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2010年高中歷史會考復習
2010-08-02 09:01:47網(wǎng)絡資源
由于福建高中會考實行反向考試,即文科生考理科科目,理科生考文科科目,所以高二理科生面臨通過2010年1月16日歷史地理會考的任務。為此老師必須認真做好會考復習工作安排,師生密切配合,確保會考任務圓滿完成。
高中歷史會考復習時間短,內(nèi)容多,如何在有限的時間內(nèi)提高復習效率,使學生取得最佳成績呢?下面就關(guān)于會考復習談談我的一些淺見。
一、抓綱
狠抓《會考綱要》。眾所周知,《會考綱要》是學科會考命題的依據(jù),是考試內(nèi)容及其要求的具體化,對復習備考有很大的導向和指南作用,需認真學習、領(lǐng)會:
。ㄒ唬┱J真把握會考的宗旨和目的:
歷史科會考的宗旨在于:考查學生對所學的歷史科課程,在思想認識水準、基礎知識掌握程度和理解、分析、比較、綜合、評價等方面的能力與素質(zhì)是否達到高中畢業(yè)生的合格水平。這意味著會考的要求和難度與高考相比明顯偏低,這就要求我們在復習過程中認真體會把握。
(二)要分析和掌握會考的試卷結(jié)構(gòu):
1.題型結(jié)構(gòu):試卷結(jié)構(gòu)為選擇題占60%,共30小題,非選擇題占40%,共5小題。滿分為100分,時間為90分鐘。閉卷考。
2.內(nèi)容比例:必修一約40%,必修二約30%,必修三約30%。
3.試題難度比例:8:1:1,全卷難度值:0.80~0.85.
二.營造會考大氛圍
考慮到會考復習時間的有限性,在講授必修三新課的一開始,老師就反復強調(diào)要及時掌握新課的知識點,打好基礎,從而為縮短必修三的復習時間設下埋伏。在總復習到來之前,發(fā)動多方力量,極力制造濃烈的會考氣氛,以觸動學生敏感的神經(jīng),讓他們在緊張中真正行動起來,積極投入會考復習中。
。ㄒ唬⿻贾匾——多管齊下?记翱倧土曤A段,校領(lǐng)導、班主任、科任教師、家長(這些因素是外因,營造考試氛圍)密切配合,通過思想溝通及相應措施的采取,使學生充分感受會考的重要性,端正態(tài)度扎實準備,積極主動地投入會考復習。針對理科生普遍的基礎不太牢固,學習存在困難的現(xiàn)狀,要防止他們在復習時喪失信心,“不戰(zhàn)自敗”。應該在精神上、心理上鼓勵他們。既要向他們強調(diào)會考的意義和重要性,也要鼓勵他們認真對待,奮力拼搏,有計劃地完成課文復習,以取得較理想的成績。
。ǘ├们楦幸蛩卣{(diào)動學生復習積極性。用愛去感動學生,讓學生用成績回報你的愛。師生關(guān)系是學生能否認真學習你所教的科目的重要因素,有道是“親其師,則信其道”。教師要想辦法讓學生喜歡自己,學生只有先喜歡了老師,才會喜歡他教的學科,要想使學生喜歡自己,必須要無私的把愛傾注給學生,站在學生的立場來考慮事情。高中的學生已經(jīng)長大了,是懂感情的,只要你有足夠的愛心給他,他懂得如何回報教師。
三.制定相應的復習策略
從某種意義上說,復習課比上常規(guī)課來得重要。根據(jù)教育心理學原理,知識的遺忘是正,F(xiàn)象,只有通過復習知識才能達到掌握知識?梢哉f,學習和記憶是復習歷史的前提和基礎,沒有對課本內(nèi)容的整體把握和史實的準確記憶,就談不上總結(jié)和發(fā)揮。而只學習和記憶,不練不測,就無法清楚地了解和把握在每一階段的對知識的掌握程度。因此,復習過程中要學、記、練、測相結(jié)合。我們知道會考復習一般時間較短,大概最多也只有兩個月時間。在這短短的時間里,如何將三本教材中的知識點復習到位,做到有效性復習,我認為首先應明確復習目標。作為會考復習應有什么復習目標和復習策略呢?
。ㄒ唬┰鷮嵶ズ没A知識——讓學生“記”起來
在會考復習中,要有的放矢,針對性要明確,那么首先必須搞清楚要復習哪些內(nèi)容,每個內(nèi)容的復習要達到什么要求,才能考出理想的成績。而根據(jù)會考要求,關(guān)鍵是要抓好基礎。什么是基礎?基礎就是指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技巧。在“雙基”的基礎上,再去把握基本的解題思路。解題思路是建立在扎實的基礎知識條件上的一種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著眼點和入手點。在有限的復習時間內(nèi)我們要做出明智的選擇,那就是基礎知識的積累與運用。要記。夯A,還是基礎。做到手不離本,讀不離本,講不離本,練不離本。特別強調(diào)學生對有關(guān)基礎知識的記憶。
也即采取地毯式掃蕩。先把該復習的基礎知識全面過一遍。追求的是盡可能全面不要有遺漏。
(二)由小到大,逐一弄清三本教材內(nèi)在聯(lián)系,宏觀建構(gòu)和把握知識體系——讓學生“做”起來
我們現(xiàn)在采用的教材是專題式的,學生往往沒有任何時間概念。經(jīng)常有學生把歷史事件的先后順序弄顛倒,并且常有學生反映專題史知識點不好記憶,尤其是三本書整合在一起后,學生更不知所措了。因此,在會考復習階段,我們可以嘗試在老師指導下讓學生用編年體的形式對政治史、經(jīng)濟史、思想文化史的同一時期的各知識點進行整合,即可以鍛煉學生提煉概括能力,又可以進一步理解課本,搞清楚歷史史實的內(nèi)在聯(lián)系。
也即要融會貫通。在復習中極力尋找知識之間的聯(lián)系。把各專題、三本必修教材的知識之間的聯(lián)系找到。追求的是從局部到全局,從全局中把握局部。
。ㄈ┡涮子柧毰c專題小測相結(jié)合,靈活運用知識——讓學生“練”起來
配套訓練法就是讓學生結(jié)合所學知識進行相關(guān)的題型訓練,來達到復習課的學以致用目的。加深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消化和鞏固。但教師要注意,這不是單純的習題練習,更不是“題海戰(zhàn)術(shù)”,而應將它看成是集強化記憶、加深理解、熟練技巧、培養(yǎng)能力為一體的復習方法。因此要精選試題,以專題為單位,會考綱要的適應性練習為基礎,參照近年來新課改省份的會考題目,精編精練,力求通過多種形式的解題去練習運用知識。掌握各種解題思路,通過解題鍛煉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ㄋ模┎槁┭a缺反復復習——讓學生“熟”起來
復習猶如“烙餅”,需要翻幾個個兒才能熟透,不翻幾個個兒就要夾生。記憶也需要強化,不反復強化也難以記牢。因此,強調(diào)學生要不時的翻閱課本。通過復習的反復,一方面強化知識,強化記憶,一方面尋找差錯,彌補遺漏。求得更全面更深入的把握知識提高能力。
“該記的只好記住,可是,能夠不記的就不要去記憶”。為了減輕記憶的負擔,能夠偷懶的地方犯不著去玩命——本來該背的就夠多啦!根據(jù)知識的特點,在記憶和理解之間,可把知識分為四種類型:只需理解無須記憶的;只需記憶無須理解的(背下來就是了);只有記憶才能理解的。只有記憶才能記住的。
。ㄎ澹├蠋煈貏e明確的事項
會考成績的好壞,主要取決于學生的及格率和優(yōu)秀率。為了達到這一目標,老師在復習迎考中應堅持這樣的思想:“通過困難的,力爭通過;可以順利通過的,力爭良好;成績良好的,力爭優(yōu)秀;成績優(yōu)秀的,力爭保住”。提高會考及格率,實際上就是抓好后進生的學習轉(zhuǎn)化工作。后進生往往沒有自信心,學習意志薄弱,沒有良好的學習習慣,教師首先要重視師生感情的培養(yǎng),用情感開導他們樹立信心,激發(fā)興趣,培養(yǎng)他們良好的學習習慣,幫助他們制訂復習計劃,重點輔導,督促檢查,因人施教,查缺補漏。同時,也要兼顧優(yōu)秀生的培養(yǎng),注意優(yōu)秀率的提高,對中上等學生多用啟發(fā)式引導學習,充分發(fā)揮其內(nèi)在潛力。抓兩頭,可帶動中間,達到整體學習水平的提高。
除此之外,老師有必要多研究研究歷年的歷史會考試卷。過后,你會發(fā)現(xiàn)歷年會考試卷有這樣的特點即考題多出自《會考綱要》中的適應性練習或其變形題。因此在總復習的最后一周,要強化通過《會考綱要》的適應性練習。
而對練習、測試要及時批改、講評,并在講評中做到有計劃、有目的、有針對性地解決學生知識、技能的缺漏并指出審題、解題和答題中存在的問題,指導學生答題思路以及答題的規(guī)范,從而達到提高會考成績的目的。
四、著重考試方法指導
(一)“基礎題,全做對;一般題,一分不浪費;盡力沖擊較難題,即使做錯不后悔”。這是應該面對考卷時答題的策略?荚囋囶}總是有難有易,一般可分為基礎題,一般題和較難題。以上策略是十分明智可取的
。ǘ“容易題不丟分,難題不得零分”。保住應該保住的,往往也不容易;因為遇到容易題容易大意。所以明確容易題不丟分也是十分重要的。難題不得零分,就是一種決不輕棄的的進取精神的寫照,要頑強拼搏到最后一分和最后一分鐘。
(三)“繞過攔路虎,再殺回馬槍”?荚嚂r難免會遇到難題,費了一番勁仍然突不破時就要主動放棄,不要跟它沒完沒了的耗時間。在做別的題之后,很有可能思路打開活躍起來再反過來做它就做出來了。考試時間是有限的,在有限的時間里要多拿分也要講策略。
(四)“多出妙手不如減少失誤”。這是韓國著名棋手李昌鎬的一句經(jīng)驗之談。他談的是下棋,但對我們考試也不無借鑒意義,特別是對那些學習比較好成績比較好的學生,要取得出色的成績,創(chuàng)造高分,減少失誤是為至要。