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課堂:孩子的家庭教育需要“補位教育”
2015-08-13 16:24:46羊城晚報
“補位”一詞作為術語,屢見于足球比賽等體育項目,引申推廣到教育領域,筆者認為可指在對青少年教育上不能出現(xiàn)“盲點”和“空白”。正如青少年的生理發(fā)育需要均衡、協(xié)調的營養(yǎng),青少年的成長也需要全面、協(xié)調的教育。
它是一項特殊而又宏大的系統(tǒng)工程,需要社會全員參與,全天候關注。既需要社會各方面明確分工,各盡其責;又需要通力配合,加強協(xié)作。
一、知識素養(yǎng)“補位”
未來社會發(fā)展需要“專才”,更需要“通才”。既需要科學素養(yǎng),又需要人文素養(yǎng)和藝術修養(yǎng)。具體實踐中我們要鼓勵教師豐富學識。教師要通過“充電”來豐富自己。既要有精深的專業(yè)知識,又要有淵博的多科知識,還要熟練掌握計算機操作,充分實現(xiàn)學科教學與現(xiàn)代信息技術的整合,把學生引領到一個廣闊的知識世界;大力推動課外閱讀,開闊學生視野,拓展學生知識面。對全校學生開放學校閱覽室,對部分學有余力的學生開放圖書室,各年級開設節(jié)次不等的閱讀課;積極滲透傳統(tǒng)文化,傳統(tǒng)文化是中華文明的積淀,是寶貴的精神遺產,應當薪火相傳,生生不息;我們利用“國旗下講話”,課外活動開專題講座等形式進行民族精神和民族文化教育,讓學生感受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吸收傳統(tǒng)文化的精華,喚醒民族意識,強化人文素養(yǎng);加強藝術教育,開設各種音美興趣小組,增設藝術欣賞課,開展“學生才藝展示”等。
二、實踐能力“補位”
知識來源于生活,應用于生活,但當前我國教育存在的高分低能現(xiàn)象無不映射著社會、學校在學生實踐能力培養(yǎng)上的缺位。重知識輕能力,重課堂輕實踐,這與飛速發(fā)展的社會不合拍。江澤民同志說:“不能整天把青少年禁錮在書本上和屋子里,要讓他們參加一些社會實踐,打開他們的視野,增長他們的社會經驗。”我們可以引導學生走向社會,使其積極參加社會公益活動;讓學生們多次開展社會調查、參觀學習,了解工農業(yè)生產;引導學生親近自然,使其感受大自然之美,陶冶情操,豐富精神生活;鼓勵學生進行科技制作,學以致用,勇于實踐等。
三、情感思想“補位”
良好的思想品質、完善的個性心理、健全的人格是學生適應未來社會生活的重要保證。但是我們也看到,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的缺位,導致很多學生出現(xiàn)了思想心理障礙。為減少或避免這種現(xiàn)象,我們可以開展心理咨詢,進行感恩教育,傳遞“愛心祝福”,做好“親情補位”,利用榜樣示范,開設專題報告等。
總之,未成年的教育關乎民族未來,承載著黨和國家的希望,需要社會各界、學校、家庭、政府能夠攜起手來,加強協(xié)作,消除教育“盲點”,創(chuàng)造良好環(huán)境,共同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長負起責任,托起祖國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