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高分必背“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精彩時評(3)
2020-02-21 13:25:08網絡整理
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暴發(fā)以來,從“鐘南山院士被傳染”到“武漢市紅十字會向上海醫(yī)療隊收取捐贈服務費”,從“鹽水漱口防病毒”到“飲高度酒對抗新型冠狀病毒”,五花八門的謠言滿天飛。疫情當前,編造虛假信息,干擾正當渠道、權威信息的發(fā)布,破壞全社會抗擊疫情所付出的心血和努力,無異于另一種猛烈的“傳染病”。
防謠也是防疫。
當前,正是全社會團結一心、全力撲滅疫情的緊要時刻。越是這個時候,越不能容忍謠言惑眾。在這個意義上,打擊網絡疫情謠言,就是一場線上“防疫戰(zhàn)”。阻擊疫情,每一個人都應該不當紳士當戰(zhàn)士,堅決與謠言作斗爭,對網絡傳播的不實信息,始終保持冷靜理性,提高警惕和識別能力。不信謠,不傳謠,不給任何謠言以可乘之機,共同營造良好的輿論生態(tài),這是我們每個人都應該擔負起的責任,也是在為防控疫情貢獻力量。
對付謠言的最有效武器是真相。
面對疫情產生恐慌情緒,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不知情、不知底。值得贊許的是,每當謠言出來之時,相關政府部門、黨員干部、專家學者都第一時間辟謠,讓謠言止于科學和權威,讓謠言無法得逞。這也充分說明,當謠言跑得飛快時,真相絕不能落后。各地一方面要強化宣傳引導,及時準確發(fā)布疫情信息,通報防控工作進展,努力搶占先機、贏得話語權、掌握主動權,牢牢占領輿論引導的制高點,一方面也要加強辟謠機制建設,加大對謠言的懲治力度,對疫情隱瞞不報者、造謠生事者、不遵守防控要求者,堅決依法打擊,絕不手軟。唯有如此,才能確保社會大局穩(wěn)定,為打好打贏疫情防控這場阻擊戰(zhàn)創(chuàng)造更加有利條件。
武漢加油
事件回顧:
據(jù)人民網報道,1月27日晚8:00,武漢不少小區(qū)突然響起音樂,市民紛紛打開窗戶,齊聲高唱,并高呼“加油”。
“先開始以為是謠言,沒想到晚上8點,窗外如期響起了音樂,‘武漢,加油’等吶喊聲此起彼伏。”家住武漢東西湖區(qū)吳家山一小區(qū)的市民汪先生也打開了陽臺窗戶,和窗外的市民一同高呼“武漢,加油”。
據(jù)悉,該活動得到武漢不少小區(qū)市民的響應,在武昌、洪山、漢陽、漢口、東西湖等多個小區(qū)上空都響起了“武漢,加油”的應援聲。不少參與了活動的網友留言:熱血沸騰!
武漢人開窗大合唱
讓人心疼的抱團激勵
看到武漢人開窗大合唱的視頻,一起喊“武漢加油湖北加油”,眼眶難忍濕潤。這一幕讓人心振奮,心心相連,又為武漢人感到心疼。體驗到出城通道關閉、居家憋這么久、又承受著各種負面消息沖擊的困境,才能讀懂他們開窗合唱的心情。
對平常的日子,開窗是多么普通的動作,一起唱首歌,又多么平凡,可這時候卻成為無比奢侈的事。
是的,我們要重視專家的提醒,無論如何,要避免病毒的傳染,此時病毒的傳播和傳染方式我們還沒有完全了解,應該謹小慎微地切斷所有可能的途徑。
有專家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說,開窗唱歌這種方式對樓上的歌者,和樓上沒人唱歌的情況下的同一層唱歌者來說風險不大。如果樓上樓下都唱,對樓下的人來說不排除有飛沫傳染的可能。鑒于現(xiàn)在的嚴峻形勢,應該從嚴防控,杜絕一切傳染的可能。
好吧,這時候必須尊重專業(yè)判斷,那我們就防范這種風險,你輕輕地唱,我輕輕地和,用心傳遞信心,隔斷病毒而不隔斷愛。
從這種開窗大合唱,看到武漢人的樂觀,也要看到這個為防疫升級后通道關閉的城市,集體憋了這么久之后,人們的一種心理自助。
一個武漢的朋友跟我說,真快憋瘋了,真想隔樓拉歌,我家寶寶今天晚上哭著鬧著要出去,自己拿了鑰匙去開門,開不開把自己氣哭了。特別理解這種難受,前幾天那段“武漢人隔樓喊話求吵個架”的視頻,讓外人看到了憋在家里的難受。
是的,這個春節(jié)很多人都憋在家里,不拜年不聚會,自我隔離,但相比武漢人的那種居家隔離程度,我們真不算什么。
為了避免風險,開窗大合唱可能需要克制一點,但要讀懂武漢人此舉背后的心理自助訴求,重視集體的心理健康。這不是幾個人的問題,而是一座城市的集體心理困境,有必要更多去關懷。一座城市為阻斷病毒傳播作出了巨大貢獻,城外的我們不能忽略他們的心理。
武漢免費的心理熱線,在這期間持續(xù)運行;中宣部、國家廣電總局協(xié)調一批優(yōu)秀電視劇向湖北和武漢捐贈播出版權,這些還不夠,需要更多體貼武漢民眾居家需要的文化安排。通道關閉不是兩三天的事,這種狀況可能還需要一段時間,有關部門應該考慮到公眾的文化需求,這也是防疫戰(zhàn)役的一部分。
多好的武漢人啊!他們以這種努力不給外人添麻煩的方式進行心理抱團、心理自助,千萬不要辜負他們的合唱所傳遞的聲音。
我們在一起
事件回顧:
武漢疫情,牽動著國人的心,以下六則材料均來自于有關疫情的報道。
和時間賽跑!武漢市政府參照北京小湯山急救醫(yī)院模式,僅僅耗時6天建設起可容納1000張病床的專用救治醫(yī)院。
鐘南山教授再次臨危受命,出任國家衛(wèi)健委高級別專家組組長。18日傍晚,84歲的他義無反顧地趕往武漢防疫最前線。
疫情就是戰(zhàn)斗,通知就是號角。疫情發(fā)生后,武漢各大醫(yī)院全力以赴抗擊冠狀病毒,10萬醫(yī)護人員超負荷工作,他們以血肉之軀,筑成守護家園、保衛(wèi)武漢的長城堡壘。
一方有難,八方支援。大年初一接到組派醫(yī)療隊馳援湖北的通知,河南大學各附屬醫(yī)院醫(yī)護人員紛紛主動請纓。24小時內,52名醫(yī)務人員集結完畢,整裝待發(fā)。截至1月28日,共有30支醫(yī)療隊、4130人已經到達湖北開展工作。
很多身處武漢的普通民眾,不懼疫情蔓延,主動投入到防疫一線做志愿者;有的武漢人暫時沒發(fā)現(xiàn)身體異常,也堅定地選擇留在武漢,避免出去后,萬一感染到其他人。
武漢,我們都在這里
疫情發(fā)展迅猛,令人擔憂。武漢的動態(tài),牽動著全國乃至國際的目光。
23日凌晨,武漢市宣布,自2020年1月23日10時起,全市城市公交、地鐵、輪渡、長途客運暫停運營;無特殊原因,市民不要離開武漢,機場、火車站離漢通道暫時關閉。
這是本次肺炎疫情防控戰(zhàn)打響以來,政府做出的有全局性、決定性的重大舉措。從防控角度來說,它對切斷病毒傳播途徑,遏制疫情蔓延勢頭,無疑是有利的。這對于武漢這座國家中心城市和逾千萬市民而言,同時意味著不得不面對的嚴峻挑戰(zhàn)。公共交通暫停以后,市民就醫(yī)、購物等市內出行剛需如何保障,政府部門應該有預案。
武漢外出通道關閉,還有一個重大議題需要關注,就是物資保障。據(jù)有關部門測算,截至31日,湖北本省只能生產醫(yī)用口罩800萬個,防護服200萬套,紅外測溫儀1200套,不能滿足全省防疫需要。湖北省擬向國家請求緊急支援,調撥醫(yī)用口罩4000萬個、防護服500萬套、紅外測溫儀5000套。
這些現(xiàn)象,需要關切。這些問題,需要解決。
疫情變化迅速,影響民心民情,也會影響市場變化。突如其來的危機,帶來防疫物資、生活必需物資的短缺。對此,地方政府部門應由應急物資保障機構,以非常規(guī)措施,迅速調集各種物資,滿足醫(yī)療機構和市場需要,使民眾從無序走向有序,從不安到穩(wěn)定。
以口罩為例,當前,是否已確保市民人手一只乃至充足?此外,對于發(fā)熱等病癥的求醫(yī)問診,市民如何選擇合適的醫(yī)療機構?線下掛號不行能不能線上掛?這些問題都事關萬千市民安全,必須及時考慮和安排。
疫情關頭,危機期間,應對不可按部就班,而當有非常之舉。此等嚴峻時刻,相關工商企業(yè)需按照緊急部署組織生產和調配,不可囤積居奇、哄抬物價。民眾也應有公共意識,不參與不必要的搶購。非常時刻保持理性,大家同舟共濟,共度時艱。全國人民也正在和武漢站在同一戰(zhàn)線上,狙擊同一個敵人:新型冠狀病毒。
新型肺炎的發(fā)生和傳播特點決定了,武漢的疫情走向將對全國防控大局起到決定性作用。武漢當前遇到的困境,應該也正在得到全國人民的幫助和支持。
歷史總是透亮的殷鑒。2003年北京“非典”疫情在前,給今天仍然能帶來重要的現(xiàn)實啟示。那就是,作為疫情的主戰(zhàn)場,武漢必須打勝這場“保衛(wèi)戰(zhàn)”。只有控制住了主戰(zhàn)場的疫情,才能真正切斷病毒的外泄,才能在全國范圍以最小的代價取得防控新型肺炎的最終勝利。除此,我們別無他途。
“非典”時,集舉國之力控制住了北京疫情,最終全國脫離了險境。今天,我們可能面臨同樣的選擇,那就是必須集中優(yōu)勢、集合資源,打贏這場沒有硝煙的戰(zhàn)爭,幫助武漢早日控制住疫情,如此方可確保全國安全。
這是所有武漢人的心聲,也會是全國人民的心聲。
歧視武漢人
事件回顧:
當前,全國上下正在致力于疫情防控狙擊戰(zhàn),“武漢加油”成了國人最響亮的口號,但是,我們也發(fā)現(xiàn),有些城市受“恐鄂”情緒支配存在過火的行為:對武漢人唯恐避之不及,甚至“懸賞”驅逐;泄漏武漢學子或赴鄂人員的個人信息;圍堵鄂籍牌照私家車,甚至,網上騷擾辱罵武漢人的現(xiàn)象也時有發(fā)生……連日來,蔓延著的恐慌情緒,正在將“恐疫”變成“恐鄂”。
病毒必須隔離,人心不能疏離
大疫面前,暫時無法回到家鄉(xiāng)的武漢人該如何安身?長沙伸出了溫暖的手,給出了“不拋棄,不放棄”的妥善安置方案:對湖北來長沙人員,在排查無發(fā)熱、咳嗽等疑似癥狀后,各區(qū)縣市給予適當幫助,統(tǒng)一征用酒店,統(tǒng)一進行醫(yī)學觀察和隔離。
當前,全國各地都在執(zhí)行嚴格的防疫措施,來自疫源地的武漢同胞、湖北同胞正承受著之前難以想象的壓力,歷經漂泊輾轉,身心俱疲。他們也是疫情的受害者,不是“罪人”,公眾不應該也沒必要“談鄂色變”。
科學防疫不是冷漠、歧視和以鄰為壑的借口。目前,很多出門在外又暫時無法回鄉(xiāng)的湖北人成為了“漂泊的湖北人”,給他們安排符合防疫標準的集中安置場所,體現(xiàn)的是人性的溫度,也是對疫情控制負責任的態(tài)度。
要警惕,不能把群防群控概念偷換成極端狹隘的“地方主義”。動輒祭出“不要某某地方人”“哪里來回哪里去”,這是念歪了經、唱錯了調,把抗疫大業(yè)搞成了“地域黑”。
我們的共同敵人是病毒,不是具體哪個地方的人;我們戰(zhàn)勝疫情的武器是科學和團結,而不是自亂陣腳。
從最功利的角度來說,也應該給來自疫源地的民眾安排適當?shù)淖∷蕖嬍,方便集中管理、集中隔離,否則,只會把他們逼到躲避防疫措施的路上去,造成更大的社會風險。
目前,長沙市已經公布了對疫源地人員開放的定點服務場所,拿出了妥善的解決方案。上海也在落實對重點人員隔離醫(yī)學觀察,其中集中隔離了1098人(截至1月27日)。防疫大戰(zhàn)才開始不久,集中安排疫源地人員的食宿,應該成為各地政府防疫措施中的標配。這是各地政府必須履行的責任,也是防疫系統(tǒng)工作的應有之義。按科學的防疫原理,進行統(tǒng)一登記、統(tǒng)一隔離,這既可以避免不必要的社會恐慌,也是城市應有的溫度。
沒有一個冬天是不可逾越的,我們相信,大地回春,隔離結束,疫情消散就在不遠的明天。
春節(jié)阻疫
事件回顧:
春節(jié)期間,拜年團聚、走親訪友是我們的傳統(tǒng)。然而,這種人群集聚正是傳染性病毒“喜歡”的,也是控制疫情的大敵。控制傳染源、切斷傳播途徑、保護易感人群是傳染病防控的三原則,為了更好地“切斷傳播途徑”,遏制住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蔓延勢頭,我們有必要在特殊時期暫時放下老傳統(tǒng),形成一些“新年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