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考作文練習(xí)題目:為“小愛”松綁
2020-03-17 16:15:05網(wǎng)絡(luò)整理
根據(jù)以下材料,選取角度,自擬題目,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詩歌外,文體不限。
近日,新冠肺炎重癥患者肖賢友在病危時寫下一份遺書:“我的遺體捐國家,我老婆呢?”在這位患者去世后,當(dāng)某媒體截取“我的遺體捐國家”一句,以“歪歪扭扭7字遺書讓人淚奔”為題加以報道時,有人認為這一句確實很好地突出了一個人在特殊時期彌足珍貴的愛國之心,但也有人認為另一句更能真實地反映一個人彌留之際最樸素的人間真情。
在“大愛”和“小愛”之間,你也許有自己的選擇,而你選擇時也許會想到自己熟悉的一些人、事,從而有自己的感悟和思考。
【文題解析】
本命題材料先交代最近發(fā)生的一則鮮活的新聞事件(媒體報道和人們不同的看法),后把新聞事件的焦點聚集于“大愛”和“小愛”的兩難話題,并提醒考生做出自己的選擇、感悟和思考。應(yīng)該說,新聞事件僅僅是引子,而最后一句才是關(guān)鍵,所以具體寫作時,可以不必糾纏新聞事件本身,而直接論述“大愛”和“小愛”的兩難話題。文章只要圍繞“大愛”和“小愛”的兩難話題進行感悟和思考,就是切題的。
關(guān)于“大愛”和“小愛”:前者可以不拘于愛國,還可以擴大到民族之愛、人類之愛和一般的集體之愛等等,而后者可以不拘于愛家人、親人,還可以擴大到家鄉(xiāng)之愛、朋友之愛、同學(xué)之愛等等。這里的“大愛”和“小愛”,實際上是相對而言的,不應(yīng)該機械、絕對地理解。
在“大愛”和“小愛”的選擇面前,可以謳歌“大愛”,如“匈奴未滅,何以家為”;可以贊美“小愛”,如“無情未必真豪杰,憐子如何不丈夫”;也可以兩者兼顧,作辨證思考。
【佳作賞析】:為“小愛”松綁
說到底,愛無大小。
大愛,是什么?對所在集體共同命運的掛念,對祖國熾熱的奉獻之心,對人類共同未來付出的犧牲和汗水。說到大愛,人們心中油然而生的是一種強烈的悲壯情感,一種宏大無比的心境,一種渺遠的歌聲,一種義無反顧的熱血。
但我們的“大愛”源自于哪呢?會有一個嬰兒剛開口學(xué)說話就會唱國歌嗎?大愛的觀念并非與生俱來,它遠遠地站在小愛身后,絕大多數(shù)的時候都一聲不吭。是點點滴滴的小愛,在一個人成長成才的十幾年間不斷滋養(yǎng)他的心魂,讓他逐漸理解愛的含義。至于是否理解了愛的含義,其標(biāo)準(zhǔn)不是一份考卷,而是愛的能力。固為感受到小愛,人們才有向外發(fā)散愛的能力,大愛也是因此而生。
但總是存在這樣的困境,讓人一定要在大愛與小愛之中做出抉擇。面對抉擇,總是各人有各自的想法,但底下的看客,卻大多不愿給人留出選擇的余地,擅自給小愛上了綁,讓大愛膨脹開來,光芒四射,照的那些只顧“私情”的“小人”低下羞慚的頭。
其實,千年之前,孔夫子就已經(jīng)給“小愛”松過了綁。“親親相隱”即隱瞞親友罪行,并不足以判罪,因為愛有等差,就算用法律,也束縛不了人之常情。
再退一步。即使大愛成功束縛位了小愛,最終又會得到一個怎樣優(yōu)秀的集體呢?二戰(zhàn)時期,德國納粹通過軍國主義教育的洗腦得到了一批心中只有“大愛”的童子兵。他們可以大義滅親將父母送上刑臺,可以嬉笑著扣下扳機掃射婦孺。這樣純粹的“大愛”也許一度讓德國接近輝煌,但虛假的燦爛之后,那群幡然醒悟的孩子,卻要用盡余生的半個世紀去償清悔恨之債。
大愛與小愛,并行而不相悖。在此疫情中我們所見的大愛,正是由一份份小愛匯聚而成。而這一份份小愛加固了的大愛,也照亮了陰霾之下的你我,最終鋪灑開來,成為漫長假日里親人團聚的溫情與明天必將到來的信心。
不必再將大愛與小愛碰撞比較,他們本身就不相沖突,也不必再片面地將小愛的平凡之美矮化為平庸之惡,真正的智者都會把小愛當(dāng)成積極改變的起點,而不是向生活低頭的終點。
春天的風(fēng),吹來夏天的雨;秋天的月,照亮冬天的雪;夜空的星,奔向晨曦的海;山間的泉,遇上南飛的雁。
歲月不會停止腳步,大愛也必然具有相對性,而唯有潺潺的愛才伴隨著整個歷史的步伐緩緩地流。
給“小愛”松綁,讓愛與愛自由擁抱吧。
最新高考資訊、高考政策、考前準(zhǔn)備、高考預(yù)測、志愿填報、錄取分數(shù)線等
高考時間線的全部重要節(jié)點
盡在"高考網(wǎng)"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