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

熱門城市 | 全國 北京 上海 廣東

華北地區(qū) |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內蒙古

東北地區(qū) | 遼寧 吉林 黑龍江

華東地區(qū) | 上海 江蘇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東

華中地區(qū) | 河南 湖北 湖南

西南地區(qū) | 重慶 四川 貴州 云南 西藏

西北地區(qū) | 陜西 甘肅 青海 寧夏 新疆

華南地區(qū) | 廣東 廣西 海南

  • 微 信
    高考

    關注高考網公眾號

    (www_gaokao_com)
    了解更多高考資訊

首頁 > 高中頻道 > 高中課程標準 > 吉林省普通高中新課程方案(2)

吉林省普通高中新課程方案(2)

2010-08-23 11:27:24吉林教育督導團辦公室


  五、教學時間安排及學分管理

 。ㄒ唬⿲W年教學時間

  1.每學年52周,其中教學時間40周,社會實踐1周,假期(包括寒暑假、節(jié)假日和農忙假)11周。

  2.每學期分兩段安排課程,每段10周,其中9周授課,1周復習考試。

 。ǘ┠K教學時間

  1.語文、外語、數(shù)學、思想政治、歷史、地理、物理、化學、生物、技術等科目的1個模塊教學時間為36課時,一般每周安排4課時(持續(xù)1個學段)或2課時(持續(xù)1個學期)。

  2.藝術、音樂、美術、體育與健康等科目的1個模塊教學時間為18課時,一般每周安排2課時或1課時。

  3.學?梢越Y合師資和辦學條件等實際情況按學期安排各模塊課程。

 。ㄈ┲芙虒W時間

  1.每周按5天安排教學。

  2.原則上每周按35課時安排教學。

  (四)課時

  1.原則上每個課時的時長為45分鐘。

  2.有條件的學?煞e極開展長短課時相結合的實驗。

 。ㄎ澹┚C合實踐活動

  1.綜合實踐活動是每個學生的必修課程,共23學分。其中,研究性學習活動時間三年共計270課時,15學分,高一、高二年級各安排6學分,高三年級安排3學分;每個學生在三年內至少完成3個研究性學習課題。研究性學習活動時間由學校根據各學段課時總數(shù)合理安排,可集中使用也可分散使用。

  2.學生每年必須參加不少于1周的社會實踐(包括軍訓、參觀、考察、生產勞動等),獲得2學分。建議學校在高一年級、高二年級和高三年級各安排1周。

  3.學生三年中必須參加不少于10個工作日的社區(qū)服務并獲得相關證明,獲得2學分。鼓勵學生利用節(jié)假日和課余時間走進社區(qū),融入社會,參與社區(qū)服務。

 。⿲W分管理

  1.學生學習一個模塊并通過考核,可獲得2學分(其中體育與健康、藝術、音樂、美術每個模塊原則上為18課時,相當于1學分)。學分由學校認定。技術的8個必修學分中,信息技術和通用技術各占4學分。

  2.學生畢業(yè)的學分要求:學生每學年在每個學習領域都必須獲得一定的學分,三年中獲得116個必修學分(包括綜合實踐活動的23學分)和28分以上的選修學分(其中,選修Ⅱ至少獲得6學分),總學分達到144方可畢業(yè)。鼓勵學有余力或希望多方面發(fā)展的學生修習更多的選修課,獲得更多學分。

  [編輯本段]

  六、課程實施建議

  (一)合理有序地安排課程,保證教學秩序的穩(wěn)定

  各普通高中學校要全面把握國家課程標準的要求,統(tǒng)籌做好學分分配和課程安排。本方案中的課程安排指導表(見附表2、附表3、附表4)是我省各普通高中進行課程安排和學分管理的基本依據。學校要結合本校實際,制定具體的《學校課程表》并認真組織實施。

  高三年級下學期除了安排各科目選修模塊和學校自主開設選修模塊外,仍應安排體育與健康、藝術(音樂、美術)等活動時間。

  各地和學?筛鶕䦟嶋H情況對有關科目必修模塊的安排順序進行調整。

 。ǘ┌凑崭鲗W科課程標準的要求,開齊必修模塊,逐步開全選修模塊

  各學校必須開齊各學科課程標準所規(guī)定的必修模塊,同時要積極創(chuàng)造條件,制定開設選修課程的規(guī)劃,逐步開全各學科課程標準所規(guī)定的選修模塊,為學生有效地選擇課程提供保障。

  各地和學校必須確保學生每天在校1小時的體育活動時間,每周至少1課時的班團活動時間。

 。ㄈ┓e極開設學校選修課程,體現(xiàn)學校教育教學特色

  各學校應結合實際情況,積極開設豐富多樣的學校選修課程,突出創(chuàng)新性、綜合性、實踐性、開放性和選擇性,并達到模塊教學的基本要求,體現(xiàn)辦學特色。

  各市(州)、縣(市、區(qū))應認真總結普通高中學校選修課程開發(fā)經驗并加以推廣,引導所有普通高中都能夠按照新課程方案的要求,自主開設學校選修課程,滿足學生選修的需要。

  (四)準確把握課程特點,開設好綜合實踐活動課程

  綜合實踐活動是國家規(guī)定的必修課程。要通過研究性學習、社區(qū)服務、社會實踐等課程,引導學生關注生活與社會,增強社會責任感,提高收集與處理信息的能力、綜合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交流與合作的能力、創(chuàng)新與實踐的能力。

  研究性學習以學生的自主性、探索性學習為基礎,學生從生活和社會實踐中選擇和確定研究專題,通過親身實踐獲取直接經驗,養(yǎng)成科學精神和科學態(tài)度,掌握基本的科學方法,提高綜合能力。教師要組織、參與和指導研究性學習。

  (五)建立選課指導制度,引導學生制定修習計劃

  學校應建立行之有效的校內選課指導制度,引導學生根據自身實際對課程內容、學習方式和學習數(shù)量進行選擇,避免學生選課的盲目性。學校在學生選課前應及時提供課程設置說明和選課指導手冊。班主任及任課教師要對學生進行選課指導,并與學生建立相對固定的聯(lián)系。學校要鼓勵學生在感興趣、有潛能的方面選修更多的模塊,促進學生的個性發(fā)展。學生可跨班級、跨年級選修。

 。┏浞滞诰蛘n程資源,建立課程資源共享機制

  學校應加強課程資源建設,遵循高效、協(xié)調與共享的原則,充分挖掘并有效利用校內現(xiàn)有課程資源,大力加強校際之間及學校與社區(qū)的合作,補充校內課程資源的不足,盡可能滿足學生的選課需求。教師要積極參與課程資源開發(fā),提高課程資源開發(fā)與應用的意識和技能。要積極利用和開發(fā)基于現(xiàn)代信息技術的課程資源,建立廣泛而有效的課程資源網絡。

  (七)建立發(fā)展性評價制度

  實行學生學業(yè)成績與成長記錄相結合的綜合評價方式。學校應根據目標多元、方式多元、注重過程的評價原則,綜合運用觀察、交流、測驗、實際操作、作品展示、自評與互評等多種方式,為學生建立綜合、動態(tài)的成長記錄手冊,全面反映學生成長歷程。教育行政部門將通過相應的方式、方法對普通高中教育教學質量進行監(jiān)測。

 。ò耍﹪栏駥W生學分管理與畢業(yè)資格的認定

  學校通過學分記錄學生的學習過程和學業(yè)成績。學生修滿學年并達到規(guī)定的學分方可畢業(yè)。學生完成規(guī)定課程的學習后經考試或考核合格取得學分;考試或考核未合格的科目、模塊,允許學生按規(guī)定進行補考,補考合格方可獲得學分。補考仍不合格的,允許學生重修或另選其它科目、模塊。對于未經在校修習已經達到課程修習水平要求的學生,允許通過相應的考試并取得學分。轉學學生在原學校修習獲得的學分,經審查核實,可轉為轉入學校的累計學分。省、市教育行政部門要對普通高中學分認定工作進行指導、監(jiān)督和評估。

  (九)省將參照此方案對少數(shù)民族學校另行提出具體要求。

  附表1:吉林省普通高中課程設置及學分分配表(略)

  附表2:吉林省普通高中一年級課程、課時與學分安排指導表(略)

  附表3:吉林省普通高中二、三年級課程、課時與學分安排指導表(略)

  附表4:吉林省普通高中學生選課(選修Ⅰ模塊)指導表(略)[1]

[標簽:課改 高中課改]

分享:

高考院校庫(挑大學·選專業(yè),一步到位!)

高考院校庫(挑大學·選專業(yè),一步到位!)

高校分數(shù)線

專業(yè)分數(shù)線

  •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高考網微信
    ID:gaokao_com

  • 👇掃描免費領
    近十年高考真題匯總
    備考、選科和專業(yè)解讀
    關注高考網官方服務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