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歷史教案:《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的初步形成》教學設計(2)
2018-11-23 22:16:51網(wǎng)絡整理
教學過程設計
師:請同學們回憶一下,自1931年9月18日以來日本帝國主義是如何一步步侵略中國的?而國民政府又是怎樣做的?
生:(思考并回答)
一、華北事變
師:華北事變指的是1935年,日本帝國主義為侵占華北而蓄意制造的一連串事件。同學們想一想,華北為什么成為日本大規(guī)模侵略的目標呢?先看二段材料。(投影)
材料一:全國煤產(chǎn)量不過2800萬噸,而(華北)五省每年所有產(chǎn)量約在1300萬噸左右;河北棉花和山東小麥的產(chǎn)量,均為當時全國之冠;全國國有鐵路實有長度13017公里,……五省境內實有4631公里,占實有總長度的35%;天津、秦皇島、青島、煙臺等地,為五省對內對外貿(mào)易的重要進出港口;在南京國民政府的財政收入中,五省關、鹽、統(tǒng)三大稅收合計,每年有13200萬元。
—— 中國現(xiàn)代史大事紀事本末》(上)第688~689頁
材料二:日本駐北平特務機關長松室孝良在給關東軍的秘密情報中說:“1931年九一八,發(fā)動滿洲事變而占據(jù)之,一時帝國市場與原料,得稍緩和。……現(xiàn)在,滿洲市場亦臻飽和,短期間亦難再行擴大,即不能與帝國生產(chǎn)率之增進相調和。”“帝國原料與市場問題的解決是不能不注意易于進攻的。……中國華北。”“華北,誠我帝國之最好新殖民地。”
——《中國現(xiàn)代史大事紀事本末》(上)第688~689頁
生:(研讀材料,然后回答)
師:正由于華北在全國經(jīng)濟中占有相當重要的地位,并有著優(yōu)越的交通條件,日本為了滿足其擴展的需要,自然就把新的侵略目標放在華北。結合剛才看到的材料,從中可以看出,日本侵略華北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生:(回答)
師:為了達到把華北變成第二個滿洲國的目的,1935年,日本在華北先后制造了一系列的事件。
1.“何梅協(xié)定”
師:同學們看課本有關何梅協(xié)定的背景和內容。思考一個問題:為什么說何梅協(xié)定的簽訂,使華北危機日益嚴重?
生:(思考并回答)
師:日本通過何梅協(xié)定,實際控制了河北省,華北門戶洞開。日本為了進一步擴大侵略權益,又策劃了“華北五省防共自治運動”。
2.日本策劃 “華北五省防共自治運動”
師:(請同學們閱讀課文、圖和資料。提示學生:華北五省包括河北、山西、察哈爾、綏遠、山東)1935年10月,日本內閣會議正式確立了《鼓勵華北自主案》。接著,河北香河縣漢奸在日軍掩護下,占領縣城,實行“自治”。隨后,河北數(shù)十個縣相繼“自治”。11月,漢奸殷汝耕在通縣發(fā)表宣言,宣稱冀東22個縣“脫離中央”,“自治獨立”,成立了“冀東防共自治政府”,他自任“政務長官”。國民黨政府不允許華北脫離中央政府的管轄而“自治”,但又懾于日本的武力威脅,采取了適應日本“華北政權特殊化”要求的方針,成立了“冀察政務委員會”。委員會名義上隸屬國民政府,實際上具有很大的獨立性。日本把它看作是使華北成為第二個滿洲國的過渡。
師:華北事變的影響是什么呢?
生:(思考并回答)
師:(加以歸納)影響有兩個:一是使華北地區(qū)的政治、經(jīng)濟日趨殖民地化,中國的民族危機加深;二是損害了英美在華北的經(jīng)濟利益,引起英美對日本的不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