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歷史高頻考點: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主流思想的演變
2022-08-31 07:49:58高考網整理
83.諸子百家的主要代表人物:
道家學派的老子和莊子;
儒家學派的孔子、孟子和荀子;
墨家學派的墨子;
法家學 派的韓非子等。
84. 孔子觀點:思想的核心是仁;統(tǒng)治者要“以德治民”,教育上主張“有教無類” 。
孟子觀點:把孔子的“仁”發(fā)展成為更加系統(tǒng)的“仁政”思想;進一步提出“民貴君輕”;主張“性本善” 。
荀子觀點:主張統(tǒng)治者施政用“仁義”和“王道”,提出“君舟民水”;主張“性本惡”。與孔孟相比,增加了法 治的內容
85.漢代儒學成為正統(tǒng)思想:
西漢,漢武帝接受董仲舒的主張:“春秋大一統(tǒng)”、“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三綱五常” 為了推廣儒學,漢武帝在長安興辦太學。此后,儒學思想成為歷代統(tǒng)治者推崇的正統(tǒng)思想,也逐漸成為中國傳 統(tǒng)文化的主流思想。
86.宋明理學:
北宋:程顥、程頤兄弟,觀點:天理是宇宙萬物的本原,這是理學的核心思想。
南宋:朱熹,他是宋朝理學的集大成者,觀點:天理是作為道德規(guī)范的三綱五常,強調“存天理,滅人欲” 。其 著述《四書章句集注》,成為后世科舉考試依據的教科書。
87.心學是理學的一個流派。
南宋:陸九淵,觀點:把“心”作為宇宙萬物的本原。
明朝:王陽明,把理學發(fā)展為“心”學,成為“心”學的集大成者,觀點:“心外無物” “心外無理”,提出“致良知”和“知行合一”的學說。
88.“離經叛道”的李贄,自稱“異端”,挑戰(zhàn)孔子及其儒家思想的正統(tǒng)地位。他的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資本主義萌芽時期的要求。
89.明末清初的三大思想家:黃宗羲、顧炎武和王夫之,共同觀點:反對君主專制獨裁,重視手工業(yè)和商業(yè)的發(fā)展,批判繼承傳統(tǒng)儒學,促使我國傳統(tǒng)文化重新煥發(fā)了生機。
黃宗羲認為君主專制是“天下之大害”;顧炎武提出“保天下者,匹夫之賤,與有責焉耳矣”(天下興亡,匹夫 有責),他還主張“經世致用”,著有《天下郡國利病書》;王夫之的唯物思想,啟示了近代人們的思維方法。
相關推薦:
最新高考資訊、高考政策、考前準備、志愿填報、錄取分數線等
高考時間線的全部重要節(jié)點
盡在"高考網"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