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優(yōu)秀考生訪談:北京大學元培班學生陳星爍
2012-11-19 13:46:18北京考試報文章作者:劉婧
認識她的人都說,你想找陳星爍,別去學校附近的商場、別去宿舍、別去小樹林,一定要去圖書館或實驗室,在瓶瓶罐罐堆里,你準能找到她。陳星爍,這個今年剛滿18歲的女孩兒,兩個月前剛踏進北京大學,成了備受矚目的元培班的大一新生。就在今年3月,她站到領獎臺上,成為“北京青少年科技創(chuàng)新市長獎”獲得者中的一員。在一零一中學,她各科成績名列前茅,曾經擔任過班長、學委,是學校新聞中心的記者、校辯社的社員、校運會的冠軍……
瓶瓶罐罐裝滿了夢想
“北京青少年科技創(chuàng)新市長獎”于2003年設立,每年評選出5名獲獎者,是北京市青少年科技創(chuàng)新活動的個人年度最高榮譽。
由于爸爸的職業(yè)和金屬材料有關,星爍從小就對各種材料產生了濃厚的興趣。“稀土究竟有什么神奇之處,能為我們的生活帶來什么變化呢?”一次聽科學家關于稀土的報告,讓她對稀土產生了興趣。帶著這個問題,她參加了北大無機化學實驗室的研究活動。在這里,她的目光定格在電流變這一新型材料上。“什么樣的電流變材料性能好呢?”這是個科學家都無法回答的問題。她開始查閱大量資料,自學專業(yè)知識,向老師請教,不斷嘗試合成新材料。
這一“合成”就是半學年加一個暑假。周末、暑假本是休息調整的時間,星爍卻在這瓶瓶罐罐的碰撞聲中度過。合成需要不同的材料去嘗試,有的材料有七八個樣品,每個樣品都要研磨至少1個小時。星爍半天就要研磨4個樣品,研磨完了胳膊酸得抬不起來,還要進行樣品烘干。周一中午往往來不及吃飯,她要騎車到北京理工大學進行樣品檢測。“有時氣喘吁吁地趕到卻發(fā)現(xiàn)沒有人,只能第二天再去一趟。”“如果失敗了怎么辦?”“沒關系,我可以繼續(xù)嘗試下一種材料。分析失敗原因更重要。”星爍微笑著說。她的努力沒有白費。最終,星爍用稀土合成出了新材料。
實驗過程不是一帆風順的,參加競賽也是如此。在一次比賽中,星爍只拿了二等獎,在下領獎臺的那一刻,她再也忍不住,哭了。后來,星爍明白了,讓女孩兒發(fā)光的不一定是金閃閃的獎杯,也可以是她曾經流過的眼淚。
瓶瓶罐罐沒牽絆學習
一個人的精力畢竟有限,每周一、二送實驗結果,不僅要餓肚子,還要放棄午睡時間,星爍只能抓緊課間時間墊墊肚子、在桌子上趴會兒,不能耽誤了上課。參賽前,星爍還要為參賽作品做展板、PPT,那時為了不翹課,經常放學趕去展板公司溝通。每次參賽回來,星爍書桌上都會有堆積如山的卷子。
星爍也想過放棄,畢竟高三是最關鍵的一年,不能讓課外的興趣活動牽絆了學習。媽媽找她談了很久,幫她理清頭緒,并鼓勵她學會面對。于是,星爍開始嘗試合理安排,困難逐漸迎刃而解了。由于高一、高二基礎好,參賽回來,星爍會整理好卷子,有重點地去做,借來同學筆記回家補全,不懂的地方及時問老師;在模擬考試時,成績果然沒有退步,而且仍然是第一名。
星爍的媽媽從不苛求女兒得第一,從不強迫女兒上各種興趣班。女兒喜歡什么,她都鼓勵去嘗試。她認為,瓶瓶罐罐,正是星爍的興趣所在,只要處理好和學習的關系,就不會牽絆學習成績。
瓶瓶罐罐能成就心愿
選擇北大元培班,是因為她想對北大的學科充分了解后再根據自己的興趣確定專業(yè)。當被問到大學和高中有什么不同時,星爍抿嘴一笑:“感覺比高三更累了。”上了大學,星爍不僅選了多門課程,還進入團委、參加社團。
“打算將來選什么專業(yè)呢?”“應該還是化學吧,化學比其他學科更有意思。”晚上9時,星爍剛從課堂里走出來,第二天還要去室外實驗室做實驗,回宿舍后準備做一下預習工作。“上大學了還保持著高中的學習慣性?”我不禁問到。“大學講課不會一對一地去教,所以更要提前預習和課后復習。”她不假思索地回答;瘜W課中有許多知識較難理解,有時甚至會用到大二以后的知識,而這些難點老師在課堂上不會一一講到,只有課下多看書,多去實驗室擺弄瓶瓶罐罐。“感覺還有很多彎路要走,自己摸索著總是沒那么輕松。”但這讓星爍變得更堅強,鍛煉了解決問題的能力。“周圍的同學都比我優(yōu)秀,他們好多都獲得國際和國家化學奧賽金牌呢!”
星爍暗下決心,不能被別人落下。她還要去繼續(xù)揮動手中的瓶瓶罐罐,研究出低成本、高環(huán)保、性能好、有廣泛應用前景的成果。相信在不久的將來,這顆冉冉上升的新星將在科技的天空中熠熠閃爍。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