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

熱門城市 | 全國 北京 上海 廣東

華北地區(qū) |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內蒙古

東北地區(qū) | 遼寧 吉林 黑龍江

華東地區(qū) | 上海 江蘇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東

華中地區(qū) | 河南 湖北 湖南

西南地區(qū) | 重慶 四川 貴州 云南 西藏

西北地區(qū) | 陜西 甘肅 青海 寧夏 新疆

華南地區(qū) | 廣東 廣西 海南

  • 微 信
    高考

    關注高考網公眾號

    (www_gaokao_com)
    了解更多高考資訊

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高考資源網 > 高中教案 > 高二語文教案 > 高二語文教案:《蜀道難》優(yōu)秀教學設計(三)(2)

電子課本

高考真題

高考模擬題

高中試卷

高中課件

高中教案

高二語文教案:《蜀道難》優(yōu)秀教學設計(三)(2)

來源:網絡整理 2018-11-21 22:27:18


  (3)《蜀道難》的寫作背景及寫作目的。

  唐代蜀中商業(yè)經濟極為發(fā)達,人蜀的人們樂不思返,而沒有認識到這一地區(qū)形勢險要,自古為封建割據之地,隨時有發(fā)生叛亂的可能。詩中強調的“所守或匪親,化為狼與豺”,就是指此而言的。顧炎武《日知錄》中說:“李白《蜀道難》之作,當在開元、天寶間。時人共言錦城之樂,而不知畏途之險,異地之虞,即事成篇,別無寓意。”又據孟檗《本事詩》載,賀知章于天寶初年李白人京時即見此作,驚嘆之余稱李白為“謫仙”。故知其創(chuàng)作時間不遲于天寶三年,為“安史之亂”前的作品。詩中的“君”有人說是李白的一位好友,這以他同時期的作品《劍閣賦》和《送友人人蜀》為證(見附錄),有人說僅是一種虛擬方式,即實無其人而是泛指所有“西游”之人。其實“君”指誰并不重要,詩的寫作目的就是告訴人們不要只看到“錦城”的“樂”,應該“早還家”,因為這里的道路奇險無比,且隨時可能發(fā)生戰(zhàn)亂,足見作者英明的政治預見。(以上材料可投影或印發(fā)。)

  (4)字詞的檢查,可采用讓個別學生上黑板默寫、上講臺講解等形式,內容以課下

  注釋為主。

  三、閱讀訓練。

  1.播放《蜀道難》并配樂朗誦,使學生感受本詩的宏大氣勢和奔放的感情。

  2.齊讀,跟著配樂的詩朗誦,全班齊讀,以充分體會本詩的感情基調。

  3.自讀,在進一步了解了作者的生平、思想、作品風格和作品的創(chuàng)作背景的的基礎上,理解本文的思想內容和行文脈絡。

  四、整體感知。

  這部分教學內容實際上還是以檢查課前的預習為主。

  提問:這首詩的主要內容是什么?

  學生回答。 ·

  創(chuàng)作目

  教師明確:本詩以驚人的藝術夸張,豐富的想像力和雄偉磅礴的氣勢,描繪出蜀地山川奇險壯麗的形象,表現了詩人對祖國大好山河的無限熱愛之情,同時也流露出了詩人對當時軍閥割據局面的深刻憂慮。

  提問:全文的寫作思路是怎樣的?(或全文的行文脈絡是什么?)

  學生回答(不求惟一,有理即可)。

 。 教師明確:全詩以“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為主線貫穿始終,是全詩詠嘆基調的重要體現。統(tǒng)觀全詩,詩人的感嘆思路是:先嘆蜀道之高,再嘆蜀道之險,最后感嘆蜀地戰(zhàn)禍之亂。這三嘆分別滲透在詩人的具體描寫和抒情直白的字里行間。

  五、布置作業(yè)。 ’

  1.誦讀全詩,背誦第一段。

  2.閱讀全詩,弄清每句詩的含義。

  1.檢查背誦情況。

  2.進行鑒賞式閱讀,在教師引導下分析、探討全詩重點語句的深刻含義。

收藏

高考院校庫(挑大學·選專業(yè),一步到位。

高校分數線

專業(yè)分數線

京ICP備10033062號-2 北京市公安局海淀分局備案編號:1101081950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56762110     舉報郵箱:wzjubao@tal.com

高考網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5-2022 m.0v2773b.cn . All Rights Reserved

知識商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