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科大迎第5個開學典禮 校長強調體制內屬性
2019-05-05 11:08:26網絡資源文章作者:高考網整理
9月9日,南方科技大學(以下簡稱“南科大”)迎來了第5個開學典禮。
典禮前夕,南科大校園內,大沙河干涸,行政樓至專家樓的路上幾無人影,教學樓和學生宿舍仍顯得簇新,幾個學生零星出沒,剛入學的937名新生被集中至操場軍訓了—聽不見常規(guī)嘹亮的“一二一”,從遠處看去,影影綽綽的人群像在上演一場老式默片。
自2011年自主招收第一批學生以來,這塊中國高等教育的改革試驗田終于從輿論的風口浪尖上退場,趨于沉默。新的思路與方向在浮現。新任校長陳十一在接受時代周報記者采訪時表示,要用科研的辦法讓學生接觸到最前沿的科技理論 。
應邀參觀完開學典禮后,時代周報記者致電南科大首任校長朱清時。朱校長說自己目前依然和首屆教改班的41名學生“保持密切聯系”。自去年9月卸任以來,朱清時逐漸淡出媒體的視線,他坦言卸任之后“輕松很多”,“目前正在中科大專心撰寫科普著作”。在被問及南科大相關問題時,朱清時表述“不予評論”, 只是堅持認為,“南科大的改革很成功”。
新校長強調“體制內”
南科大2015開學典禮的地點不在自己的校園,而在離校區(qū)7公里的深圳大學城體育館里。臺上出席的嘉賓前后坐滿三排,包括南科大現任領導班子成員以及來自深圳市教育局、南山區(qū)政府及大學城管委會的相關領導。臺下,2000余名學生身著印有各自書院名稱的統一制服,留下了眾多空位。
南科大第二任校長陳十一是這場開學典禮的焦點人物。
典禮當天,陳十一穿一身黑色西裝,語速平緩,在題為《從創(chuàng)新的capital出發(fā)》的主題演講中,他從為什么選擇南科大講起,闡述了南科大的現狀和未來規(guī)劃,“無論是生源還是師資,南科大都已經步入發(fā)展的‘快車道’,邁入穩(wěn)定提升、快速發(fā)展的新階段。”陳十一總結道。臺下掌聲如雷。
江西籍考生邱毅是鼓掌新生中的一位。他的高考成績是610分,足以上國內的任何一所985高校,但他執(zhí)意選擇南科大。“入學不分專業(yè)、小班化、通識教育、英文教學,這些都是內地高校沒有的。”小邱父母支持他的選擇。“文憑沒有能力重要,選擇南科大是因為它和別的大學不一樣。南科大能給孩子一個自我發(fā)展的平臺,能夠學到知識、培養(yǎng)能力—退一步講,南科大也有了教育部承認的文憑。”
這不只是邱毅父母的想法,一張“教育部承認的文憑”,恰恰是南科大眾多新生父母的定心丸。
2010年,在等不及教育部層層審批的背景下,南科大自主招收了45名學生。這些學生畢業(yè)時,手拿南科大自發(fā)的文憑,不被國家承認。從2012年6月起,南科大放棄了完全的自主招生,開始采用“高考成績占60%,自主招生考試占30%,平日成績占10%”的半傳統招生模式,并納入國家計劃內集中錄取。畢業(yè)時,學生將獲得教育部承認的文憑。
此舉被外界認為是南科大被體制收編的重要信號。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熊丙奇 (微博)對時代周報記者表示,“631模式不是南科大首創(chuàng),江蘇在此之前就是用這種模式錄取招生的”。
和朱清時始終強調“自主招生、自授學位”不同,繼任者陳十一多次強調的是南科大的“體制內”屬性。
今年3月在上海招生時,陳十一已經明確表示南科大是一所“體制內大學”:“我個人覺得國家、地方政府辦的大學都應該是體制內的,體制內辦大學可以有多種形式。南科大的舉辦人是深圳市政府,這就決定了南科大辦學的基本體制。”
熊丙奇據此斷定:“南科大的改革失敗了。”他進一步解釋,“南科大最初的改革是一種全新的探索。如自主招生、自授學位,但三年前取消自主招生,南科大就此走上了回頭路。”熊丙奇隊對此表示遺憾,“現在南科大標榜的通識教育、小班教學、英文教學等,改的都只是教學方法—而且復旦大學已經在做通識教育了;至于小班教學,也有北大珠玉在前。”
“去行政化”和43項規(guī)章制度
開學典禮上,黨委書記李銘亦引人注目。同樣身著黑色西裝的李銘講話鏗鏘有力。“幾年來,南科大扎根深圳、放眼全球,瞄準一流、鎖定高端,在學科專業(yè)建設、引進一流學科帶頭人等方面取得明顯進步。”
南科大黨委書記一職,是2011年7月在教育部尚未同意建立南方科技大學時設立的。當時,深圳市決定成立中共南科大(籌)臨時委員會,隸屬深圳市教育工作委員會管理,朱清時兼任這一職務。2014年1月,經深圳市委研究并報廣東省委批準,原深圳市人民政府副市長、公安局局長李銘接替朱清時,擔任中共南方科技大學委員會書記。
關注南科大改革的人士質疑書記和校長“分權”后,南科大能否戮力革新?時任深圳市委書記王榮表示,李銘政策理論水平高,實際工作經驗豐富,是南科大黨委書記的合適人選。
接受時代周報記者采訪時,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熊丙奇表示:“2011年,南科大的《教學規(guī)劃綱要》里已經提到了放權問題,但擴大學校自主權的改革一直雷聲大雨點小,沒有真的實施。”
對外界普遍認為的南科大財政上的不自主導致在去行政化道路上舉步維艱,熊丙奇表示:“政府出資并非南科大去行政化失敗的根源。香港科技大學也是公辦院校,但依然建立起了現代化學校制度。”
在今年1月19日舉行的南科大2014年度總結表彰大會上,李銘透露,2014年,學校擬定出臺各項規(guī)章制度42項,修改完善規(guī)章制度1項。這些制度涉及教學管理的15項,涉及科研管理的9項,涉及學生工作的4項,涉及財務管理的3項,涉及行政后勤管理的8項,涉及其他方面的4項。
南科大校內流傳著這樣的段子。“學校里的幾十輛自行車被偷,李銘書記一個電話打到派出所,犯罪團伙就被徹底端掉了,所有自行車完璧歸趙,從此小偷再不敢來南科大。”
緊跟大潮,設立創(chuàng)新學院
2012年,南科大招生188人,2013年招生325人,2014年招生698人,今年招生937人—南科大的師生比,已經由最初的1:8降為1:10。面對外界的質疑,校長陳十一解釋:“師資還在引進,師生比會有所波動。但是,目前南科大的師生比絕對還是全國最高。”
陳十一介紹,南科大目前擁有一支180余人規(guī)模的教師隊伍,匯聚了深圳80%的“青年千人計劃”人才和30%的“千人計劃”人才。接受時代周報記者采訪時,陳十一一再強調,“要以科研帶動教學,用科研的辦法讓學生接觸到最前沿的大科技理論”。
面對眾人創(chuàng)業(yè)的大環(huán)境,創(chuàng)業(yè)成為陳校長口中出現頻率極高的詞匯。陳十一透露,按照南科大理事會批準的學科發(fā)展規(guī)劃,南科大將逐步建成包括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學院在內的6大學院,包含20多個系科和23個前沿交叉研究中心。目前,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學院仍在二期籌劃中 ,計劃邀請5-6位知名“企業(yè)化教授”授課。開學典禮上,陳十一強調:“我們希望把南科大建成一所研究、創(chuàng)新、企業(yè)家精神三位一體的學校。”為達到這一目標,南科大將從本學期開始部署創(chuàng)客、創(chuàng)業(yè)方面的教學工作。
此外,學校還在醞釀“南方科技大學-深圳企業(yè)家聯盟”,計劃將深圳的成功企業(yè)家與富有創(chuàng)造力的學生凝聚起來,開展各種創(chuàng)業(yè)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