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

熱門城市 | 全國 北京 上海 廣東

華北地區(qū) |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內蒙古

東北地區(qū) | 遼寧 吉林 黑龍江

華東地區(qū) | 上海 江蘇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東

華中地區(qū) | 河南 湖北 湖南

西南地區(qū) | 重慶 四川 貴州 云南 西藏

西北地區(qū) | 陜西 甘肅 青海 寧夏 新疆

華南地區(qū) | 廣東 廣西 海南

  • 微 信
    高考

    關注高考網公眾號

    (www_gaokao_com)
    了解更多高考資訊

首頁 > 高考總復習 > 高考政治復習方法 > 高考政治關于政治常識的知識點歸納

高考政治關于政治常識的知識點歸納

2019-04-14 10:12:48本站原創(chuàng)

  在政治的學習中,學生會學習到很多的關于政治的知識,下面小編將為大家?guī)碚雾氈某WR的介紹,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1、國家具有三種屬性

  原理內容:

  (1)階級性是國家的根本屬性;國家是階級統治的政治權力機關。

  (2)國家具有主權屬性;主權是國家存在的最重要因素。

  (3)國家具有社會屬性,國家負有管理社會公共事務的職責。

  知識運用:

  (1)布什政府的能源政策維護的是以布什為代表的石油財團的利益。

  (2)主權是國家的生命和靈魂。

  (3)面對海嘯造成的災難,各國都積極組織救災工作。

  2、民主與專政的關系

  原理內容:

  (1)民主與專政是相互區(qū)別、相互對立的;民主只適用于統治階級內部,專政則適用于被統治階級。

  (2)民主與專政是相輔相成,互為前提的。民主是專政的基礎,專政是民主的保障。

  ?知識運用:

  (1)人民民主專政是新型民主與新型專政的統一。既要發(fā)揚民主,又要堅持專政的職能。

  (2)美國兩黨制的總統選舉其實質是資產階級專政的工具。

  3、國家性質和國家職能關系

  原理內容:國家性質決定國家職能,國家職能反映國家性質。

  知識運用:中央提出西部開發(fā)、振興東北老工業(yè)基地、促進中部地區(qū)崛起,出臺中央“一號文件”,千方百計增加農民收入,體現了以人為本的施政理念,體現了人民當家作主。

  4、民主與社會主義的關系

  原理內容:民主是社會主義的本質屬性和內在要求,沒有民主就沒有社會主義;發(fā)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社會主義政治文明,是我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目標。

  知識運用:實施行政許可法,發(fā)揚民主,努力建設社會主義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內容。

  5、我國的對內國家職能

  原理內容:對內職能有:

  (1)政治職能:即依法打擊極少數敵對勢力和敵對分子的破壞活動,打擊各種犯罪活動,致力于民主政治建設。

  (2)經濟職能:組織經濟建設,主要是進行經濟調節(jié)、市場監(jiān)管、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

  (3)文化職能:包括組織思想道德建設和科學文化建設。文化建設,不僅能保證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的正確發(fā)展方向,而且能夠為經濟建設的發(fā)展提供精神動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證。

  (4)社會公共服務職能:即國家為社會發(fā)展創(chuàng)造良好的社會環(huán)境和自然環(huán)境的職能。知識運用:中央決定實行穩(wěn)健的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國家打擊犯罪、發(fā)展文化教育事業(yè)、維護社會治安、保護環(huán)境、維護市場經濟秩序、建設和諧社會等等都體現了國家行使國家職能。6、我國的對外國家職能

  ??原理內容:對外職能有:

  (1)防御外部敵人的侵略和顛覆,捍衛(wèi)國家的主權和領土完整。

  (2)發(fā)展國家交流與合作,創(chuàng)造有利于我國發(fā)展的國際環(huán)境。

  (3)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fā)展,積極發(fā)揮我國在國際社會中的作用。

  知識運用:我國積極參與印度洋海嘯救災,參與災后重建,展示負責任的大國形象。我國堅決維護國家主權,堅決反對和打擊各種形式的分裂活動。

  7、國體與政體的關系

  原理內容:

  ?國體與政體是內容與形式的關系,國體決定政體,政體反映國體;政體具有相對獨立性,政體受歷史條件、階級力量的對比、傳統習慣、國際環(huán)境等因素的影響。

  知識運用:

  西方七國國家性質相同,但國家政體有所不同,有其深刻的根源。我國人民民主專政的國家性質決定我國必須堅持人民大會制。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直接體現了我國人民民主專政的國家性質。

  8、人民代表大會的性質、職權

  原理內容:

  (1)性質:人民代表大會是國家權力機關。

  (2)職權:有立法權,其中,全國人大及常委會行使國家立法權、決定權,決定全國和各級地方一切重大事務;任免權、監(jiān)督權,監(jiān)督憲法和法律的實施,監(jiān)督“一府兩院”工作的權力。

  (3)與其他國家機關的關系,國家行政機關、審判機關、檢察機關都由人民代表大會產生,對它負責,受它監(jiān)督。

  知識運用:

  十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審議和通過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的決定》。十屆人大四次會議審議和通過溫家寶總理代表國務院所作的政府工作報告。

  9、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

  原理內容:

  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我國根本政治制度,因為它直接體現我國人民民主專政的國家性質;是建立其他有關國家管理制度的基礎。

  知識運用:

  胡錦濤同志在紀念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成立50同年大會上發(fā)表重要講話強調:實行人民代表大會制度,這符合我國國情,符合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我們要堅持和完善這一根本制度。

  10、“一國兩制”的內容

  原理內容:

  “一國兩制”的前提和基礎是“一國”,即一個中國,在國際上代表中國只能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及其中央人民政府;兩種制度并存,國家主體是社會主義制度:“一國兩制”下設立的特別行政區(qū)享有高度自治權,特別行政區(qū)除外交和國防事務屬中央人民政府管理外,享有行政管理權、立法權、獨立的司法權和終審權,在國務院授權下還可以在經濟文化等方面處理某些涉外事務。

  知識運用:

  紀念澳門特別行政區(qū)成立五周年,“一國兩制”在香港、澳門成功實踐。港、澳特別行政區(qū)首長每年向國務院總理述職。

  11、解決臺灣問題的方針和原則

  原理內容:

  (1)方針:“一國兩制”,和平統一。但決不承諾放棄使用武力。

  (2)原則:堅持一個中國的原則,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大陸和臺灣同屬一個中國,中國的主權和領土完整不容分割。知識運用:

  中臺辦,國臺辦就當前兩岸關系問題發(fā)表聲明,聲明強調,“臺獨”沒有和平,分裂沒有穩(wěn)定。我們堅持一個中國原則的立場不妥協,爭取和平談判的努力決不放棄,與臺灣同胞共謀兩岸和平發(fā)展的誠意決不改變,堅決捍衛(wèi)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的誠意決不動搖,對臺灣決不容忍。

  12、國家機構與國家性質、國家職能的關系

  原理內容:

  國家性質決定國家機構的性質,國家職能決定國家機構的設置,國家機構是實施國家職能的載體。

  知識運用:

  國家為適應經濟體制改革的要求,轉變政府職能、深化機構改革。我國國家機關堅持對人民負責的原則,是人民利益的捍衛(wèi)者和執(zhí)行者。

  13、國家機構民主集中制原則的表現

  原理內容:表現在三個方面:

  (1)在權力機關和人民群眾關系方面,人民代表大會都由民主選舉產生的代表組成,代表人民行使國家權力,要對人民負責,接受人民監(jiān)督。

  (2)在國家權力機關、檢察機關都由人民代表大會產生,對它負責,受它監(jiān)督。

  (3)在中央和地方國家機關的關系方面,遵循在中央統一領導下,充分發(fā)揮地方的主動性、積極性。

  知識運用:

  要維護國家政令暢通、維護國家統一、維護中央的權威,反對地方保護主義。

  14、堅持對人民負責原則

  原理內容:

  對人民負責是一切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的行為準則和工作宗旨。堅持對人民負責要求做到:密切聯系群眾;克己奉公,廉潔自律;堅持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工作方法。

  知識運用:

  “群眾利益無小事”“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權為民所用”。

  15、依法治國的本質和根本目的

  原理內容:

  依法治國的本質是崇尚憲法和法律在國家政治、經濟和社會生活中的權威。依法治國的根本目的在于保證人民充分行使當家作主的權利,維護人民當家作主的地位。

  知識運用:

  實行政府責任制,大力推行依法行政。第十屆全國人大第二次會議審議和通過第四次憲法修正案,將“國家尊重和保障人權”等內容寫入憲法。16、依法治國的要求

  原理內容:

  立法機關嚴格按照立法程序制定法律,確保國家各項事業(yè)有法可依;行政機關要嚴格依法行政;司法機關要嚴格執(zhí)法、公正司法;完善法律監(jiān)督體系,搞好普法教育,形成人人學法、懂法、守法,護法的良好風尚;把依法治國同以德治國結合起來。

  知識運用:

  “依法治水”,“依法治國”,“依法治沙”、“依法治縣”、:“依法治國”

  17、我國公民的政治權利和自由

  原理內容:我國公民的政治權利和自由主要包括三個方面:

  (1)選舉權和被選舉權,這是人民行使國家權力、管理國家事務的基礎,是公民的基本政治權利。

  (2)言論、出版、結社、集會、游行、示威等政治自由,這是民主政治的基礎。

  (3)監(jiān)督權,包括批評建議權、申訴權、控告或檢舉權。公民依法行使監(jiān)督權,有利于克服官僚主義和不正之風,改進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的作風;有利于維護國家利益和公民的合法權益。

  知識運用:近年來全國農村廣泛實行了村務公開和民主管理制度,村民的民主意識增強,積極性提高,促進了農村經濟的巨大發(fā)展。

  18、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含義和表現

  原理內容: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是公民平等地享受權利,平等地履行義務和平等地適用法律。

  具體表現在:

  (1)任何公民都平等地享有憲法、法律規(guī)定的權利和平等地履行憲法、法律規(guī)定的義務,不允許任何人有超越憲法和法律的特權。

  (2)任何公民的合法權利都受到法律保護。

  (3)任何公民的違法犯罪行為都受到法律制裁。

  知識運用:

  一批黨政機關領導干部被查處。先后有李嘉廷、劉方仁、程維高、潘廣田、田鳳山、叢?、王懷忠、等一批省部級官員被判刑或查處。

  19、權利和義務的關系

  原理內容:在我國,公民的權利和義務是統一的。

  表現在:

  (1)權利和義務是不可分離的。權利和義務在法律關系上相對應而存在的,公民在法律上既是權利的主體又是義務的主體。

  (2)權利和義務是相輔相成的。不能把權利和義務對立起來。

  知識運用:沒有無形的義務,也沒有無義務的權利。在我國,公民的權利和義務是統一的。

  20、正確行使公民權利

  原理內容:要正確行使公民的權利必須:

  (1)必須在法律的范圍內行使權利,法律是權利和自由的體現和保障。

  (2)把依法行使權利和自覺履行義務結合起來,在我國,權利與義務是統一的。

  (3)在行使公民權利時,必須把國家利益和個人利益結合起來。

  知識運用:

  辨析:由于在我國,個人利益與國家利益是統一的,因而堅持個人利益也就堅持了國家利益。

  [政黨制度]

  21、政黨與國家政權的關系

  原理內容:現代各國一般由政黨掌握國家政權。

  (1)掌握國家政權是政黨實現本階級利益的根本途徑。

  (2)政黨具備掌握國家政權的條件;政黨有自己的政治綱領、組織紀律和領導集團。

  知識運用:

  美國總統選舉中,以布什為首的共和黨在選舉中戰(zhàn)勝民主黨獲得連任。

  22、中國共產黨的性質

  原理內容:

  (1)中國共產黨是工人階級的先鋒隊,同時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先鋒隊。

  (2)中國共產黨代表中國先進生產力的發(fā)展要求,代表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3)中國共產黨以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行動指南。

  (4)中國共產黨的最高理想和最終奮斗目標是實現共產主義。

  知識運用:

  優(yōu)秀共產黨員、少數民族干部牛玉儒一心為民、鞠躬盡瘁、死而后已,受到人民群眾的深切懷念。

  23、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必須由中國共產黨領導

  原理內容: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必須由共產黨領導,從根本上說是由我國的社會主義國家性質和中國共產黨的性質決定的。

  (1)只有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才能始終保持現代化建設的社會主義方向。

  (2)只有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才能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創(chuàng)造穩(wěn)定的社會環(huán)境。

  (3)只有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才能調動各方面的積極因素,搞好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

  知識運用:

  隨著我國綜合國力的增強,黨中央、國務院適時提出“西部提速,東北攻堅,東部保持,東西互動,拉動中部”的重大戰(zhàn)略決策,這是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一項規(guī)模宏大的系統工程,無論是在經濟上還是在政治上都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

  24、中國共產黨對國家的領導方式

  原理內容:

  中國共產黨對國家和社會生活的領導主要是政治、思想和組織領導;黨的政治領導、思想領導和組織領導是統一的;政治領導是根本,思想領導是靈魂,組織領導是保證。

  知識運用:

  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審議和通過《中共中央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的建議》,十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做出了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的決定》。

  25、全面加強和改進黨的建設的內容

  ??原理內容:

  (1)加強黨的執(zhí)政能力建設,黨要不斷提高領導水平和執(zhí)政水平。

  (2)全面加強黨的思想、組織、作風建設。實出黨的思想建設,堅持用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武裝全黨;加強黨的組織建設;推進黨的作風建設;核心是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堅持立黨為公,執(zhí)政為民,堅決反對和防止腐敗。

  (3)堅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這是黨的根本組織制度和領導制度。

  知識運用:

  《中共中央關于加強黨的執(zhí)政能力建設的決定》提出: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加強黨的執(zhí)政能力建設的主要任務是,按照推動社會主義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協調發(fā)展的要求,不斷提高駕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能力、發(fā)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能力、建設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能力、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能力,應對國際局勢和處理國際事務的能力。

  26、“三個代表”之間的關系

  原理內容:

  “三個代表”是相互聯系、相互促進的。發(fā)展先進生產力,是發(fā)展先進文化,實現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基礎條件;人民群眾是先進生產力和先進文化的創(chuàng)造主體,也是實現自身利益的根本力量;不斷發(fā)展先進生產力和先進文化,歸根到底都是為了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生活需要。

  知識運用:

  堅持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xù)的科學發(fā)展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貫徹和落實“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體現。

  27、貫徹“三個代表”的根本要求和意義

  原理內容:

  (1)貫徹“三個代表”,關鍵在堅持與時俱進,核心在堅持黨的先進性,本質在堅持執(zhí)政為民。

  (2)“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豐富和發(fā)展了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是中國共產黨理論創(chuàng)新的最新成果。“三個代表”的重要思想是中國共產黨的立黨之本、執(zhí)政之基、力量之源,是加強和改進黨的建設、推進我國社會主義自我完善和發(fā)展的強大理論武器。

  ??知識運用:各級領導干部切實把廣大群眾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黨政主要領導要親自抓、負總責。堅持立黨為公,執(zhí)政為民,牢固樹立馬克思主義觀點,自覺堅持黨的群眾路線,堅定地相信群眾,緊緊地依靠群眾。

  28、多黨合作制度的基本內容

  原理內容:

  (1)中國共產黨是執(zhí)政黨,各民主黨派是參政黨,中國共產黨和各民主黨派是親密友黨。

  (2)中國共產黨和各民主黨派合作的政治基礎是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和堅持四項基本原則。

  (3)中國共產黨和各民主黨派合作的基本方針是“長期共存、互相監(jiān)督、肝膽相照、榮辱與共”。

  (4)中國共產黨和各民主黨派以憲法和法律為根本活動準則。

  知識運用:

  堅持依法治國,領導立法,帶頭守法,保證執(zhí)法,不斷推進國家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活的法制化、規(guī)范化,從制度上、法律上保證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貫徹實施,使這種制度和法律不因領導人的改變而改變,不因領導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變而改變。

  29、人民政協的性質和職能

  原理內容:

  (1)性質:人民政協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的重要機構,是中國人民愛國統一戰(zhàn)線組織,是具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的一種重要形式。

  (2)職能:人民政協的主要職能是政治協商、民主監(jiān)督、參政議政

  知識運用:

  2006年中共中央頒布《關于加強人民政協工作的意見》是指導人民政協工作的綱領性文件。

  [民族與宗教]

  30、民族的基本特征

  原理內容:

  基本特征有:共同語言、共同地域、共同經濟生活、共同心理素質。共同心理素質有極大的穩(wěn)定性,是區(qū)別民族的最顯著特點。

  知識運用:

  民族精神是一個民族賴以生存和發(fā)展的精神支撐,全面建設小康社會,要堅持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

  31、我國處理民族關系的基本原則

  原理內容:

  基本原則是堅持民族平等、民族團結和各民族共同繁榮。這三個原則是相互聯系的;民族平等是實現民族團結的政治基礎,民族平等和民族團結是實現各民族共同繁榮的前提條件,各民族共同繁榮特別是經濟的發(fā)展又是民族平等、團結的物質保障。

  知識運用:

  西氣東輸、南水北調、青藏鐵路的修建具有重大的經濟和政治意義。

  32、民主平等的表現

  原理內容:

  (1)各民族在政治權利、社會地位上實現了平等。

  (2)各民族在發(fā)展經濟、文化方面享有平等的權利。

  (3)各民族都有使用和發(fā)展自己的語言文字的平等權利,都有保持和改革自己風俗習慣的自由。

  知識運用:

  國家在政治、經濟、文化方面給予少數民族特殊優(yōu)惠。

  33、民族團結的重要性

  原理內容:

  (1)民族團結和民族凝聚力的強弱,是衡量一個國家綜合國力的標志之一。

  ?2)各民族的大團結是我國統一、繁榮、昌盛的重要保證。

  (3)加強民族團結,維護國家統一,是中華民族的最高利益,也是各民族的共同愿望。

  (4)妨礙民族團結和國家統一的因素仍然存在,必須反對大民族主義和地方民族主義。

  知識運用:

  “東突”的一系列恐怖暴力事件,制造民族分裂,破壞祖國統一,不利于民族團結和各民族共同繁榮。

  34、我國的民族區(qū)域自治政策

  原理內容:

  民族區(qū)域自治是我國的一項基本民族政策,也是我國的一項重要政治制度。它是指在國家統一領導下,各少數民族聚居地方實現區(qū)域自治、設立自治機關、行使自治權,是少數民族當家作主,自己管理本自治地方的內部事物。民族區(qū)域自治適合我國國情,是由我國的歷史特點和現實情況決定的,有著堅實的政治和社會基礎。

  知識運用:

  我國在西藏、新疆、內蒙古自治區(qū)充分貫徹民族區(qū)域自治政策。

  35、宗教信仰自由含義

  原理內容:

  信仰宗教的自由,也有不信仰宗教的自由;有信仰這種宗教的自由,也有信仰那種宗教的自由;在同一宗教里,有信仰這個教派的自由,也有信仰那個教派的自由;有過去不信教而現在信教的自由,也有過去信教而現在不信教的自由。

  知識運用:

  國家撥巨資修復布達拉宮,尊重和保護少數民族宗教信仰自由的權利。

  36、積極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相適應

  原理內容:

  (1)宗教與社會主義相適應的原因:廣大教徒是擁護社會主義制度的,同全國人民在根本利益上是一致的,這是宗教能夠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的政治基礎。

  (2)怎樣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相適應:要求教徒在政治上熱愛祖國、擁護社會主義制度,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要求宗教在憲法和法律的范圍內活動;要以維護法律尊嚴、人民利益、民族團結、祖國統一為最基本的行為準則。

  知識運用:

  中國是一個多民族、多種宗教流行的國家,中國的民族關系總的來說是好的,這主要在于黨實行了正確的民族和宗教政策和人民群眾擁護黨的政策。

[標簽:復習指導 高考備考]

分享:

高考院校庫(挑大學·選專業(yè),一步到位。

高考院校庫(挑大學·選專業(yè),一步到位。

高校分數線

專業(yè)分數線

  •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高考網微信
    ID:gaokao_com

  • 👇掃描免費領
    近十年高考真題匯總
    備考、選科和專業(yè)解讀
    關注高考網官方服務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