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我是范雨素”看中國學生發(fā)展核心素養(yǎng)
2017-05-02 15:23:15中國新聞網(wǎng)
一時之間,“我是范雨素”在中國火了。盡管她只是一個特例,但是引起這么多人的共鳴,喚醒了無數(shù)同類人隱匿多年的夢想。
我不是文學家,無法從文學的角度給予評論,但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覺得十分有必要對其展開研究。透過“范雨素”,我們可以看看,信息化、全球化、知識經(jīng)濟化時代,一個全面發(fā)展的人究竟應該具有哪些核心素養(yǎng)?
首先,“自主發(fā)展”是第一大核心素養(yǎng)。范雨素從十二歲的離家出走到二十歲只身上北京,甚至于帶著孩子逃離回老家,這些舉動無不折射出她內在的“自主性”。事實上,無論是在過去、現(xiàn)在還是未來,潛藏于個體整體人格中的“自主性”始終都是核心素養(yǎng)。其中,對于當前這樣一個“終身學習”時代而言,“學會學習”素養(yǎng)又是核心。
范雨素說,“我八歲時看懂一本豎版繁體字的《西游記》,沒有一個人發(fā)現(xiàn)過,也沒有一個人表揚過我。我自己為自己自豪。”且不論這種自主學習能力有多強,更重要的是她懂得自我激勵,自我欣賞。之后,在皮村獨自撫養(yǎng)兩個孩子的她才會去論斤買書,自主學習,不管周圍人是怎樣的看法與投來怎樣的眼光?梢哉f,她今日的偶然成功背后,起著決定性要素的是這樣一種核心素養(yǎng)——學會學習,而學會學習中,最重要的又是“持有積極的學習態(tài)度與濃厚的學習興趣”。
其次,“社會參與”是第二大核心素養(yǎng)。在范雨素的語言文字里,除了描述她的成長故事外,始終都沒有忘卻褒獎她的母親,從另一側面反映出她的感恩之心,F(xiàn)在,我們很多的孩子自己發(fā)展不好就會責怪這個,埋怨那個,父母變成了冤家債主。同時,成為母親后的范雨素,也始終保持著強烈的責任感,為孩子的成長負責。
可以說,“責任擔當”是社會參與的第一大核心素養(yǎng),它要求每個人在處理個人與社會關系過程中形成自尊自律、尊重感恩、誠信友愛等核心價值觀。此外,范雨素還始終保持了“積極參與社會實踐”這一核心素養(yǎng)。
盡管她并不幸運,闖北京未成功,婚姻也算是失敗,但她始終都沒有抱怨社會,而是一直以積極的態(tài)度來參與社會,并堅持走出了“民間語文”的創(chuàng)新文學之路。不得不承認,她得益于“實踐創(chuàng)新”這一素養(yǎng)。
再次,“文化基礎”是第三大核心素養(yǎng)。范雨素是一個文學愛好者,在生活條件極差的農(nóng)村,能夠主動閱讀《西游記》《神秘島》《霧都孤兒》《雷鋒叔叔的故事》等書籍,這些閱讀的體驗融入了她的生命,教會了她思考,同時也造就了她對文學的熱愛與執(zhí)著。
在科學技術迅猛發(fā)展的今天,人文素養(yǎng)的內涵并非是記住多少知識、信息,更多的是引導人形成人文思維方式,養(yǎng)成關懷人的生存、發(fā)展和幸福的核心理念。記住,“文化”既是未來人需要具備的核心素養(yǎng),同時也是促進個體自主性和社會性發(fā)展的重要基礎。
分析范雨素,我們會看到她身上所體現(xiàn)出的這些核心素養(yǎng)從小便已培育,且一直伴隨著她坎坷多變的人生。因此,教育應該把握和堅守對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培育,因為這些核心素養(yǎng)具有永恒的價值。
那么,怎樣才能培養(yǎng)出具有這些核心素養(yǎng)的人呢?從范雨素的經(jīng)歷中,我們至少能夠獲得三點啟示:第一,我們需要給孩子留出自主學習和發(fā)展的時間、空間。第二,寬松的人文氛圍也是我們必須給孩子提供的。第三,更新我們的成功理念,生活在這樣一個時代里,成功的標準將不再是社會來抉擇,更不是外在的金錢、權力與地位來衡量,而是你的個人價值。
。ㄗ髡撸鹤箬等A南師范大學(分數(shù)線,專業(yè)設置)基礎教育培訓與研究院培訓部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