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語文教案:阿房宮賦 5(2)
來源:網絡資源 2024-10-09 09:59:34
順便提到,“賦”雖是我國古代的一種文體,但今人亦喜襲用。因為“賦”具有借景抒情鋪敘風物,托物言志的特點,人們往往借它作為寫景抒情的散文的標題,即把“賦”字放在所要抒寫的事物名稱后面以表示一種文章風格。如《茶花賦》、《秋色賦》等,這里的“賦”顯然只是“贊”“頌”的意味。現(xiàn)代散文的“賦”和古代的“賦”差別很大,它們在形式上很少有相同之處。、
4、“辭人之賦”和“詩人之賦”。
西漢的揚雄在《法言吾子》中提出了“詩人之賦麗以則,辭人之賦麗以淫”的著名論斷。揚雄認為賦的共同特點是詞彩華麗,而在內容上卻有著“則”與“淫”的區(qū)別。他把片面追求形式的賦稱為“辭人之賦”,其特點是雕繪鋪陳的泛濫(淫);把注重社會內容、有諷諫意義的賦稱為“詩人之賦”,其特點是符合儒家的詩教原則。如果按照這個標準來衡量,杜牧這篇賦是典型的“詩人之賦”,它在“麗”的同時,也體現(xiàn)了“則”的精神。在晚唐,做到這一點也是非常不易的。晚唐律賦中,不乏詠古傷今之作。洪邁在《容齋四筆》卷七中指出:“晚唐士人作律賦,多以古事為題,寓悲傷之旨。”他列舉了當時名氣很大的賦家黃滔的作品,如《明皇回駕經馬嵬坡》,其中有“日慘風悲,到玉顏之死處;花愁露泣,認朱臉之啼痕”等句子。但這種賦大率是抒發(fā)思古之幽情,沒有更多的影射社會現(xiàn)實的內容,因而只能名噪一時。而杜牧這篇《阿房宮賦》之所以能流傳千古,正在于它的思想性和藝術性的完美結合。
二、課文導讀
(一)知識、能力積累
字、詞積累:
(1)注音
廊腰縵回(màn)妃嬪媵嬙(yìng)霽(jì)
鼎鐺玉石(chēng)剽掠其人(piāo)輜銖(zīzhū)
在庚之粟(yǔ)迤邐(yǐlǐ)輦(niǎn)
(2)詞語解釋
、倭醍,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六王、齊、楚、燕、趙、韓、魏六國之君,這里指六國。畢,完畢,這里指六國為秦所消滅。四海,指天下,即全國。一,數(shù)詞,這里用作動詞,統(tǒng)一。兀,光禿。
、阢^心斗角:鉤,名詞作狀語,表示狀態(tài)、方式,像鉤子一樣互相聯(lián)系。心,屋心。斗,像兵戈相斗。角,檐角。這里用的是它的本義,形容宮室結構精巧工致,現(xiàn)在用來比喻各用心機,互相排擠,也寫作“勾心斗角”。
③盤盤焉:盤盤,盤旋曲折。焉:形容詞詞尾,相當于“然”,……的樣子。
、苎嘹w之收藏,韓魏之經營:收藏,動詞,這里作名詞,收藏的物品。經營,動詞用作名詞,經營之物,指金玉珍寶。
、葚饴悠淙耍贺,搶劫、搶奪。掠,掠奪。其,他們的。人,民,指老百姓。唐代為了避李世民的諱,改“民”為“人”,下文的“人亦念其家”、“六國各愛人”“復愛六國之人”,與此相同。
、弈魏稳≈M輜銖:奈何,為什么。盡,形容詞作動詞。使……盡。輜銖,古代的重量名,一輜等于六銖。一銖約等于后來的一兩的二十四分之一,“錙銖”連用,極言其少極細微。
⑦楚人一炬,可憐焦土:楚人,這里指項羽。他于公元前206年攻入咸陽,并焚燒了秦的宮殿。可憐,可惜。焦土,名詞作動詞,變成焦土。
⑧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不暇,來不及。前一個“哀”作哀嘆解;后一個“哀”是為動用法,為……哀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