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高考地理31種答題模板
2019-04-28 19:17:36網絡資源文章作者:高考網整理
2018高考地理31種答題模板
高考地理部分的試題在文綜試卷里算是一個比較難的科目,如何作答地理大題可以提高得分點?下文有途網小編給大家整理了一些高考地理的答題模板,希望對大家能夠有所幫助!
高考文綜地理31種答題模板參考
1.氣候:大氣環(huán)流(氣壓帶、風帶、季風)
2.地形:迎風坡、背風坡
3.地勢(海拔高度):降水在一定高度達最大值
4.海陸位置:距海遠近
5.洋流:暖流:增溫增濕;寒流:降溫減濕
6.下墊面:湖泊、河流、植被覆蓋狀況
7.人類活動:改變下墊面影響降水
8.緯度(決定因素):影響太陽高度、晝長、太陽輻射量、氣溫日較差,年較差(低緯度地區(qū)氣溫日、年較差小于高緯度地區(qū))
9.地形(高度、地勢):陰坡、陽坡,不同海拔高度的山地、平原、谷地、盆地(如:谷地盆地地形熱量不易散失,高大地形對冬季風阻擋,同緯度山地比平原日較差、年較差小等)
10.海陸位置:海洋性強弱引起氣溫年較差變化
11.洋流:暖流:增溫增濕;寒流:降溫減濕
12.天氣狀況:云雨多的地方氣溫日、年較差小于云雨少的地方
13.下墊面:地面反射率(冰雪反射率大,氣溫低);綠地氣溫日、年較差小于裸地
14.人類活動:熱島效應、溫室效應等
15.降水:當?shù)貧夂蛱卣髑闆r;迎風坡降水多,雪線低(eg.喜瑪拉雅山南坡比北坡雪線低)
16.氣溫:陽坡雪線高于陰坡;不同緯度的溫度變化、0℃等溫線的海拔的高低
17.緯度:山地所處的緯度越高,帶譜越簡單
18.海拔:山地的海拔越高,帶譜可能越復雜
19.熱量(即陽坡、陰坡):影響同一帶譜的海拔高度
20.流量:大小、季節(jié)變化、有無斷流(取決于降水特征、雨水補給、河流面積大小)
21.含沙量:取決于流域的植被狀況
22.結冰期:有無、長短
23.水位:高低、變化特征(取決于河流補給類型、水利工程、湖泊調蓄作用)
24.水能:與地形(河流落差大小,流速快慢)、氣候(降水量的多少,徑流量的大小,蒸發(fā)量的大小)有關.
25.流水的侵蝕:黃土高原地貌、河流峽谷(V形谷如三峽)、瀑布、丹霞地貌(廣東)。
26.水對可溶性巖石(石灰?guī)r)的溶蝕和侵蝕作用:喀斯特地貌(桂、貴、云)。
27.流水的沖積(堆積或沉積)作用:平原、沖積扇和三角洲和崇明島(沖積島)
28.風力的侵蝕作用:風蝕蘑菇、風蝕洼地、風蝕城堡、戈壁、雅丹地貌(新疆)。
29.風力的沉積作用:沙丘(沙漠)、黃土高原。
30.冰川的侵蝕作用:挪威的峽灣(U形谷、冰斗、角峰)和五大湖,歐洲的許多湖泊(千湖之國芬蘭的湖泊)。歐洲的地形
31.地殼斷裂下陷,形成地塹:渭河谷地、汾河谷地、鄱陽湖、貝加爾湖、坦葛尼喀湖、死海、臺灣海峽等。
高中地理必考知識點總結
1.宇宙的基本特點:
由各種形態(tài)的物質構成,在不斷運動和發(fā)展變化。
2.天體的分類:
星云、恒星、行星、衛(wèi)星、彗星、流星體、星際物質。
3.天體系統(tǒng)的成因:
天體之間因相互吸引和相互繞轉,形成天體系統(tǒng)。
4.天體系統(tǒng)的級別:
地月系-太陽系-銀河系(河外星系)-總星系
5.日地平均距離:1.496億千米
6.太陽系八大行星的位置:水金地火(小)、木土天海
7.八大行星按結構特征分類:
類地行星(水金地火)、巨行星(木土)、遠日行星(天海)
8.地球上生物出現(xiàn)和進化的原因:
光照條件、穩(wěn)定的宇宙環(huán)境、適宜的大氣和溫度、液態(tài)水。
9.太陽的主要成分:氫和氦
10.太陽輻射能量的來源:核聚變反應
11.太陽輻射對地球和人類的影響:
維持地表溫度,水循環(huán)、大氣運動等的動力,人類的主要能源。
12.太陽活動:黑子(標志)、耀斑(最激烈)。
13.我國太陽能的分布:青藏高原(最高)、四川盆地(最低)。
14.太陽外部結構及其相應的太陽活動:光球(黑子)、色球(耀斑)、日冕(太陽風)。
15.太陽黑子的變化周期:11年。
16.太陽活動對地球的影響:①影響氣候;②影響短波通訊;③產生磁暴現(xiàn)象;
17.空間探索階段的開始:1957年10月,原蘇聯(lián)第一顆人造地球衛(wèi)星上天。
18.空間開發(fā)階段的開始:1981年第一架航天飛機試航成功。
19.我國航天事業(yè)的發(fā)展史:1970年“東方紅”一號、1999年“神舟號”載人航天試驗飛船。
20.宇宙自然資源的分類:空間資源(高真空、強輻射、失重)、太陽能資源、礦產資源。
21.保護宇宙環(huán)境:清除太空垃圾、加強國際合作。
22.地球的平均半徑:6371千米
23.地球的赤道周長:4萬千米
24.緯線和緯度,低緯、中緯、高緯的劃分:
連接東西的線。每1個緯度為111.1千米;0-30、30-60、60-90。
25.經線和經度:連接南北的線。相對的兩條經線組成一個經線圈。
26.東西兩半球的劃分:西經20°和東經160°的經線圈。
27.南北兩半球的劃分:以赤道為界,以北的為北半球,以南的為南半球。
28.南北回歸線和南北極圈:23°26′和66°34′緯線
29.本初子午線:0°經線,通過英國倫敦格林尼治天文臺原址。
30.南北方向的判斷:有限方向,北極為最北,南極為最南。
31.東西方向的判斷:無限方向,沿著自轉方向為向東,逆著自轉方向為向西。
32.東西經的判斷:沿著自轉方向增大的是東經,減小的是西經。
33.南北緯的判斷:度數(shù)向北增大為北緯,向南增大為南緯。
34.地球自轉的方向:自西向東。從地球北極上空觀察,呈逆時針旋轉。
35.地球自轉的周期:恒星日,23小時56分4秒(真正周期);太陽日,24小時。
36.地球自轉的速度:角速度(每小時15°),線速度(自赤道向兩極遞減)
37.地球公轉的軌道:橢圓軌道。一月初(近日點),七月初(遠日點)。
38.地球公轉的方向:自西向東。從地球北極上空觀察,呈逆時針旋轉。
39.地球公轉的周期:恒星年(365日6時9分10秒)、回歸年(365日5小時48分46秒)
40.地球公轉的速度:在近日點時公轉速度較快,在遠日點時較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