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鍛煉動手能力 90后“學霸”休學赴非洲打工
2016-05-19 10:17:21中工網(wǎng)
9個月后重回校園,劉明稱,畢業(yè)后,繼續(xù)到艱苦的環(huán)境中歷練自己
出生于1992年,標準的“90后”;湖北省黃岡市團風縣普通的農(nóng)家孩子,標準的“農(nóng)二代”;武漢紡織大學環(huán)境工程學院給排水專業(yè)2012級學生,大一時成績綜合排名全班第一,大二時成績綜合排名全班第三,標準的“學霸”……這么多標簽都指向一個人——劉明。
然而,就是這個“學霸”的選擇讓大多數(shù)人跌破了眼鏡:“休學9個月,去非洲建筑工地上當農(nóng)民工。”
漂洋過海去當農(nóng)民工
2015年5月,安哥拉首都羅安達,從一架來自北京的飛機上,走下一個年輕人。
這個人就是劉明,他此行的目的是到一個建筑工地上當工人。
他工作的地方是距羅安達700公里的一個小鎮(zhèn)。從機場坐上皮卡車,經(jīng)過14個小時的奔波,他們才來到工地,這是一個小城市的安置房工程。
盡管臨行前千萬次地想象過這個場景,現(xiàn)實中的狀況還是令他驚訝。
“滿眼望去,是一條條破敗的街巷,一排排低矮的土房子,一股股黑臭的水流。街道到處都是垃圾,處處充滿異味。當?shù)貗D女頭頂著面包盆四處叫賣。”至今,劉明仍然記得剛踏上那片土地時的情形。尤其是在街上看到一些滿嘴葡萄牙語、罵罵咧咧的高個子黑皮膚男人,他第一次感覺到了害怕。“國內(nèi)建筑工地都有活動板房住,那里的住宿條件比活動板房差多了,就是用鋼管和鐵皮瓦搭蓋的,四壁透風。”
放著好好的大學不上,來到這個地方當農(nóng)民工。不要說工友,劉明身邊幾乎沒有一個人能理解。
劉明說,他不是一時沖動。“當時已經(jīng)上了兩年半的大學,但自己對社會了解不多,我學的專業(yè)是應用型的,感覺自己的動手能力也不行。去非洲,在艱苦的地方生活,也算是一種鍛煉。”2015年3月初,劉明看到一家建筑企業(yè)招聘工人赴安哥拉務工,開始有了休學去打工的想法。
劉明的姐姐劉慧告訴記者,她至今都記得自己和家人當時的反應,“我們家雖然是農(nóng)村的,但他從小到大也沒吃過什么苦。一直在讀書,不知道他受了什么刺激。”
作為學校的“學霸”,培養(yǎng)他的老師們更是一致反對,“去非洲工地打工,既有安全隱患,也怕他耽誤一年時間,影響到學習和畢業(yè)。”武漢紡織大學環(huán)境工程學院分黨委副書記張莎莎說。
可最終,學校理解了他的決定。他的執(zhí)著打動了老師,學校批準了他休學一年的申請。“但直到我去年5月4日從北京乘飛機去安哥拉時,父母和姐姐都是不同意的。拗不過我,他們只得一直在電話里囑咐我注意安全。”
勞作9個月僅休息4天
初來乍到的反差,幾乎要摧毀劉明留下來的決心。“我想打退堂鼓,可沒法逃啊。”
剛開始,他和工友一樣,每天拿著鐵鍬在太陽底下挖土方,穿的鞋子鞋底特別薄,工地上的砂石硌得腳很不舒服,每天都干得大汗淋漓。逐漸地,專業(yè)知識給了他幫助,他開始測量放線、安裝管道,逐步熟悉項目運營管理:跑銀行取工程款、采購、在電腦上整理建筑資料、開卡車接送工人上下班……
工地上的生活很有規(guī)律,每天從清晨6點半工作到中午11點半,下午從1點半到傍晚6點,但也特別枯燥。當?shù)鼗A設施落后,沒有網(wǎng)絡、電視,有時候連手機都沒有信號。晚上,劉明就學習英語、葡萄牙語,或者玩玩手機游戲,“有時候特別悶得慌,就圍著工地轉(zhuǎn)幾圈,看看星星。想家的時候,就爬上當?shù)氐牟t望塔看看。”
他的工友李能強介紹說,公司負責建設當?shù)鼐用竦陌仓梅浚て谔貏e趕,沒有雙休日。劉明在那里的9個月,大家只休息了4天:元旦1天,中秋節(jié)1天,圣誕節(jié)2天。在他看來,“劉明雖然是大學生,但肯向只有初中文化的工友們請教技術(shù),還特別能吃苦。”
他們居住的工棚后面,有一大片天然的果樹林,種著芒果、香蕉、菠蘿。劉明和工友在中午休息時,就經(jīng)常睡在樹下,吃著水果,也別有一番風味。劉明逐步適應了這里的生活。工地上,蔬菜自己種,大米買進來,日子也就這樣在平淡中一天一天度過。
只有雨季的大雨會帶來真正的緊張。由于宿舍地勢較低,有幾次下大雨,宿舍就被水淹了。工人們睡覺的下鋪都泡在水中,劉明只得和工友們抱著被子,整晚坐在本來用于置放物資的上鋪上,更危急的時候,他們還要和非洲工友一起,在大水中追逐撿回試圖“水遁”的蔬菜和糧食。
今年2月1日,臨近春節(jié),完成9個月的“另類實踐”后,劉明終于回家了。“看到他回來,我們又高興又想哭。”姐姐劉慧說,與去非洲前相比,本來很帥的弟弟至少瘦了十幾斤,曬成了“黑人”,還有了抬頭紋,看著像老了幾歲,特別讓人心疼。
經(jīng)過了艱苦的日子,劉明覺得很值,“現(xiàn)在聽老師講專業(yè)課,看到圖紙,我的腦海里就會浮現(xiàn)該怎么施工的場景。學專業(yè)理論知識比以前更容易了。”他說,經(jīng)過近一年在工地上的鍛煉,自己可以獨立地給施工工地進行管網(wǎng)配水,與人溝通的能力更強了,學習也更有針對性、方向性。
劉明告訴記者,9個月時間他掙了三四萬元,“今明兩年的學費生活費都有了著落,我們家在農(nóng)村,我以后的學費不用父母負擔,這也算是‘另類實踐’的物質(zhì)收獲。”
“雖然在非洲那段時間過得很艱辛,但我不后悔,這段經(jīng)歷也讓我看到了自身的不足,明白了努力的方向。重新背起書包,在校園里安靜地上課,我卻很懷念大西洋的風,以及熱愛唱歌跳舞的人們。”明年大學畢業(yè)后,劉明還打算參加一些志愿服務,在艱苦的環(huán)境中繼續(xù)鍛煉自己。(本張翀侯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