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

熱門城市 | 全國 北京 上海 廣東

華北地區(qū) |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內蒙古

東北地區(qū) | 遼寧 吉林 黑龍江

華東地區(qū) | 上海 江蘇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東

華中地區(qū) | 河南 湖北 湖南

西南地區(qū) | 重慶 四川 貴州 云南 西藏

西北地區(qū) | 陜西 甘肅 青海 寧夏 新疆

華南地區(qū) | 廣東 廣西 海南

  • 微 信
    高考

    關注高考網公眾號

    (www_gaokao_com)
    了解更多高考資訊

首頁 > 高考總復習 > 高考物理復習方法 > 新高考背景下,高中物理該如何定位?

新高考背景下,高中物理該如何定位?

2018-01-15 10:36:23文匯報

  上海市、浙江省2014年高考新政實施以來,中學物理科目發(fā)生了較大變化,引起關注。目前,從兩院院士到一線教師,很多教育界、科學界人士參與其中,使其成為此次高考改革中的一個熱點話題。

  應該如何正確看待物理學科在高中教學中的地位?現(xiàn)行物理教學和物理高考命題,又該如何隨新高考而變?

  成為“平民科目”,自有其好處

  改革開放初期,全國統(tǒng)一高考的考試科目是“文六理七”。對于理科生來說,在所有科目中,物理學科的重要性僅次于數(shù)學,地位很高。當時,流行這樣的順口溜:“學好數(shù)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

  1985年,原國家教委核準上海市高中畢業(yè)會考與會考后高考改革試驗,開始高考科目的“3+1”試點。后來,考試科目慢慢地演變出“3+2”“3+X”。就這樣,語文、數(shù)學、外語三科的重要性凸顯,物理科目的地位則有所“下降”。

  2008年,江蘇省“08高考方案”出臺,語數(shù)外變成三尊“巨神”,物理等科目的考試等級僅變成高校錄取的“門檻”。考生若得6個A,才能在總分中加上10分。此時,物理科目的“地位”被認為降到歷史低點。

  2014年,上海和浙江兩地率先實施新高考方案,物理變成學業(yè)水平的選考科目,學生可以在“六選三”或“七選三”中選考物理。

  實際上,從過去的“神壇科目”演變成“平民科目”,雖然中學教育界對此有一些爭議,但應該看到,物理科目“地位”的這種變化,既有社會變革引起的人才需求變化、學生興趣愛好多樣化等原因,又有物理科目本身的原因?傮w上講,中學物理科目目前的絕對地位是比較合理的,“平民科目”的地位可以免去其承受過重的負擔,更有利于發(fā)揮自身的學科價值、育人功能等。

  根據(jù)2003年頒布的《普通高中物理課程標準(實驗)》和2016年的《普通高中物理課程標準(征求意見稿)》,高中物理是普通高中科學學習領域的一門基礎課程。而在普通高中語文、數(shù)學、英語課程標準中,將它們定位于義務教育后普通高中的主要課程。

  從課程標準中的表述可以看出,與語數(shù)外三門主要科目不同,物理科目被定位于一般性的基礎課程,與其他五門科目定位相當。

  不過,由于高考“指揮棒”的作用,語數(shù)外三門科目地位過高,客觀上會導致物理科目相對地位的不合理,甚至被“邊緣化”。比如,為了“應試”,部分學校在具體教學過程中,可能會給語數(shù)外三門增加過多的課時,通過搶占學生課外時間、甚至搶占其他科目課時的方式來實現(xiàn),這自然會削弱物理等科目應有的分量,使其成為“受害者”。

  高中物理教學的主要目標,不是培養(yǎng)科學家

  物理科目的基本功能,是培養(yǎng)作為未來社會公民的科學素養(yǎng),這已經成為國際社會的共識,2001年開始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也將此作為我國高中物理教學的目標。

  自高考“新政”實施以來,有些教育專家提出,新高考的選考方案弱化了物理科目,不利于大學理工科教育,繼而影響到科學家、技術專家的培養(yǎng)、科學事業(yè)的發(fā)展。呼吁不要輕視高中物理科目的觀點本無可厚非,但是以不利于科學家和技術專家的培養(yǎng)、未來科學事業(yè)的發(fā)展作為證據(jù),在筆者看來,是值得商榷的。

  根據(jù)現(xiàn)代課程理論之父拉爾夫·泰勒的觀點:“一門科目的課程價值是它所體現(xiàn)出的普通教育功能,即其重要性并不在于它的特殊作用,而在于它的一般作用,即這門學科對于那些不會成為這個領域專家的一般公民的教育作用”。即中學開設物理科目的功能不是為了培養(yǎng)物理學家,而恰恰是為了培養(yǎng)那些不會成為物理學家的一般公民。

  過去的高中物理科目是為了培養(yǎng)萬分之幾、千分之幾的科學家、技術專家,內容系統(tǒng)性很強、難度大,特別重視“雙基”,繁難偏舊,致使大多數(shù)學生作為陪綁者、犧牲者,造成了嚴重的問題。為了適應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對人才培養(yǎng)提出的新要求,物理科目的功能修訂為培養(yǎng)公民的科學素養(yǎng),提出了“三維目標”,以及即將出臺的新課程標準提出的“核心素養(yǎng)”,大多數(shù)學生共同發(fā)展的可能性大增,這些舉措有很大的積極意義。

  與其他科目相比,物理科目在學生培養(yǎng)上具有一些獨特的功能:

  第一,思維品質的養(yǎng)成。物理科目在科學思維培養(yǎng)方面有一些獨特的功能,比如推理、論證、建模等思維能力,理想模型、理想實驗等思維方法都是其他科目所不具備的,這些能力和方法經常應用于其他學科的研究。

  第二,解決問題方法的掌握。物理問題研究中,經常采用的方法是———抓住主要因素或關鍵因素,去除次要要素,建立模型,分析研究;再逐步加上次要要素,接近于現(xiàn)實情況,以解決問題。這種方法能夠培養(yǎng)學生在面對復雜現(xiàn)象、復雜問題時抓主要矛盾,找到解決問題的關鍵能力。

  第三,科學本質的領會。物理科目非常典型地反映出自然科學的獨特性———“實證+邏輯”,對于學生培養(yǎng)良好的科學精神、科學本質觀有著不可替代的教育功能。

  可見,物理科目在學生培養(yǎng)上具有一些獨特的功能,如果該科目被輕視,有些學校的課時、容量都會打折扣,就會導致高中生科學思維的培養(yǎng)、解決問題方法的掌握、科學本質觀的養(yǎng)成方面出現(xiàn)問題。與西方發(fā)達國家相比,我國國民的科學素養(yǎng)較低、理性思維較欠缺,如果物理科目長期被邊緣化,其對民眾的素養(yǎng)會產生什么樣的影響,難以預料。

  教學內容須盡快改變“深而窄”,消除學生畏懼心理

  在教學時間一定的情況下,一門科目的難度主要取決于內容深度與廣度。長期以來,物理被認為是高中階段的難學科目,主要是內容的深度與廣度都存在問題。

  值得注意的是,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實施義務教育以來,物理科目的深度逐漸下降。在新高考背景下,上海、浙江也是向降低深度方向努力,這是一個好的發(fā)展趨勢。但是,與同為儒家文化圈的國家或者地區(qū)相比,物理科目還有進一步降低深度的空間。

  目前,物理科目教學內容的廣度同樣存在著問題。多年來,不少教育決策者認為,減少知識點即降低廣度,可以減輕學生的學習負擔。在這個觀念的指導下,國家的課程方案中物理知識內容一直在減少。但是,到目前為止,沒有證據(jù)能證實此舉的有效性。

  實際上,與深度相比,教學的廣度對于內容難度的貢獻要小得多。比如,初中生物的概念數(shù)即內容廣度比初中物理大得多,但是很少有人會認為前者比后者難學。減少廣度不僅難以解決科目難度的問題,而且會造成知識內容的支離破碎,難以形成有意義的學習,易誘發(fā)死記硬背。

  與大多數(shù)發(fā)達國家的“廣而淺”不同,我國的高中物理科目內容是“深而窄”的。雖然各有優(yōu)缺點,但是我們的物理科目加大了學生學習的難度,容易對物理學科產生恐懼感、失去學習的興趣。

  由于由深度所帶來的學業(yè)負擔與廣度所帶來的學業(yè)負擔是不可相提并論的,所以,降低內容深度并增加廣度應該是減負的一個可行策略。具體做法是:

  第一,刪減部分抽象程度較大的概念,降低綜合應用水平概念數(shù),增加抽象程度較低或者理解水平的內容。既可以有助于減輕學生的學業(yè)負擔,又能夠保證較廣的知識內容、較大的思維容量,使物理學習質量不下降。

  第二,采用“同心圓放大”的方式來教授物理知識,即初中學過的知識內容,高中少學或者不學,以留出增大內容廣度的課時。

  這種做法的好處是,可以擴大學生的知識面,使高中生對物理學有一個比較全面的了解,容易形成結構良好的“知識網絡”。其次,為高考選考命題提供方便。高考命題實際上是對學生學過知識等內容的抽樣考核,總體越小,樣本越接近于總體,教師越容易“押題”,為了保證一定的區(qū)分度,命題者只能想辦法出“偏題”或“怪題”,造成試卷難度上升,對中學教師的教學產生不良影響。如果總體足夠大的話,抽樣選擇空間大,教師們難以“押題”,命題者只需頻繁地更換考核內容,即可在不增加難度的情況下保證區(qū)分度。

  高考命題宜進一步調整,降低物理試卷“數(shù)學應用題”比例

  目前,我國物理高考試題以及高中日常練習題主要有兩種類型:一類是概念、規(guī)律定性分析題,包括它們的記憶、理解及簡單應用;另一類是概念、規(guī)律等的定量應用題,解決這些問題涉及到較多的、甚至較復雜的數(shù)學推演、運算過程。后一類題雖然涉及到一定的物理思維過程,但完全解決這類問題涉及到或多或少的數(shù)學運算、推演,有的題對數(shù)學運算能力要求很高,完全可以將其視為“數(shù)學應用題”。

  以2016年上海市高考物理試卷為例,定量運算的試題占總分的74.7%,比例非常高,而且最后兩道計算題相當復雜,推演步驟很多。

  由于數(shù)學像邏輯一樣,具有高度的抽象性,過多的數(shù)學推演勢必使本身已經很難的物理科目難度進一步提高,并造成一些數(shù)學能力一般的學生對物理科目產生心理恐懼,也會使學生概念原理的應用造成誤解,削減用于解決“真正的”物理問題的時間和精力。

  因此,為規(guī)避這一點,物理高考命題也需要做較大的改觀,要盡可能地降低“數(shù)學應用題”的比例,增加定性或者半定量“物理問題”的比例。比如,增加理解物理概念與規(guī)律的簡答題、解釋題或估算題等。以引導中學教師重視物理概念與規(guī)律的理解,以及真實情景中的應用,使教師為遷移而教,學生為遷移而學。

  (潘蘇東 作者系華東師范大學教師教育學院教授) (本文系全國教育科學規(guī)劃教育部重點課題《高考新政下提升高中生科學素養(yǎng)的策略研究》的研究成果)

[標簽:高考備考 高考物理復習]

分享:

高考院校庫(挑大學·選專業(yè),一步到位。

高考院校庫(挑大學·選專業(yè),一步到位!)

高校分數(shù)線

專業(yè)分數(shù)線

  •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高考網微信
    ID:gaokao_com

  • 👇掃描免費領
    近十年高考真題匯總
    備考、選科和專業(yè)解讀
    關注高考網官方服務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