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錄取中的“上線落選”是如何發(fā)生的
2013-04-07 18:25:46琢玉匠人的博客文章作者:琢玉匠人
高考是每一位家長都非常關心的大事,研讀高招政策也成了不少家長的必修課,每年高考錄取期間都會聽到家長抱怨說孩子分數已經夠線了,但沒有被某所高校錄取的情況。
那么,什么是高考網上錄取中的“上線落選”呢?
顧名思義,說白了就是說考生成績上線了但沒有被錄取,最終落選。其實,很多情況是由于大家對這個“線”的理解和定位不同得出的判斷結果。當然,大多數家長了解高考錄取的基本規(guī)則,知道重點線、一本線、二本線、本科線、甚至投檔線、拋檔線、調檔線、第一次調檔線、錄取線的基本含義,但也確實有些家長搞不清這些概念之間的關系和代表的含義,有的家長甚至認為,孩子的分數過了本科線就應該被本科招生院校錄取,發(fā)生這種情況時家長考生的失落情緒會比較大。
為了避免這種情況發(fā)生,首先要搞清楚問題的根源是什么。今天我們來舉例分析一下“上線落選”發(fā)生的過程。從文字表述上看,考生成績上線了但沒有被錄取,最終落選這就是“上線落選”,那么,這個線代表什么?
根據對這個“線”的理解不同主要分為兩種情況:
一是指考生的投檔成績達到了相應批次最低控制分數線,但沒有達到所報學校的調檔分數線,檔案沒有投出去,無法被高校錄取。
二是指考生的投檔成績達到了所報學校的調檔分數線,檔案已經投到這所高校,進入“院校在閱”狀態(tài),學校審閱檔案后因各種原因認定不宜錄取,予以退檔。
這兩種現象每年都會發(fā)生,而且每一批次錄取完畢后,也總會有一些招投總分超出批次線的考生不能被錄取,這就是“上線落選”。
導致“上線落選”發(fā)生的具體原因很多,概括地講,主要有以下幾種:
。1)錄取規(guī)則性落選:原因是招生院校為了有一定的擇優(yōu)選拔余地,調檔考生數略多于計劃招生數,也就是投檔比例大于100%,在高校不增加招生計劃的情況下,部分上線的低分考生必然面臨退檔,這是正常落選;
例:在非平行志愿的省份,某高校在某省的招生計劃為100人,如果高校確定調檔比例為+5%,省級招辦投檔的考生檔案數為105人,如果高校不增加招生計劃,實際錄取仍然是100人,這樣就有5人上線落選。假如高校不限定調檔比例,那么省級招辦可能會以最大+20%的比例投放考生檔案,其目的當然是希望高校增加招生計劃,錄取更多的考生,但如果高校執(zhí)意不增加招生計劃,上線落選考生數就是20人,這種形式下高校往往會適當增加招生計劃。實行平行志愿后,高校調檔比率為100%,除特殊情況外上線落選的情況就很少發(fā)生了。
。2)填報志愿失誤性落選:考生填報的志愿不合理,尤其是專業(yè)志愿填報過高或沒有拉開梯度,在專業(yè)級差、單科成績等附加條件的影響下,導致專業(yè)志愿都相繼不能滿足,這種情況下如果考生還不服從專業(yè)調劑,那樣就很可能面臨落選。
。3)專業(yè)及調劑限制性落選:這是最不應該發(fā)生的情況,但每年都有類似現象產生。這種情況主要是考生沒有仔細閱讀院校招生章程關于專業(yè)錄取的限制,比如身體條件的限制、是否服從調劑的規(guī)則等這些明文規(guī)定的限制。
例:有些院校對考生專業(yè)志愿調劑有嚴格的限制,比如根據招生章程規(guī)定,北京郵電大學國際學院的專業(yè)只調劑有國際合作項目志愿的考生,沒有填報國際合作項目志愿的考生即使上了調檔線且服從調劑也不會被國際學院專業(yè)錄取,當其他專業(yè)錄取已滿時,即存在“上線落選”的可能。
發(fā)生一個志愿“上線落選”影響就比較大,如果發(fā)生一個批次的上線落選問題就非常嚴重了,有時某個考生的志愿填報極不合理,發(fā)生多個志愿甚至批次的“上線落選”,可能最終導致“上線落榜”,當然這種現象是非常少見的,大家也不用過于擔心,認識到產生這種現象的實質就不會造成人為失誤了。
從近幾年大部分考生報告的志愿填報及錄取結果看,總體志愿滿足情況還是比較好的,家長考生只要注意到了相關規(guī)則并合理規(guī)避就不會發(fā)生相關問題,大可不必為此過于焦慮。
琢玉匠人提醒大家,每一年的招生政策及院校的招生章程都會有一些調整,考生及家長應及時關注,運籌帷幄,決勝高考!
注:以上觀點僅供參考。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