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

熱門城市 | 全國 北京 上海 廣東

華北地區(qū) |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內(nèi)蒙古

東北地區(qū) | 遼寧 吉林 黑龍江

華東地區(qū) | 上海 江蘇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東

華中地區(qū) | 河南 湖北 湖南

西南地區(qū) | 重慶 四川 貴州 云南 西藏

西北地區(qū) | 陜西 甘肅 青海 寧夏 新疆

華南地區(qū) | 廣東 廣西 海南

  • 微 信
    高考

    關(guān)注高考網(wǎng)公眾號

    (www_gaokao_com)
    了解更多高考資訊

首頁 > 高考作文 > 高考作文新聞 > 揭秘北京市歷年高考語文作文命題基本規(guī)律

揭秘北京市歷年高考語文作文命題基本規(guī)律

2012-02-03 14:49:50新浪博客文章作者:王大績

  北京市十年(2002—2011)高考作文題目所揭示的作文命題基本規(guī)律

  從2002年到2011年,北京市高考語文自主命題歷經(jīng)十年。十年里,北京市高考命題組付出了辛勤的勞動,進行了有益的探索,做出了重要的貢獻,提供了寶貴的經(jīng)驗和教訓。本文試圖以這十年來北京市作文題目為例,談?wù)勛约簩ψ魑拿}基本規(guī)律的認識。

  有朋友問我:以前你怎么不批評語文高考試題,從2007年開始卻批評個沒完沒了?這種猜疑的主觀指向雖已彰顯,但我無意以其人之道還度其人之心,無端猜疑毫無意義。我只想說:根本原因是,自己此前的認識水平不夠;現(xiàn)在我的認識有所提高,而高考題目的水平似乎還在原地踏步——我的疑問由此產(chǎn)生。提出批評也并非針對命題人。“人非圣賢,孰能無過”,任何人對客觀事物的認識都難免有這樣那樣的不足和局限。我只希望用質(zhì)疑促進討論和思考,從而幫助高考命題減少失誤,進而上升到更高的境界。

  和許多一線教師一樣,我也曾經(jīng)是高考語文試題虔敬的崇拜者,視題目和參考答案為金科玉律,為教學和備考的良師益友。高考語文試題也的確是我從事語文教學和指導高考備考的啟蒙教材。如果說我現(xiàn)在對作文命題的根本規(guī)律有了一些新的認識,那也正是建立在北京命題的勞動、探索、貢獻、經(jīng)驗和教訓之上的。

  我們曾經(jīng)認為,作文題目是為寫作劃出一個范圍,在這個范圍內(nèi)寫作就符合題意,逾越了這個范圍即為跑題,F(xiàn)在看來,這種認識是不夠恰切的。因為,對這個范圍的界定,是建立在“作文常識觀”的基礎(chǔ)之上的。“作文常識觀”將作文題目視為常識答題,而不是展示寫作者思維的窗口。其實,對作文題目允許范圍的界定,并非題目自身的屬性,而是界定者自身思維范圍的顯示。如果說作文題目可能輻射的空間有一個范圍,那么這個范圍就是無限廣闊的生活。正如語文的外延等于生活,作文題目的范圍也是無限廣闊的。它有多么廣闊?我達不到它的邊際,任何人也達不到,就是全世界的人合在一起,仍然不能窮盡一個作文題目。莊子說:“我生亦有涯,而學亦無涯。”我們可以借用來說作文題目。作文題目的外延是沒有邊際的,是我們的認識有限,我們往往是在自己的坐標點上,以自己有限的視野和思維能力看待一個個作文題目的。作文命題、閱卷、教學中的諸多問題,乃至每年高考之后對作文題目的評說、指摘和惡搞也大多源于這種“作文常識觀”的范圍界定觀念。當我們換用一種新的“作文思維觀”看待作文題目的時候,此前我們的種種困擾,也便迎刃而解。

  今天,我可以清楚地、負責任地說,高考作文題目的本質(zhì)是提供給考生一個構(gòu)思、謀篇、成文的原點——作文題目,是寫作的原點?紙鲎魑氖菍@原點的演繹,是由原點出發(fā),在生活的廣闊空間中,發(fā)揮展示思維,向廣闊生活的輻射。給標題和給話題作文是給出一個原點,作為寫作依據(jù);給材料作文則給出一種生活場景,其中包含若干原點,供考生選擇。

  《高中語文課程標準》要求:“表達與交流中要鼓勵學生自由地表達、有個性地表達、有創(chuàng)意地表達,盡可能減少對寫作的束縛,為學生提供廣闊的寫作空間。”這不僅是一個教學與考試必須遵從、落實的標準,也是對寫作固有規(guī)律精辟的揭示。寫作是同學最重要的表達與交流的手段。盡可能減少對寫作的束縛,為學生提供廣闊的寫作空間——當然是無限廣闊的生活空間。鼓勵學生自由地表達、有個性地表達、有創(chuàng)意地表達——當然也只有在廣闊的生活空間里學生才可能享受表達的自由,體現(xiàn)表達的個性,展示表達的創(chuàng)意。任何違背《高中語文課程標準》的觀念,實際也是對寫作固有規(guī)律的背離。

  感謝北京市十年來的高考作文題目,我的一點兒新認識,就萌生于這方沃土。下面,我具體解說這十個題目給我的教益。在此申明,當年我并沒有現(xiàn)在這樣的認識。

  【2002年·北京市高考自主命題第一題】

  閱讀下面材料,根據(jù)要求作文。

  幾個同學看了一場世界杯足球賽,興致勃勃地聊起規(guī)則問題。

  同學甲:規(guī)則太重要了。運動員不守規(guī)則,裁判不公正執(zhí)法,就不會有精彩的比賽!

  同學乙:對!沒規(guī)則不成。沒有校規(guī),沒有交通規(guī)則,成嗎?

  同學丙:可有時不守規(guī)則的占了便宜,守規(guī)則的反倒吃了虧呢。

  同學乙:那是另外一回事。

  同學。翰贿^規(guī)則也不是死的,要是不合適,就得改。現(xiàn)在許多“游戲”規(guī)則不都修改了嗎?

  ……

  請以“規(guī)則”(含“規(guī)則與……”)為話題,自行立意,自擬題目,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除詩歌外,文體不限。

  [我的認識]這是一則給話題作文,“規(guī)則”是提供給寫作的原點。

  材料中甲、乙、丙、丁四位同學的五次發(fā)言,分別涉及到規(guī)則的重要性、普適性、局限性、獨特性和變通性。省略號則表明規(guī)則還有其他許多屬性。

  這些聊天發(fā)言應該是對考生啟發(fā)性的提示。但是,對某一詞語話題屬性的多角度啟發(fā)不應是作文命題的責任,開闊思維是語文教學應負的使命。至于在廣闊的生活空間里,“規(guī)則”總共有多少屬性,誰也涵蓋不全。

  命題之所以加上提示材料,正因為在命題專家的認識中,“規(guī)則”是一個范圍,一個圈子。他們擔心考生的思維達不到自己期待的寬度,所以亮起幾只提示燈盞。殊不知,諸多提示語,很可能適得其反,不但成了題目的負載,也成了考生以自己熟悉的生活素材演繹“規(guī)則”的障眼迷霧。

  有意思的是題目括號內(nèi)“含‘規(guī)則與……’”的說明。這是什么意思?這或許是命題對自己圈定的圈子的一種拉伸擴展。省略號應能代表任何事物,那么,省略號也可能代表的就是生活。如是,話題“規(guī)則”,作為寫作思維的一個原點,就可以輻射到廣闊生活的任何領(lǐng)域,而這也正是任何作文題目的本質(zhì)屬性。那么,題目中的提示燈盞和拉伸擴展還有什么必要呢?

  [題目期望]請以“規(guī)則”為話題,自擬題目,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除詩歌外,文體不限。

  【2003年·北京市高考自主命題第二題】

  無論在個人經(jīng)歷中,還是在社會生活中,常常會出現(xiàn)令人難忘的轉(zhuǎn)折。對此,你一定會有所感,有所思,有所悟。

  請以“轉(zhuǎn)折”為題,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詩歌外,文體不限。

  [我的認識]這是一則給標題作文,“轉(zhuǎn)折”是提供給寫作的原點。

  好的是,命題對“轉(zhuǎn)折”未作多余的解釋和提示。兩句提示語是真理,它揭示出作為寫作思維原點的“轉(zhuǎn)折”,在主觀世界和客觀世界中,有無限廣闊的輻射空間;揭示出支撐寫作殿堂的兩大支柱:具體材料和思考感悟,并且尤以感悟為重中之重。因此,“無論在個人經(jīng)歷中,還是在社會生活中,常常會出現(xiàn)令人難忘的××××。對此,你一定會有所感,有所思,有所悟”這兩句話,放之于所有作文題目而皆準。但,這是作文教學的要義,并非作文題目所必須。

  [題目期望]請以“轉(zhuǎn)折”為題,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詩歌外,文體不限。

  【2004年·北京市高考自主命題第三題】

  以“包容”為題,寫一篇文章。

 。垡螅茛“包容”有寬容、大度、不計較、有氣量的意思,也有一并容納、接受不同意見的意思。本題若只從其中一個方面寫,也可以。②除詩歌外,文體不限。③不少于800字。

  [我的認識]這是一則給標題作文,“包容”是提供給寫作的原點。

  作文命題在2003年“轉(zhuǎn)折”卸載之后,又做起無謂的解釋,又在劃圈。

  對話題或標題的解釋,有時是必要的。例如2006年天津卷作文題目給出標題“愿景”,因為這是《現(xiàn)代漢語詞典(第5版)》才收錄的一個新詞,所以需要解釋詞義:所向往的前景。又例如2009年天津卷作文題目給出話題“我說90后”,因為“90后”是一個特定稱謂,所以需要解釋所指:出生于20世紀90年代被稱作“90后”的青少年。至于“包容”是什么意思,一方面,高考考生不可能或者說不應該一點兒也不懂;另一方面,也很少有人能把“要求①”中羅列的六種意思都陳述出來。那么,命題在要求中逐一羅列之后,又說“本題若只從其中一個方面寫,也可以”,豈不是對于兩個方面都毫無意義?況且,這“其中一個方面”還頗具歧義。“‘包容’有寬容、大度、不計較、有氣量的意思,也有一并容納、接受不同意見的意思。”“其中一個方面”到底是二中之一,還是六中之一?

  原本一目了然的寫作思維原點,考生完全可以憑借自己對“包容”的理解,在廣闊的生活空間中,用熟悉的生活素材,演繹這個作文題目。無謂的解釋卻使一個簡明的詞語變得有點兒不好捉摸,這圈兒劃得連命題自己都有點兒暈乎了。

  [題目期望]以“包容”為題,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詩歌外,文體不限。

[標簽:高考 語文]

分享:

高考院校庫(挑大學·選專業(yè),一步到位。

高考院校庫(挑大學·選專業(yè),一步到位。

高校分數(shù)線

專業(yè)分數(shù)線

  •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guān)注高考網(wǎng)微信
    ID:gaokao_com

  • 👇掃描免費領(lǐng)
    近十年高考真題匯總
    備考、選科和專業(yè)解讀
    關(guān)注高考網(wǎng)官方服務(wù)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