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政治教案:《樹立正確的消費觀》教案一(3)
來源:網絡資源 2019-09-22 22:39:16
4.正確理解消費行為與消費心理的關系
。1)區(qū)別
①消費行為是一種有目的的、滿足消費需求的活動。
、谙M心理是貫穿消費活動全過程的思維活動的總和。(包括求名、求新、愛美、從眾、求異、攀比等心理。)
。2)聯系
①消費心理影響制約消費行為,消費行為是消費心理的表現;
、谙M心理貫穿于消費者的消費活動的全過程,并規(guī)定著消費行為的方向性和目的性。
、弁幌M行為不一定只是有一種消費心理引發(fā)的,也可能是多個消費心理共同作用的結果。
5.判斷
圣誕節(jié)某同學給朋友送禮物:
A.手寫賀卡 ( 求實心理 ) B.大家送什么,我就送什么( 從眾心理 )
C.不能送的比別人差(攀比心理) D. 一定要與眾不同( 求異心理 )
【設計意圖】使學生準確理解和掌握四種消費心理。
教師過渡:不同的消費心理常常在潛移默化中影響人的消費行為,在消費時要注重培養(yǎng)健康的消費心理,做一個理智的消費者,堅持正確消費原則。
探究二 做理智的消費者(板書)
情景二(多媒體展示)新房趣事(一)
阿呆:老爸,我同學家在買了新居之后就馬上配了家庭影院、筆記本電腦和進口音響。
爸爸:兒子,你放心,我們家決不會比他們差。
媽媽:我看你們倆興奮過度了吧,這房子的貸款還有10萬沒還呢!哪還有余錢買這買那的。
姐姐:欠這么多。磕俏覀?yōu)槭裁从忠J款買房呢?
教師設問:
。1)阿呆家貸款購房的行為,你如何理解?(合理,有穩(wěn)定收入,未來收入預期可觀)
。2)阿呆和他爸爸在購買家庭影院、筆記本電腦等方面時是出于什么樣的心理?又會給他家庭帶來什么影響?(攀比,加重家庭負擔)
學生回答:略。
教師總結:(二)做理智的消費者
1.量入為出,適度消費(板書)
。1)要求:在經濟承受能力范圍內進行消費。
。2)理解:①消費支出應與收入相適應(不超前消費)(“入”=當前收入+未來收入預期)②在經濟承受能力內,應提倡積極合理的消費而不能抑制消費。否則,會影響個人生活質量和社會生產的發(fā)展。(不滯后消費)
【設計意圖】讓學生理解“適度消費”的真正內涵是與經濟承受能力相適應,既不抑制消費(滯后消費),又不超前消費(過度消費)。
相關推薦
高考院校庫(挑大學·選專業(yè),一步到位!)
高校分數線
專業(yè)分數線
- 日期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