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在浙江首次試行“三位一體”綜合評價招生
2016-08-29 10:52:18人民日報文章作者:趙婀娜
政策背景
2014年頒布的《國務院關于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明確,改革招生錄取機制,探索基于統(tǒng)一高考和高中學業(yè)水平考試成績、參考綜合素質評價的多元錄取機制。同時啟動高考綜合改革試點,2014年上海市、浙江省分別出臺高考綜合改革試點方案。
根據(jù)2014年浙江省公布的《浙江高招制度綜合改革試點方案》,將在省內(nèi)試行“三位一體”招生。即高校依據(jù)考生統(tǒng)一高考、高中學考和綜合素質評價成績按比例合成綜合成績,擇優(yōu)錄取。由高校確定報考條件、綜合素質測試內(nèi)容和實施辦法、綜合成績合成比例、錄取規(guī)則等,在招生章程中公布。高考成績占比原則上不低于綜合成績的50%?忌灾飨蛳嚓P高校報名,參加高校的綜合素質測試,并按規(guī)定參加高考。高校組織專家組,根據(jù)考生高中綜合素質評價等材料,進行初次遴選;按照隨機匹配、相互制約、全程錄像、公平公正的要求,組織綜合素質測試,進行再次遴選;按照綜合成績,擇優(yōu)錄取。
2016年,北京大學、清華大學首次在浙江省參與“三位一體”綜合評價招生,加之去年已開展探索的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浙江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中國科學院大學、香港中文大學(深圳),2016年在浙江省試行“三位一體”綜合評價招生的高水平大學已達8所,招生人數(shù)逾1200人。
8月18日,清華大學新生開學典禮,來自全國各地的3000多名學子,從這一天開始,成為了一名“清華人”,來自浙江省寧波市鎮(zhèn)海中學的盧斯赟也是其中的一員。但與其他很多同學不同的是,盧斯赟被錄取進清華的方式,不是僅依靠高考那一張試卷,也不是因為自主選拔被給予的不菲加分,而是通過“三位一體”。
所謂“三位一體”,是高校依據(jù)考生統(tǒng)一高考、綜合素質評價成績和高中學考按比例合成綜合成績,擇優(yōu)錄取考生。清華大學今年在浙江試行“三位一體”,是按照6:3:1的比例,即高考成績占60%,高校綜合測試占30%,高中學業(yè)水平考試占10%,最終折算為考生的綜合成績。
那么,這項旨在彌補高考區(qū)分度不足、強化高校自主選材、力求真正幫助高校真正實現(xiàn)從“招分”到“招人”的選拔方式,究竟是如何具體操作,又是怎樣一步步讓盧斯赟實現(xiàn)了“清華夢”的呢?
步驟一:投放名額+報名初選
盧斯赟在高中階段一直是品學兼優(yōu)、綜合素質較好的學生,整個高中階段,成績一直穩(wěn)居年級前5,學業(yè)水平考試10門科目成績均是A等,高中期間多次參加數(shù)學、生物、物理、化學競賽并獲得省級獎項,其中生物競賽曾獲國家級三等獎。學理科的他文科素養(yǎng)同樣優(yōu)秀,曾在鎮(zhèn)海區(qū)高中生政治小論文比賽中獲得一等獎。
這類學生在過去幾年,一直是清華大學“領軍人才選拔”與北京大學“博雅計劃”的招生適用人群,如果說,自主招生更多的是側重于學科特長與創(chuàng)新潛質,即所謂的“偏才怪才”的話,那么,“領軍人才選拔”與“博雅計劃”更注重選拔綜合素質突出的學生。
盧斯赟正是如此,一直以來都著重了解并有意向報考這兩個招生計劃。但沒想到,就在高考前兩個月,他得到了清華大學要采用“三位一體”綜合評價招生的消息。當時的他,并不了解這種招錄方式對于自己來說究竟是好消息還是壞消息。不過,當他了解到“三位一體”是將高考成績、高中學業(yè)水平考試、大學綜合測試有機結合,力求更科學、更全面地考察學生的一貫表現(xiàn)以及學生與學校之間的匹配度時,他還是對“三位一體”動了心。尤其是當?shù)弥?ldquo;三位一體”招生鼓勵考生提前明確專業(yè)意向時,更堅定了他的決心,“雖然‘三位一體’綜合評價方式不如領軍人才選拔一下子給予幾十分的降分更直接,但我認為這種方式更有挑戰(zhàn)性,更科學。畢竟,我不僅想進入清華,還希望能夠進入自己心儀的專業(yè),沿著自己真正感興趣的方向走下去。”
就這樣,盧斯赟提交了“三位一體”報名表。清華“三位一體”的報名時間是5月25日至28日,在此期間,考生需要在網(wǎng)上報名、投遞材料。五個專業(yè),盧斯赟三天內(nèi)修改了三次。“我報名修改了三次志愿,學校簽字蓋章的老師估計都認識我了,天天往那兒跑。”回想起報考“三位一體”的“糾結”過程,盧斯赟笑道,“還是想盡可能慎重一些、穩(wěn)妥一些,最終選擇了自己最心儀的經(jīng)濟與金融專業(yè)。”
對于盧斯赟來說,第一步的工作已經(jīng)結束,但對于清華大學的老師來說,精心選材的工作才剛剛開始。材料提交后,清華大學將組織多位專家組進行初評,評價層面包括學生的高中學習發(fā)展特點及全過程表現(xiàn),包括學業(yè)成績、獲獎情況、課外研究或學習、創(chuàng)意創(chuàng)新成果、文體特長、社會工作、志愿公益活動、個人陳述及推薦情況等多方面。
而盧斯赟更不知道的是,作為第一年參加“三位一體”綜合評價招生的清華大學來說,究竟在浙江省投放多少個“三位一體”的名額,如何確保改革招生方式后,清華在浙江的招生計劃數(shù)不低于往年,讓家長與考生放心,為改革提供一個平穩(wěn)的空間,清華大學相關的負責老師們,著實費了不少的心思。“在向教育部匯報,經(jīng)過審慎論證后,最終確定了在浙江采取‘三位一體’與高考統(tǒng)招相結合的方式,分別投放105個名額(理科類78人、醫(yī)學類7人、文科類20人)和11個名額,確保今年在浙江的投放名額不僅不少于往年,還有所增加。”清華大學招生辦公室主任劉震介紹,相比往年投放的統(tǒng)招計劃數(shù)而言,105個招生計劃也提前讓考生和家長吃了一顆定心丸。
步驟二:教授共同把關面試
經(jīng)學校專家組審核,初評通過的學生將有機會參加復試(即面試)。6月11日,浙江省300余名初審通過的學生在杭州市學軍中學參加了復試。復試由清華大學的40位教授共同把關,分上、下午兩場進行,采取“半結構化面試”,3-5名考官同時面試一名考生,每名考生12分鐘。除了預先準備的考題之外,考官會根據(jù)考生的回答隨機追問,以考查考生的個人理想、社會理想、批判性思維、應變能力等。
面試并不簡單。盧斯赟回憶,面試時自己對面坐了三位老師,三道面試題都側重考察對社會問題的思考。試題涉及對社會現(xiàn)象的分析,也有開放性試題,比如“如何定義自己理想中的大學及人生”“你理想中的大學什么樣”“你認為清華的辦學有哪些不足,該如何改變”每名考生都可根據(jù)自身情況作答。醫(yī)學類專業(yè)還增加了特色考察環(huán)節(jié),要求考生以醫(yī)學職業(yè)為主題寫一篇小作文,考察考生的醫(yī)學人文素養(yǎng),并且在面試中著重考察學生的個性心理特征和對醫(yī)學的認知等。
綜合素質測評分數(shù)(面試+初審)總共30分。高考成績出來前,盧斯赟已經(jīng)得知自己的面試成績,不算特別高,但他并沒有著急。“感覺主要還是看高考成績,高考成績越高,換算成的分數(shù)也就越高,其他兩項影響就越小。”
“不過,需要注意的是,高考統(tǒng)招錄取中高考成績占比是100%,‘三位一體’綜合評價錄取卻降到了60%,而這正是其優(yōu)勢所在。以往單純依靠高考成績錄取,考生的心理壓力特別大,因為高考中的每一分都將直接影響錄取結果,考生平時表現(xiàn)再好,只要高考沒有發(fā)揮好,還是會留下遺憾。但‘三位一體’就會大大彌補這種遺憾,如果堅持下去,將很大程度上淡化高校錄取分數(shù)線的概念,淡化分分必爭、一考定終身的概念,引導考生將注意力放在平時,以平常心對待高考。”清華大學招生辦公室副主任徐寧漢說。
步驟三:按綜合成績折算后排序錄取
清華大學“三位一體”綜合評價招生錄取工作在本科一批前提前開展。
根據(jù)《清華大學2016年浙江三位一體綜合評價招生簡章》,6月20日前,清華會根據(jù)學生報考的專業(yè)及初審、復試成績確定總人數(shù)不超過招生計劃總數(shù)150%的入圍名單。最終錄取工作在6月25日之前完成,按學生的綜合成績,分專業(yè)類從高分到低分排序,錄取前105名,其中理科類錄取78名,醫(yī)學類錄取7名,文科類錄取20名。“被正式錄取的考生不再參加其他高校的志愿填報和錄取;未被錄取的考生可正常參加浙江省統(tǒng)一高考志愿填報和錄取。”也就是說,除了上海之外,其他省份志愿填報期間,浙江“三位一體”綜合評價錄取工作已經(jīng)完成。
回憶整個參加“三位一體”綜合評價招生的過程,盧斯赟心態(tài)一直很平和。初審通過時,他沒有激動,因為是根據(jù)整個高中綜合表現(xiàn),通過在意料之中;面試分數(shù)偏低時,他沒有沮喪,因為重點還是高考成績。只有在6月22日看到高考成績后,稍有擔心:今年浙江省高考成績普遍低于往年,按照往年成績衡量,自己的分數(shù)剛剛能進清華,專業(yè)則無法得到保障。擔憂之下,盧斯赟立即去向清華招生組老師咨詢情況,交流后盧斯赟長舒一口氣,他的“三位一體”綜合成績名列第一,不僅能保證他進入心儀的學校,學習心儀的專業(yè)已是板上釘釘?shù)氖聝海?ldquo;設想一下,如果沒參加‘三位一體’,自己高考時的壓力會更大,發(fā)揮有可能會不好,也更無法保證進入心儀的專業(yè)了。”盧斯赟慶幸地吐了吐舌頭。
正式錄取、拿到錄取通知書、到清華報到……接下來的一切都水到渠成。本科新生開學典禮上,盧斯赟手捧鮮花坐在受邀參加典禮的高中校長旁邊十分興奮;叵肫鹑ツ8月,在清華參加了為期7天的暑期學;顒雍,自己在寄往家中的明信片上寫道:“這是一次追夢的終點,更是下一次追夢的起點。”如今,追求更大夢想的路才剛起步……
“整體來看,‘三位一體’綜合評價招生順應了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方向和目標,在打破高考‘一考定終身’之余,保障了高校的選材自主權,同時結合了高中學業(yè)水平考試,利于對考生進行過程性考察。今年,共有101位浙江考生通過‘三位一體’夢圓清華,以后我們希望能有更多的考生通過這一方式進入清華。未來,在高校綜合測試環(huán)節(jié),我們會進一步提升考察的科學性,彌補高考與學業(yè)水平測試注重考察知識點的不足,強化對能力和素養(yǎng),即批判性思維、個人志向、價值取向、創(chuàng)新精神等方面的考察。在科學選材的同時,又力促教育公平,適當向農(nóng)村貧困地區(qū)傾斜,給這些地區(qū)的考生機會。”劉震說,“今年試點效果很好,不排除未來清華在浙江全部采用‘三位一體’綜合評價招生的可能。”
短評
這兩年,上海與浙江高考和錄取的工作格外牽動人心,因為其試點效果,將直接影響到未來其他地區(qū)高考招生改革的方向、路徑與節(jié)奏。“三位一體”綜合評價招生就是各項改革舉措中,突破性最大,旨在真正扭轉“一考定終身”,讓考生與中學將注意力放在整個高中階段,以平常心待高考的嘗試之舉,突破之舉。
經(jīng)過近兩年的試點,這項改革的實施范圍已經(jīng)由復旦、浙江大學等5所高校增加到8所高校,招生人數(shù)占高校在當?shù)卣猩側藬?shù)的比例也在逐步提高。這讓我們增添了許多信心,對于高校招生自主權的有效落實,對于高校真正從“選分”到“選人”,選“合適的人”的跨越。
當然,如何在確保公平的基礎上,彌補以往高考考生招生的不足,真正實現(xiàn)“綜合評價、多元擇優(yōu)、因材施招”,未來的路依舊很長,不僅需要主管部門大膽給予改革的土壤,社會給予寬容的改革環(huán)境,更需要參與改革試點的多所高校精心設計、審慎推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