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yōu)秀高中生作文展及點評:《掃盡塵囂》
2014-05-07 16:18:21新浪教育
寫在前面的話
讀書與作文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讀書可以開闊眼界,積累素材;可以豐富思想,提升境界;可以借鑒方法,學習表達。所以,詩圣杜甫說:“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本期編選的作文,均取材于學生自己的閱讀。這幾篇作文,不但表達了作者對所讀作品的感悟,而且聯(lián)系現實生活表達了自己的認識。這些作文的可貴之處,是讓我們看到了作者如何從讀書中獲取寫作的素材,汲取思想的營養(yǎng)。多讀書,才能寫出好作文,即是編選本期作文的主題。當然,精于立意,巧于構思,善于表達,也是這些作文共同值得學習的地方。(劉宇新)
作品:
掃盡塵囂
豐臺二中高二年級劉雨珂
他說:“我輕輕地走,正如我輕輕地來,掃盡塵囂。”
對于一個患腎病并發(fā)展到尿毒癥、需要靠透析維持生命的人來說,史鐵生先生對墓志銘的思索或許是自然的。他說:“我看好《再別康橋》中的一句:我輕輕地走,正如我輕輕地來。在我看來,那真是最好的對生死的態(tài)度,最恰當不過,用作墓志銘再好也沒有。”
他說的“我輕輕地走,正如我輕輕地來,掃盡塵囂”這一句,與徐志摩的句子區(qū)別并不大,只多了最后的四個字,但卻給人一種寧靜的感覺;蛟S是與史鐵生先生的信仰有關,先生信仰基督教和佛教,想必也是相信所謂的清濁之分的。佛教要求人們不要受世間邪惡污穢(即魔)的侵擾和影響,并認為佛是出自塵世而又有潔凈不染的境界。“掃盡塵囂”四個字,使我想到,一個幼小的生命悄悄地降臨人世,然后隨著他逐漸長大,他得以開蒙,并接觸到越來越多的新鮮事物,他懂的事情越多,便會受到越多的誘惑,受到塵世污濁氣息的浸染,直到進入暮年,才懂得清凈本心,無欲則剛,拂去纖塵。
然后,輕輕地離去,正如他輕輕地來,掃盡塵囂。
讀《病隙碎筆》這本書,我將這句話著重標注,并在旁邊抄錄。但其中的另一句話更使我眼前驀地一亮。先生說:“讓寂靜,甚至讓遺忘,去讀那詩句。”起初注意到這句話,或許是因為它的晦澀難懂;但看到另一篇文章,里面的一段話頗使我心儀:死后就不必再留戀任何生的形式痕跡。該記住的,人們會記起;該忘記的,人們便不再有記憶。闊綽的墓園,甚至精致的地宮,有些是生者的生前所愿,是要借此死后哀榮;有些則是生者強加給死者的“貪婪”。
心靈的告慰與精神的親近,要遠勝過功利的朝拜和流于形式的祭奠。大張旗鼓地吹打喧鬧和交通擁堵下的浮躁心境,會有利于死者靈魂的安寧嗎?生死兩疲憊。是啊,我們口口聲聲說著讓死者入土為安,又為何還用生者的虛榮去驚動了他呢?現在想來,寂靜與遺忘,的確是再合適不過的方式,湮滅了一切的喧囂,讓死者安詳地睡去,輕輕地離開,不驚動任何人,不帶走一片云彩。
我輕輕地走,正如我輕輕地來,掃盡塵囂。
點評:
帶著作品思考,帶著思考閱讀。
作者閱讀史鐵生的《病隙碎筆》,這很難得,因為這是一本從哲學的角度談論人生的書,具有一定的深度。但難得的是作者始終保持一種“主動閱讀”的姿態(tài),即始終在尋找、感悟、聯(lián)系。
作者一開始注意的是史鐵生先生的墓志銘,而后來在《病隙碎筆》里又看到一個更喜歡的句子;最后又在別人的文章中讀到另一種說法。三種表達各不相同,但指向一致。作者將三種說法互相參照,不僅讀懂了句子,更明白了道理。作者由此及彼的閱讀過程是主動尋找類似表達的過程,也是不斷追求理解這類表達的過程,更是對這幾個句子的感悟逐漸清晰、深化的過程。更難得的是,作者還進一步對史鐵生生命觀的形成原因進行了思考,并聯(lián)系當下的一些現象闡述了這種生命觀的現實意義。這篇不長的文章,既讀出了對史鐵生的理解,也聯(lián)系了社會現實,更有作者積極主動的思考。
如何閱讀,如何閱讀有思想品味的書籍?這篇文章做出了一個示范:即尋找動人的點,放進自己的心,想著身邊的事,寫出真實的文。
(點評教師盛志武:中學高級教師,北京市西城區(qū)教育研修學院中學語文教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