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專家指導:高三中等生如何向尖子生跨越
2012-11-21 11:43:59高考金刊文章作者:劉興華
■真相:努力≠勝利
每一屆高三,總有學生和家長問我:“劉老師,為什么努力了但成績沒能提高?”這不是一個有創(chuàng)意的問題,回答它的難度絕對低于解一道二次函數題。但為什么每年仍然有那么多學生和家長提問?或許他們關注的不是原因本身,而是希望獲取提高成績的有效方法。
若非天才,絕無可能不經過努力就能獲得高考成功。然而,每個人努力的迫切性和境界不一樣。體尖藝尖們似乎上課老在打瞌睡,但是他們在競技場上拼盡全力,贏得榮譽,名校門檻自然已為他們降低了大半高度;而大多數人則要耐心地聽課,在晚自習上攻克一道又一道難題。再比如世界一級方程式錦標賽,選手1分32秒就能跑完一圈5公里長的賽道,全場比賽只需要一個多小時就能完成;如果你騎自行車跑相同的路程,又需要花多少時間呢?
作為中等生的我們,沒有競賽、自主招生、藝體特長等“捷徑”可走,也沒有法拉力賽車這樣的“大殺器”可以利用,我們唯有改進我們的學習方法,讓我們的努力更加科學、更加有效,才能打造出高考增分工具。
在閱讀下文前,同學們可以先思考幾個問題:
我是不是足夠努力?
我是不是存在偏科現象?
我是不是有些科目學習不得要領?
我還有沒有繼續(xù)努力的信心?
■方法:如何與時俱進
著名主持人白巖松在談中國改革發(fā)展時提出一個觀點:“方向比努力更重要。”這句話同樣適用于我們的學習。我們必須在學習方法、努力方向上與時俱進,才有可能取得好成績。
第一,與時俱進應對“新高考”。從2013年開始,全國各省都將采用新課標高考,同學們知識體系的構建,必須以新課標為指導。這主要體現在我們對輔導資料和練習題的選擇上。很多圖書公司為了搶占市場,在新考綱沒有公布之時,就將輔導資料打著“新課標”的旗號向廣大師生銷售,同學們要注意甄別,選擇出版時間靠后的輔導資料更加穩(wěn)妥。
第二,與時俱進跨入新年級。有不少同學在高一高二時成績穩(wěn)定,但進入高三后就出現明顯的滑坡,這是因為同學們對高三的知識、學習節(jié)奏,甚至新老師表現出一定的不適應。同學們必須調整學習方法、生活節(jié)奏,來適應高三。
比如,有同學在高二養(yǎng)成了第三節(jié)晚自習只做數學題的習慣,并且效果不錯。但進入高三后,各個學科難度和題量都在加大,如果還是保持以前的學習習慣,勢必導致某些科目沒有時間復習,成績自然會一落千丈。此時,就需要重新制訂自己的學習計劃了。
第三,與時俱進面對新挑戰(zhàn)。同學們或許會發(fā)現,以前喜歡打球的同學現在不怎么打球了,而是坐在教室里做練習題;以前考試總是排在班里40名開外的男生,突然在幾次月考中躍進前20了。高考激發(fā)了大家更大的學習熱情和積極性,面對更加激烈的競爭,同學們必須從心理上做好調試。不要用一成不變的眼光看待同學,也不要用以前的成績來衡量自己。一切從零開始,以嶄新的面貌參與高三的競爭。
■努力:是否也曾動搖
有同學在感慨自己努力而效果不佳的時候,沒有反思自己的學習方法,而是在學習的挫折中開始動搖,開始放棄。也許高三第一次月考、第二次月考沒考好是因為不適應、方法不當造成的,那么第三次月考失敗,很有可能是由于懈怠、不自信造成的。怎樣讓自己始終堅持而不會中途放棄呢?那就是每天都用可實現的目標激勵自己。
上一期《高考金刊》,李曄老師告訴我們“如何制訂目標”,其中提到“目標天天看”的觀點。即將學習計劃細化為各個小的階段性目標,分月、分周、分天去完成它。當你時時都能感受到目標的激勵,以及每天都在實現目標的成就之后,自信心就會不斷積聚。所謂自信,就是在不斷的激勵中形成的。
心理學家曾經做過一個有趣的試驗。組織三組人,讓他們分別向10公里以外的村莊進發(fā)。第一組人既不知道村莊的名字,也不知道路程有多遠,他們只要跟著向導走就可以了。剛走出兩三公里,就開始有人叫苦;走到一半的時候,有人幾乎憤怒了,他們抱怨為什么要走這么遠,何時才能到頭,有人甚至情緒低落,坐在路邊不再前進。第二組人知道村莊的名字和路長,但路邊沒有里程碑,只能憑經驗來估計行走的時間和距離。走到一半的時候,大多數人感到疲累,擔憂不知何時才能走到;快到終點的時候,人們情緒開始低落,疲憊不堪,因為懷疑路還很長,于是紛紛開始放棄。第三組人不僅知道村莊的名字、路程,每一公里還有一塊里程碑,毫無疑問,這一組越到臨近終點時越有動力,最后情緒高漲地到達終點。
這就是階段性目標的重要性,它能確保我們的努力一如既往。當然,漫漫高三征途中,總會遇到各種挫折和情緒的起伏,除了用目標激勵自己外,隨時調整自己的心態(tài)也非常重要。這個時候,參加一定量的身體鍛煉,包括聽音樂、看漫畫,都可以凈化自己的情緒。
■慣性:拖了誰的后腿
當學習方法得當,進入一種良性循環(huán),這種慣性能確保你考出好成績。但對大多數中等生而言,我們在學習方法上是存在一定問題的,如果不能及時調整,這種慣性就會帶來惡性循環(huán)。
偏科就是一種不良的慣性。大多數同學都有自己喜歡和不太喜歡的科目,對自己喜歡的科目,上課或許會更認真,課后做的習題也會更多一些。比如喜歡寫作的同學,即使數學題沒有做完,也會工工整整把作文寫在作文本上;那些不喜歡英語的同學呢,可能會在英語課上做其他作業(yè),晚自習做其他作業(yè),把英語的提高寄托在校外的輔導上。偏科矯正的方法,可采用心理學上的“同類替換”,即用學習數學的熱情、習慣去學習英語。把英語課本想象成數學課本,在平時做數學作業(yè)的時間、位置,嘗試做英語試題。一開始是比較困難的,但只要堅持,當自己成績有一定提升后,學習興趣也會相應增強。
自怨自艾也是一種不良的慣性。有同學在考試失敗后,會習慣性地情緒低落,而且持續(xù)時間特別長;到了后期,會演變?yōu)閷Υ煺鄣淖晕艺J同,對同學、老師關心的情緒享受。同學們要學會在每次考試后總結自己的失誤和不足。哪些試題丟分是因為知識沒有掌握,哪些試題丟分是因為臨場失誤,這樣才能針對性去解決疑難。
上課不聽講,甚至“脫產”到培訓機構補習以及晚上開夜車、白天打瞌睡等,都不是好習慣,需要認識到它們的危害性,并努力做出改變。發(fā)現一個壞毛病,就要立即消滅,不要等到已無可挽回時才來反思自己犯下了哪些錯誤。
讀到此處,筆者在開篇提出的四個問題,同學們是否都在心里有了答案呢?堅持正確的方法,不停歇地努力,消滅不良習慣,中等生也能在高考中取得勝利。
作者簡介:
劉興華
北京師范大學碩士研究生,卓奇教育創(chuàng)始人,擁有26年高中一線教學經驗,培養(yǎng)出數百名考入北大、清華、復旦等名校的學子。潛心研究教育學和心理學,為多家報社雜志社撰文百余篇,文章具有很強的理論指導性和實踐操作價值。
相關鏈接:
高三備考指導 | 高中資源庫 | 高分經驗分享 |高三家長必讀| 高考各科知識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