”老人補充,他每天起床后要泡滿滿一保溫杯的沱茶,吃膩了就喝上幾大口,看電視或聽戲時,更是茶不離手。
教育子女要“忍”得
“三國里,孔明、司馬懿和周瑜都胸有奇才,但孔明最忍得、最讓得、最耐得,所以他最能服人。”劉爺爺說,“忍”也是自己長壽的秘訣之一。
劉爺爺是個“三國迷”,諸葛亮是他的偶像,老人喜歡給晚輩們講三國故事。由于他不識字,三國故事都是他年輕時聽評書或看電視記下來的,那些故事細節(jié)老人至今還記得清清楚楚。采訪當天,老人還給記者講述諸葛亮與可以變成人的鷂鷹每日舉杯對飲的傳說。
他的女婿張立國介紹,老人的心態(tài)很平和,從不與人爭執(zhí),也很少亂發(fā)脾氣。自己和妻子發(fā)生爭執(zhí),老人絕不摻和也不勸架,而是默默回到自己房間、關好房門,直到“戰(zhàn)火”熄滅后,老人才會坐下來慢慢分析問題的癥結。 記者 張水紅 見習記者 田曉 報道攝影
專家點評
重慶醫(yī)科大學中醫(yī)藥學院副教授譚金春表示,劉子榮的生活方式很健康。堅持上下樓步行買菜,是一種堅持鍛煉身體的方式,一方面可以舒展筋骨、鍛煉四肢的靈活度;另一方面還可以提高身體的抵抗力,減少疾病的侵入,“生命在于運動”。
有規(guī)律的作息時間,如早起早睡、加上午休等習慣,都對大腦神經(jīng)、心血管的調節(jié)很有幫助,還有利于體內毒素的排解。
“笑一笑,十年少;愁一愁,白了頭。”譚教授認為,劉爺爺良好的心態(tài)是保持身心愉悅的重要因素。同時,心態(tài)平和、情緒波動不會過于激烈,對心臟、大腦等器官刺激性就會小很多。
譚教授比較推崇多吃粗糧,此舉可保障消化系統(tǒng)的正常運轉,“但一定要注意粗糧葷菜搭配,否則會適得其反”;喝肉湯,一定程度上可以有效地補鈣。同時,譚教授也提醒有高血壓、高血脂等疾病市民,要少喝高脂肪食物燉的湯。
劉爺爺養(yǎng)生食譜
早餐(6:30左右):豆?jié){泡饅頭或者包子+一個白水煮雞蛋
午餐(12:00左右):主食:一碗米飯+一碗肉湯(蹄花湯、雞湯或鴨湯等)
菜肴:煮南瓜(幾乎每天都要吃);紅燒魚或燒白或紅燒肉
晚餐(18:30左右):跟午餐差不多
劉爺爺養(yǎng)生經(jīng)
一、作息時間要規(guī)律。按時吃飯、睡覺,“遵循身體的‘生物鐘’,對身體百利而無一害”;
二、多鍛煉。能步行的,就不要坐車、坐電梯,多走走路舒展筋骨,防止關節(jié)僵化;
三、心態(tài)要好。凡事要保持平常心,不要過于斤斤計較,還要學會忍讓,以保持輕松、愉快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